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6篇
数理化   34篇
  202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0 引言 继碳富勒烯和碳纳米管的发现,1992年R.Tenne等首次在Nature上发表了具有类富勒烯和纳米管结构的WS_2,开创了非碳无机类富勒烯(Inorganic Fullerene-like,简称IF)纳米化合物研究的新领域。由于具有与富勒烯碳或碳纳米管相类似  相似文献   
2.
在硼氢化钾碱性溶液中对金属氢化物(MH)电极的表面进行化学还原处理,提高了MH电极的放电容量、活化性能和电催化活性.用其为负极组装的AA型MH-Ni电池进行了封口化成,电池放电容量达到1150mAh,5C下电池的放电容量达到0.2C下容量的80%以上,电池在1C100%DOD(放电深度)充放电条件下,循环寿命由原来的100次左右提高到200次以上  相似文献   
3.
水热合成CdS纳米晶体的形貌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水热合成CdS纳米晶体形貌的化学控制,选择不同的络合试剂为模板,研究其对水热合成CdS纳米晶体形貌的影响.实验发现若以络合试剂乙二胺、甲胺为模板时,产品CdS晶体的形貌分别为(20~30) nm×(200~600) nm和(40~50) nm×(200~600) nm尺寸的纳米棒;而以络合试剂吡啶、 氨为模板时,产品CdS晶体的形貌分别为平均尺寸约30 nm和20 nm的纳米颗粒.用XRD、TEM、XPS、PL和Raman光谱等技术对所得CdS纳米棒进行了表征.同时对水热合成CdS纳米晶体形貌的模板控制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种水热合成CdS纳米棒的络合物结构诱导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4.
化学镀耐磨自润滑Ni-P复合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利用化学复合镀技术制备了Ni-P-碳纳米管(Ni-P-CNTs)和Ni-P-无机类富勒烯WS2[Ni-P-(IF-WS2)]复合镀层,考察了复合镀层的减摩抗磨性能.结果表明,Ni-P-CNTs和Ni-P-(IF-WS2)复合镀层的减摩抗磨性能优于化学镀Ni-P和Ni-P-石墨镀层,其原因在于Ni-P-CNTs化学复合镀层中的碳纳米管具有优异力学性能和同轴石墨纳米管结构,而Ni-P-(IF-WS2)化学复合镀层中的IF-WS2具有封闭层状类富勒烯球形结构,二者均具有优异的自润滑性能.  相似文献   
5.
评述了无机类富勒烯(IF)与过渡金属硫化物(WS2和MoS2等)纳米材料的合成技术及其摩擦学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外型为球形或近似于球形并具有嵌套中空结构的IF-WS2和IF-MoS2纳米果粒具有潜在的摩擦学应用前景;对含有IF-WS2纳米颗粒的复合材料和Ni-P复合镀层的研究表明,其比含有石墨和层状2H-WS2粉末的固体润滑剂具有更优异的摩擦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通过溶剂热反应-水热处理的途径,制备了无定形碳包覆的ZnS纳米晶体(ZnS@C)与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复合的ZnS@C/rGO复合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复合材料进行了形貌和微观结构的表征。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与ZnS@C和ZnS/rGO相比,所制备的ZnS@C/rGO复合材料显示了显著增强的电化学储锂性能,在100 mA·g-1电流密度下,其电化学储锂的首次可逆比容量为1 101 mAh·g-1,充放电循环100次后其可逆比容量为1 569 mAh·g-1。在不同电流密度下循环1 200次后,仍保持在2.0 A·g-1电流密度下有1 096 mAh·g-1的可逆比容量,显示了其稳定的长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7.
无机类富勒烯MoS2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简单的沉淀法 ,利用聚乙二醇作为分散剂 ,盐酸羟铵为还原剂 ,以硫化铵为硫源合成了具有无机类富勒烯结构的纳米二硫化钼 ,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 (XRD)、扫描电镜 (SEM )和高分辨透射电镜 (HRTEM)等方法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用聚乙二醇做分散剂 ,使其吸附在前驱物表面使颗粒环境呈现出一个相对隔绝的状态 ,在煅烧过程中 ,其空间位阻作用有利于MoS2 纳米颗粒形成无机类富勒烯结构 .  相似文献   
8.
以Cu2O和Ag2O纳米粒子为前驱体,利用Kirkendall效应,在室温条件下制备出Cu7S4和Ag2S的球形空心纳米粒子。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粒子的空心化程度取决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空心粒子的形貌与前驱体粒子的形貌很相似。研究了这种反应的机理,并对这两种氧化物发生这类反应的难易程度作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9.
纳米碳管的电化学贮锂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透射电镜、高分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表征了用催化热解法制备的纳米碳管的结构,研究了纳米碳管的电化学嵌脱锂性能。以纳米级铁粉为催化剂热解乙炔气得到的纳米碳管石墨化程度较低,结构中存在褶皱的石墨层、乱层石墨和微孔等缺陷,具有国交高的贮锂容量,初始容量为640mAh/g,但循环稳定性较差。而以纳米级氧化铁粉为催化剂热解乙烯得到的纳米碳管结构比较规则,循环稳定性较好,但贮锂容量较低,初始容量为282mAh/g。讨论了纳米碳管的结构对其温度特性和不同电流密度下的充放电容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微波合成PtRu/C纳米催化剂及其对甲醇电化学氧化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tRu/carbon nanosized catalyst with PtRu loading of 26.4wt% (Rt∶Ru=1.0∶1.0~1.1) was rapidly synthesized by the microwave polyol process employing the ethylene glycol solution of H2PtCl6 and RuCl3 as precursors in the presence of XC-72 carbon support. TEM observations demonstrated that microwave-prepared PtRu nanoparticles were narrowly distributed and highly dispersed on the carbon with an average size of 3.9 nm. Electrochemical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microwave-synthesized PtRu/carbon catalyst exhibited very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for electro-oxidation of liquid methanol at room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