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数理化   8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现代光源的发展不断推动着人们从更深层次上理解物质的基本结构和动力学行为。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作为最先进的光源,其超高的峰值功率、超短的脉冲长度和优良的相干性,为人们以原子级时空分辨率探测和操控物质中的超快过程提供了可能。目前全世界已有多个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建成并投入使用,在原子分子物理、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各学科应用中都显示出了重要价值。同时大量的研究工作也集中于继续提高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的性能,包括把脉冲持续时间从fs量级进一步缩短至as量级,这将为超快科学的发展带来新突破。以超快脉冲产生为主线,综述了近年来超快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产生方案的研究进展,从产生原理、方案特性、最新成果等方面介绍了各类产生方案,总结对比了各方案的优缺点,最后对超快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纳米尺度下切削过程的准连续介质力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晟  江五贵 《摩擦学学报》2009,29(6):505-511
采用准连续介质力学方法模拟了镍单晶体刀具在单晶铜工件上的切削过程,深入分析了切削过程中的能量演化?应力场变化和原子位移情况等因素.结合切削过程中位错滑移等塑性行为和原子径向分布理论,揭示了切屑产生的机理,证实了切削过程中已加工表面和体相晶体结构的非晶态变化是切屑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纳米切削过程不同阶段的模拟表明:刀具的耕犁作用下剪切带的形成和扩展是切屑形成的初始阶段;变质层的产生是纳米切削的中间阶段并构成了加工表面组织;储存在变形晶格中的变形能超过一定值时,晶格被打破,形成非晶态结构是切屑形成的最终阶段.  相似文献   
4.
5.
赵晟  尹剑波  赵晓鹏 《物理学报》2010,59(5):3302-3308
利用多次还原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金纳米颗粒,SEM和粒度分析表明其平均粒径分别为11 nm,35 nm和58 nm.进一步通过表面活性剂辅助的液相转移法制备出不同粒径的油基金纳米流体,测试了金纳米流体在电场作用下的光学性质.结果表明金纳米流体在电场作用下表现出明显的双折射现象,且随电场强度的变化双折射具有可调节性.金颗粒粒径和浓度对折射率有明显影响,在实验采用的浓度范围内,折射率随金颗粒浓度和粒径的增加而减小.最后,利用电流变液结构转变机理对金纳米流体的电致双折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纳米流体 双折射 电流变液  相似文献   
6.
生物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是近年来学术界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 .系统科学这一类横断科学从其产生之初就具有其鲜明的一般性和普适性 ,尤其适合对生命这一开放的、有序的、复杂的系统进行研究和探讨 .近年来 ,这方面的发展非常迅速 ,生物学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层出不穷 ,这无疑为广大研究人员带来崭新的研究工具和更优化的解决方案 .本文从生物建模的角度对这方面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归纳 ,以求集思广益、触类旁通 .  相似文献   
7.
生物学中的数学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是近年来学术界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系统科学这一类横断科学从其产生之初就具有其鲜明的一般性和普适性,尤其适合对生命这一开放的,有序的,复杂的系统进行研究和探讨,近年来,这方面的发展非常迅速,生物学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层出不穷,这无疑为广大研究人员带来崭新的研究工具和更优化的解决方案。本从生物建模的角度对这方面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归纳,以求集思广益,触类旁通。  相似文献   
8.
赵晟  贺建雄  姜宏 《人工晶体学报》2017,46(12):2509-2513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3 mm厚的普白玻璃含锡面镀制镶嵌Ag纳米粒子的氧化硅薄膜,达到吸收蓝光的效果,在其非锡面镀制纤锌矿结构的氧化锌薄膜,达到阻隔紫外效果.通过双膜层的相互作用,达到对紫外和短波蓝光有效阻隔吸收,从而获得具有紫外蓝光防护及润眼功能的镀膜玻璃.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和膜层厚度对近紫外和蓝光阻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膜层更加致密,且退火温度越高,蓝光的吸收率也逐渐提高,吸收峰位红移.利用浮法玻璃本体的富锡表面还原AgNO3成Ag纳米粒子分散镶嵌在氧化硅薄膜的结构,能有效吸收380~450 nm的短波蓝光.实验样品呈现出美观的淡金黄色,且随着膜厚的增大,金黄色程度逐渐加深.以样品a为例,所制备的氧化锌膜层为稳定的纤锌矿结构,膜厚为438 nm,表面为球状颗粒,对380 nm以下的紫外光阻隔率为98.83;;所制备氧化硅薄膜厚为200 nm,表面致密,对380~450 nm的蓝光阻隔率为90.73;,样品整体450~780 nm可见光透过率为77.8;.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