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7篇
数理化   2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一台10mm口径两级双程离轴放大系统,实现了对5mm×5mm口径光束的激光放大,耦合系统采用高功率LDA紧密侧面直接抽运棒状Nd:YLF方式。分析并实验研究了在不同抽运电流、放大脉冲与放大器LDA抽运时刻的不同延时及不同注入能量条件下,放大系统及光束每次放大时放大特性的规律。实验得到:在放大系统5mm×5mm软光阑处注入1.58mJ能量时,放大系统可输出129.2mJ能量,能量提取效率达到19.5%,满足该系统的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2.
 受激拉曼散射和热效应会限制光纤激光器功率的提高。利用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速率方程和热传导方程,理论研究了双端泵浦和分布泵浦下双包层光纤激光器的受激拉曼散射和热效应,得到了光纤中的泵浦光、激光和斯托克斯光的功率分布,光纤激光器的输出特性以及光纤中的温度分布。分析表明,当泵浦功率增大到一定值时,光纤激光器中出现SRS,一部分激光功率会转移给斯托克斯光,影响激光功率进一步提高;与双端泵浦方式相比,分布泵浦下光纤激光器的斜率效率和最大输出功率相差不大,但是,光纤中的温度分布被有效地降低,因此,分布泵浦方式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3.
端面泵浦掺Yb3+双包层光纤激光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双包层光纤激光器的速率方程出发,得到了光纤中泵浦光与激光的功率分布、输出功率与泵浦功率的关系、腔镜反射率及光纤长度对输出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输出激光功率与光纤长度及后腔镜反射率有很强的依赖关系,存在一个输出功率最大的最佳光纤长度。后腔镜反射率越大,输出激光功率越小;当光纤长度较短时,在输出端放置反射镜使泵浦光高反射,可以提高输出功率和效率。通过对端面泵浦掺Yb3+双包层光纤激光器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得到输出激光的中心波长为1088.3nm,斜率效率为33.7%,最大输出功率为1.75W。  相似文献   
4.
按照激光放大器能量传输和转化过程,利用激光速率方程和氙灯辐射方程、光线追迹软件等理论方法和分析计算工具,对氙灯泵浦钕玻璃激光放大器进行储能效率和能量转换环节的理论分析以及定量、半定量计算,系统分析各种能量转化与损耗因素对放大器储能效率的影响。理论研究的成果与放大器实验考核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An 88-nm broadband ASE source with bismuth-based erbium-doped fibe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broadband amplified spontaneous emission (ASE) source of 88 nm is demonstrated using novel bismuth-based erbium-doped fiber (EDF) with the length of only 49.2 cm in a bi-direction pumping scheme. The maximum output power of 14.3 dBm is obtained under total pump power of 162 mW. The fiber loop mirror which  相似文献   
6.
报道一种全固化、全光纤的用于高功率激光驱动的惯性约束聚变驱动器的光脉冲产生系统,采用单纵模振荡器输出连续激光信号,经过相位调制器和振幅调制器,得到一个时间波形上已整形且具有一定带宽(约0.1 nm)的激光脉冲,经光纤放大器放大并经光纤分束器分束后同时输出四路激光脉冲,各路激光脉冲先通过时间同步调整单元精确控制时间同步关系后,经可编程光纤衰减器调节各路之间的功率平衡后再通过光纤放大器做进一步放大并通过150 m光纤传输输出至预放系统.该光纤系统可输出0.3—20 ns、带宽0.1 nm、能量数纳焦的几乎任意 关键词: 激光聚变驱动器 前端 光纤激光系统  相似文献   
7.
就高功率激光二极管阵列端面抽运大口径放大器提出一种新的耦合方式:激光二极管阵列拟球面排布,其后紧接一个导管进行耦合传输. 用三维光线追迹法对这种耦合方式的特性进行模拟分析. 结果表明,该耦合方式能实现高的抽运耦合效率和高的能量沉积效率,在面积缩束比为30的条件下,该耦合方式的耦合效率和能量沉积效率最高可分别达96.7%,93.7%;当激光二极管面阵单元发光区域不小于导管输出端口径时,该耦合方式能实现抽运场均匀平顶分布;另外,采用该耦合方式,激光二极管阵列排列方式灵活,非对称排布时也可实现两维对称性好、均匀平顶分布的抽运耦合场输出. 建立了激光二极管阵列端面耦合实验系统,实现了85.4%的耦合效率和均匀的抽运耦合场输出. 关键词: 激光二极管阵列抽运固体激光器 端面抽运 均匀抽运  相似文献   
8.
用于ICF的新型单色退偏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了一种三元结构的双折射型退偏器,将两个这样的退偏器组合使用(两退偏器光轴成45°)对单色线偏光进行退偏,无论是用洛匈棱镜和红外感光卡对退偏效果进行观察,还是用偏振分析仪对退偏光束进行偏振分析,所得的结果表明退偏效果很好,且退偏效果对入射线偏光的偏振方向不敏感。  相似文献   
9.
四个LDA侧面泵浦的Nd3+YLF激光放大器构成的高增益放大系统,采用双通放大结构,有效抑制了自激辐射,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和能量转化效率,实现了对nJ量级注入脉冲的106以上的高增益放大,具有良好的近场分布与能量稳定性.对系统的工作特性进行了研究,实现了工程化设计,已成功应用于大型ICF驱动器的能量预放大级.  相似文献   
10.
大口径LD泵浦的激光放大器热沉积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LD阵列端面泵浦片状放大器的工作特点,建立了对增益介质Nd:YLF进行热特性研究的有限元模型。针对泵浦能量空间均匀分布、高斯分布、超高斯分布三种情况,计算出了LD泵浦功率56 kW,脉冲宽度520 μs,重复频率10 Hz状态下晶体瞬时3维温度和热应力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脉冲工作方式,晶体各节点温度随时间呈锯齿形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后吸热和冷却效果达到平衡,介质温度呈周期性变化;在相同泵浦峰值功率条件下,超高斯泵浦能量分布引起的温升和热应力最小,其最大值分别为103.3 ℃和47.6 MPa;有效泵浦功率密度达到10 kW/cm2量级时,介质极可能发生热致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