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数理化   37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b,En,La氨基苯甲酸邻菲luo啉配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铕(Ⅲ)与α-萘甲酰呋喃甲酰甲烷(α-NMFM),1,10-邻菲罗啉(Phen)形成的二元和三元配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及红外光谱,推测了配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Claisen缩合反应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一种新的β-二酮,a-萘甲酰呋喃甲烷,考察了该化合物的红外光谱、质谱及核磁共振氢谱。确定其存在互变异构。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了Tb,Eu,La与邻氨基苯甲酸(o-AA)或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N-PAA)及邻菲啡啰啉(Phen)形成的固态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热谱分析和摩尔电导测定确定该类配合物的组成为Ln(Phen)(L)3(Ln=Tb、Eu、La,L=o-AA或N-PAA),考察了这类配合物的红外光谱、UV吸收光谱、核磁共振谱和x光电子能谱,确定其配位形式,并讨论了它们的发光性质。  相似文献   
5.
两种铽配合物与PVK混合体系的发光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稀土配合物Tb(p-MBA)3phen(样品Ⅰ)和Tb(p-ClBA)3phen(样品Ⅱ)与导电聚合物材料PVK掺杂体系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特性。发现在样品Ⅰ与PVK混合薄膜的光致发光中,除了三价铽离子的发光外,还能看到明显的PVK的发光;而在电致发光中,PVK的发光完全被抑制,只能看到Tb3+的绿光发射。对样品Ⅱ与PVK的混合发光层,无论其光致发光谱还是电致发光谱,都没有看到410 nm处PVK的发射。进一步测量两种材料的激发光谱,初步探讨了器件的发光机理。样品Ⅰ的发光可能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PVK到稀土配合物的不完全的能量传递,二是由于载流子俘获机理;样品Ⅱ的发光则是由于PVK到稀土配合物的完全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稀土铽配合物材料TbY(o-MBA)6(phen)2,把它作为发光材料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中.把铽配合物掺杂在导电聚合物PVK中采用旋涂法制得发光层,并利用AlQ作为电子传输层制作了多种结构的电致发光器件 器件A,ITO/PVK∶TbY (o-MBA)6(phen)2/LiF/Al;器件B,ITO/PVK∶TbY (o-MBA)6(phen)2/AlQ/LiF/Al;器件C,ITO/PVK∶TbY (o-MBA)6(phen)2/BCP/AlQ/LiF/Al.对器件A和B得到了纯正的、明亮的Tb3+离子的绿光发射,4个特征峰分别对应着能级5D4到7Fj(j=6,5,4,3)的跃迁,而PVK的发光完全被抑制.研究了掺杂体系的光致发光性能和电致发光性能,认为在光致发光中,铽的发光主要来源于PVK到稀土配合物的Frster能量传递.而在电致发光中,铽的发光主要来源于稀土配合物直接捕获载流子形成激子复合发光.并通过优化选择得到了发光性能较好的器件B,其最大亮度在14 V时达到213 cd·m-2.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铽钆共掺稀土配合物TbGd(BA)6(bipy)2,把它作为发光材料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中。文中摸索了器件优化条件,并讨论了TbGd(BA)6(bipy)2与PVK共混体系的发光机理和载流子复合区域的转移。稀土配合物的光致发光是由于外部直接激发及PVK到稀土配合物的能量传递。电致发光有两个途径,PVK到稀土配合物的能量传递及载流子的直接俘获。在双层器件中,发光区域随Alq3厚度变化,尤其是在高电压下,载流子复合区域移向Alq3一侧,而在增加BCP作为空穴阻挡层的多层器件中,载流子限制在发光层和空穴阻挡层的界面处复合,随着电场的增强,铽发光趋于饱和,而出现了高分子基质的发光。优化后,得到213 cd·m-2明亮的铽的绿色发光。  相似文献   
8.
采用TG DTG和DTA技术研究了2,2' 联吡啶 对甲氧基苯甲酸铕(Ⅲ)在静态空气中的非等温热分解过程及动力学 ,根据TG曲线确定了热分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 ,运用微分法与积分法对非等温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 ,推断出第一步的动力学方程为dα/dt=Aexp( E/RT)2(1 α)1/2 。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比不同的前处理措施,建立准确、快速测定胶囊中铬(Cr)的方法。分别采用微波消解和电热恒温自动消解法进行前处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进行测定。试验表明:该方法在0~40.0μg/L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997 7,检出限为0.017 mg/kg,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90%~110%之间。对标准物质圆白菜中铬的测定在所要求的准确度范围之内。同时作了原子吸收光谱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发射光谱仪两种仪器的对照试验,方法的稳定性良好。采用微波消解或电热恒温消解作为胶囊的前处理,通过原子吸收法或ICP法均能准确测定胶囊中的铬。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对甲基苯甲酸铕与2,2′-联吡啶的晶体配合物,元素分析表明配合物的化学式为Eu(p-MBA)_3dipy(p-MBA:对甲基苯甲酸根;dipy:2,2′-联吡啶).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其结构式为Eu_2(p-MBA)_6(dipy)_2,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1.4086(6),b=1.9115(11),C=2.3077(16)nm;β=96.60(4)°,V=6.1727nm~3,Z=4.对甲基苯甲酸根,2,2′-联吡啶均以双齿配位,中心铕离子的配位数为八,形成的配位多面体为三角十二面体.两个铕离子通过四个对甲基苯甲酸基桥联,形成双核配合物.利用配合物Eu(p-MBA)_3dipy在紫外光或可见光激发下,能发出很强荧光的特性,以Eu(Ⅲ)离子为光谱探针,77K下测得其高分辨激发和发射光谱及时间分辨光谱,光谱数据表明配合物中有两种Eu(Ⅲ)离子格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