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数理化   1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很久以来,人们对光就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究。光的本性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长久以来困扰了很多有智之士。光的波动说笛卡儿(R.Descartes,1596~1650)就光的本性问题,在1637年提出两种假说。一种假说认为,光是类似于微粒的一种物质;另一种假说认为光是一种以“以太”为媒质的压力。虽然笛卡儿更强调媒介对光的影响和作用,但他的这两种假说为17世纪的微粒说和波动说的争论埋下了伏笔。17世纪中期,意大利的格里马第(F.Grimaldi,1618~1663)首先注意到衍射现象,这是光的波动理论的萌芽。  相似文献   
2.
有一些教师在介绍物理学家的奇闻逸事时,往往过分强调他们对科学研究的态度,把他们研究的内容描绘得高深莫测,使很多初学物理的学生认为物理学家都是一些“书呆子”。这种认识当然是片面。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物理学家无疑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这种特征更多地表现在科学研究工作中。而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是普通人,也有业余爱好。如此看来,要全方位地介绍物理学家、使学生正确理解物理学家、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乐趣,也需要向学生介绍物理学家作为“人”的一面。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取得过辉煌的成就,在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遗产.中国古代物理学史是这份珍贵遗产中最为精彩的华章之一.中国古代物理学史  相似文献   
4.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美国于1945年8月6日和9日先后在日本两次投掷原子弹,遏制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继续。原子弹的巨大破坏力,使人们一听到“原子弹”三个字便不寒而栗,令人闻而生畏。原子弹刚在日本爆炸,在中国社会各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人们惊呼人类已经进入原子时代。有关原子弹的内容,很快成为中国人非常热门的话题,竺可桢和胡适的日记中都多次提到原子弹。  相似文献   
5.
正学习物理学的知识时,一些物理学概念和规律的了解应该结合物理学史讲清理论的来龙去脉,使学习者能获得一个动态的和积极的学习过程,消除对物理知识的神秘感,这样可以增强思维的灵活性。通过对物理学史的学习,了解物理学家的成败得失,我们还可以增强对物理的兴趣,增强"细推物理"的信心。本文以库仑定律为例,结合物理学史,使"库仑"还  相似文献   
6.
尼耳斯·玻尔1937年的中国之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洪鹏  王士平 《物理》2006,35(7):606-610
文章介绍了尼耳斯·玻尔1937年的中国之行以及他此次访问所开创的中丹科学家之间的友好交流.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汤川秀树的成长环境以及提出介子理论的过程,并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物理学会与《现代物理知识》联合举办“诺贝尔物理学奖110年知识竞答”活动期间, “走近诺贝尔奖”专题展览恰巧在中国科技馆举办。笔者作为科技馆辅导员, 既积极参加了知识竞答活动, 也认真参观了“走近诺贝尔奖”专题展览。  相似文献   
9.
<正>束星北(1907~1983)早期在相对论、量子力学、无线电和电磁学等方面均有涉猎,对相对论和无线电造诣颇深,抗战时期曾参与研制我国最早的雷达。他还是我国著名的气象科学家和海洋物理学家,为开创我国海洋物理研究做出了贡献。束星北半生辉煌,半生坎坷,即使在1955年至1978年长达23年期间,政治上受到不公正待遇,被剥夺了科研的条件和时间的情况下,仍然为培养人才不懈努力。拨乱反正以后,  相似文献   
10.
在阅读物理学家的传记的时候,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物理学家都是音乐"发烧友",这是否说明从事的物理研究与他们的音乐有着某种联系呢?在我国的课堂教学中,有一些物理教师在介绍物理学家奇闻逸事的时候,把物理学家对科学研究的态度刻画得非常片面,把他们研究的内容描绘得高深莫测,使很多初学物理的学生虽然佩服物理学家之所为,但也误解物理学家似乎都是一些呆头呆脑、不食人间烟火的"书呆子".物理学家除了投身于科学研究工作,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也有广泛的业余爱好.因此,介绍物理学家的业余爱好,尤其是音乐爱好,会为我们的读者提供一点茶余饭后的谈资,全方位地了解一群"活生生"的物理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