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70篇
数理化   27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建立了一个四组分一维混合模型,对电子束注入大气产生大尺度等离子体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了能量为140keV、流强为50mA/cm2的注入电子束,可以产生线度为0.5m,密度为1012cm-3量级的大气环境下等离子体.电子束所伴随的空间电荷效应由于等离子体的产生会很快消失,不影响后续的等离子体产生过程.电子束注入流强主要影响产生等离子体的密度,而电子束能量则同时影响其空间线度和密度. 关键词: 电子束 碰撞 电离  相似文献   
2.
 将己二酸、辛二酸、癸二酸、1,10-十二烷基羧酸经酰氯化后,分别与对羟基苯甲酸合成,得到了四种二元羧酸以及与其相应的四种二元酰氯,并发现前者具有热致液晶性。 将上述单体与对苯二酚、氯代对苯二酚以及联苯二酚用溶液缩聚的方法合成了十二种规则共聚酯,并用热台偏光显微镜、DSC、X-衍射等方法对共聚酯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各共聚酯均为向列型热致液晶,并都具有较宽的液晶态温度范围。通过改变分子结构可使共聚酯的熔点在150—300℃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3.
高稳定性CaO-ZrO2固体碱催化剂的表征和催化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慧  刘水刚  张文郁  赵宁  魏伟  孙予罕 《化学学报》2006,64(24):2409-2413
用共沉淀法经高温焙烧制备了CaO摩尔分数从10%至50%的CaO-ZrO2系列催化剂, 将其应用于碳酸丙烯酯和甲醇酯交换合成碳酸二甲酯过程, 并通过XRD, FT-IR, BET, ICP, CO2-TPD, XPS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催化剂的物性及其催化性能随组成变化的的规律. 结果表明, 当CaO摩尔分数高于30%时, 表面出现游离的CaO, 虽然具有强碱性和高活性, 但是稳定性差; 而当CaO摩尔分数低于30%时, Ca2+进入ZrO2晶格, CaO与ZrO2形成连续固溶体, 并且随着CaO含量的增加, 晶格氧的电荷密度增加, 催化剂的碱性增强, 使得CaO-ZrO2催化剂在碳酸丙烯酯和甲醇酯交换合成碳酸二甲酯过程中获得了高活性和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藻胆体核心复合物结构与功能的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螺旋藻藻胆体中分离出4种不同种结构和光谱形式的变藻蓝蛋白复合物API、APⅡ、APⅢ和APB,利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比较了三聚体和单体的光谱特性,通过对吸收光谱的光谱解叠以及各组分的归属,研究了变藻蓝蛋白复合物内各色团间相互作用的性质和在能量传递中的功能,结果表明,复合物内色团间的作用关系可以用Forster偶极-偶极作用机制来解释,由于妆蛋白和同源亚基的存在影响其结构的对称性,进而影响各色团间  相似文献   
5.
表面磁等离子体(surfacemagnetoplasmons,SMPs)是一种在电介质和偏置磁场作用下磁光材料界面处传播的近场电磁波.其独特的非互易传播特性引起了大量科研工作的关注,但在具体的波导结构设计上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银-硅-磁光材料的3层平面波导结构,SMPs在磁光材料和硅的界面处传播,发现在特定的频率范围内,SMPs的基模及高阶模式均具有正向或反向的单向传播特性.分别计算了旋磁与旋电材料平面波导的色散方程,研究了硅层厚度与外加磁场对能带结构及SMPs单向传播区域的影响,发现无论是旋磁或旋电材料的结构,硅层厚度的增加使高阶模式使高阶模式出现在更低的频率位置,使单向传输带宽变小甚至消失,外加磁场的变大使磁光材料的能带结构频率增大的同时带隙中也引入了高阶模式.计算了2种磁光材料平面波导的正向和反向的单向传播带宽宽度,发现旋磁材料YIG的单向SMPs模式出现在GHz波段,最大单向带宽可达到2.45 GHz;旋电材料InSb的单向SMPs模式出现在THz波段,最大单向带宽达到3.9 THz.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中国药典》在药物分析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以及设计性实验中的应用。实践表明,将《中国药典》用于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正确学习和使用《中国药典》,形成良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电弧放电法,通过阳极棒与不锈钢片的共蒸发,制备了氮掺杂长竹节状碳纳米管。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场发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及其附带能量色散X射线(EDX)光谱仪和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表征方法,对产物的形貌、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表征结果表明,氮掺杂长竹节状碳纳米管的长度在640~835nm之间,其内径在23~35nm之间,外径在28~47nm之间;且在每一节“竹节”与另一节“竹节”的连接处形成的内腔中均有一个黑色纳米颗粒,其直径尺寸以及产物中的氮掺杂长竹节状碳纳米管的含量均与熔化、蒸发的不锈钢片的面积有关。本文还对氮掺杂长竹节状碳纳米管的生长机理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催化CO2加氢合成甲醇被视为有望解决温室效应和燃料枯竭的有效途径。目前,铜基催化剂因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然而,竞争逆水煤气变换反应产生的CO导致甲醇选择性较低,同时副产物水引起Cu发生不可逆烧结,进而降低甲醇产率。众所周知,CO能够调整分子的表面竞争吸附和活性位的氧化还原行为,本工作拟向原料气中掺入具有还原性的CO以抑制逆水煤气变换反应和防止表面氧化中毒。另一方面,通常认为铜基催化的CO2加氢制甲醇是结构敏感性反应,不同的前驱体能够显著影响催化剂结构和形貌,进而影响催化活性。因此,我们首先通过共沉淀法和蒸氨法制备了含有类水滑石前驱体(CHT-CZA)和复合物前驱体(CNP-CZA)结构的Cu/ZnO/Al2O3催化剂。随后,为探究CO掺杂后反应机理,在250 ℃,5 MPa的反应条件下,含有不同比例CO的原料气中(CO2:CO:H2:N2 = x:(24.5 - x):72.5:3)评价两种催化剂对甲醇合成的性能。评价结果显示两种催化剂反应性能趋势相同,随着CO含量增加,CO2转化率和STYH2O不断降低,STYMeOH逐渐增加。X射线光谱(XPS)显示随CO含量增加,催化剂表面还原性Cu比例增加。评价和表征结果说明CO引入抑制了逆水煤气变换反应的发生,通过还原被H2O氧化的活性Cu表面,促使更多的活性Cu位点暴露参与甲醇合成。另一方面,透射电镜(TEM)显示掺杂的CO会过度还原而引起颗粒团聚,导致催化剂逐渐失活。相比之下,含有水滑石前驱体的催化剂在任何气氛下均表现出更加优越的反应性能和长周期稳定性。这可归因于类水滑石前驱体独特的片层结构通过结构限域作用有效避免了因CO过度还原而导致的金属颗粒团聚,从而减少活性位点损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检测miR-130a 和miR-125b 在伴或不伴冠脉扩张(CAD)川崎病(KD)患儿与正常健康儿童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差异,探讨两者可否作为KD 和CAD诊断及预后评估的全新血清生物标志物。方法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KD 患儿与正常健康儿童之前具有差异表达的miRNAs,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候选基因。进一步选取KD 患儿30 例(伴或不伴CAD 各15 例)、正常健康儿童15 例,采用茎环RT-PCR 的方法,验证候选基因miR-130a 和miR-125b 在PBMC 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分析KD 患儿与正常健康儿童PBMC 中存在明显差异表达的miRNA 共63 条,经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候选基因;(2)通过茎环RT-PCR 验证发现miR-130a 和miR-125b 在患儿IVIG 治疗前表达明显下调,而IVIG治疗后表达明显上调(P<0.05);(3)伴CAD 的KD 患儿miR-130a 及miR-125b 表达较不伴CAD 明显升高,且呈正相关性(R2 =0.734,mir-130a;R2 =0.709,miR-125b);(4)ROC 曲线分析表明miR-130a(特异度87.5%和敏感度77.5%)和miR-125b(特异度83.3%和敏感度76.6%)对KD 及CAD 的判断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结论 PBMC 中的miR-130a 和miR-125b 参与了KD的发生与发展,可作为KD 及CAD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一项全新血清生物标志物,并为KD冠脉扩张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弧放电法,通过阳极棒与不锈钢片的共蒸发,制备了氮掺杂长竹节状碳纳米管(NDLBLCNTs)。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场发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及其附带能量色散X射线(EDX)光谱仪和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表征方法,对产物的形貌、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表征结果表明,NDLBLCNTs的长度在640~835 nm之间,其内径在23~35 nm之间,外径在28~47 nm之间;且在每一节"竹节"与另一节"竹节"的连接处形成的内腔中均有一个黑色纳米颗粒,其直径尺寸以及产物中的NDLBLCNTs的含量均与熔化、蒸发的不锈钢片的面积有关。对NDLBLCNTs的生长机理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