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数理化   23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B3P86)对 Fe_2分子结构进行了优化.计算结果中未观察到自旋污染,基态波函数与高态波函数并未混杂,结果表明,Fe_2中有8个未配对电子,这些电子空间分布不同和自旋平行产生的自旋极化效应,使 Fe_2能量最低.计算结果表明,Fe_2分子的基态是~9∑_g~ ,并非~7Δ_u,进而表明 Fe_2的自旋平行效应比电子自旋配对效应要强.计算得到该分子基态的二阶、三阶和四阶力常数分别为1.4115×10~(-2)aJ/nm~2、-37.1751×10~3aJ/nm~3和 98.7596×10~4aJ/nm~4;光谱数据ω_eχ_e、B_e、α_e分别为0.3522、0.0345、 0.4963×10~(-4)cm~(-1);离解能为3.5522eV,平衡键长为0.2137nm,振动频率为292.914cm~(-1);并得到了 Murrel-Sorbie 函数.  相似文献   
2.
炎正馨 《物理学报》2011,60(7):76202-076202
对比研究了入射激波诱导下纳米铝粉和微米铝粉与环氧丙烷混合物快速反应系统中的爆炸特征.利用多台单色谱仪同步采集技术实验测定了二种反应混合物在不同诱导激波中强度作用下的点火延迟时间.为获得爆炸系统内部信息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X射线能谱(XPS)对相应铝粉反应生成物的结构、态貌、表面氧化层厚度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TEM结果表明纳米铝粉生成物为絮状、针状和纤维状,而微米铝粉生成物为球状且体积增大;XRD结果显示在压缩区、点火区、燃烧区、爆炸区、传播区、碎片压缩致冷区生 关键词: 诱导激波 点火 XPS能谱 铝粉  相似文献   
3.
袁长迎  炎正馨  蒙瑰  李智慧  尚丽平 《物理学报》2010,59(10):6908-6913
采用恒流驱动耦合机械斩波技术在激光光声光谱装置上系统测量了5%—100%宽浓度范围甲烷气体的共振光声信号,发现在高浓度区共振光声信号呈现异常的饱和特征.基于气体吸收和光声光谱原理定量分析了光声信号饱和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气体样本对入射光强吸收而导致的声源与本征共振模式的耦合系数改变是异常饱和的主要原因,并导出判定光声信号饱和深度的准则以用于判定高浓度气体饱和深度。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旋光仪三分视场内的光强分析,对“零度视场”法和“三分视场明暗对比最大”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讨论。结果表明,采用“三分视场明暗对比最大”法在多数情况下更适合人眼感光定标,可以保证测量数据精度。“零度视场”法只在相位延迟角较小,三分视场由中间暗、两边亮变化到中间亮、两边暗过程中适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利用由单色谱仪、压力传感器以及示波器组成的测试系统, 测定了高温激波管中苯快速反应的几个重要产物:H,C2和CH的点火延迟时间和出现的顺序。提出了一种在入射激波条件下确定含能材料冲击点火延迟时间的新方法,并介绍了苯在快速反应中碳生成的微观反应机理。 研究表明: 无论马赫数如何改变,H原子总是最先出现,说明苯在快速反应过程中,首先断裂的C—H键,而不是C—C键。利用较早出现的反应中间产物H原子来测定苯的点火延迟时间更为准确。利用单色谱仪技术能较好地研究苯的快速反应点火特性,新方法与国内外常用的全色光技术相比可明显减少实验量。  相似文献   
6.
铝粉点火微观机理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铝粉是一种含能高的材料,它被广泛地添加到含能材料中。利用3台单色谱仪和OMA谱仪等多种谱仪技术,研究了铝粉在几种不同环境下的快速反应微观特性。研究表明:铝粉冲击波点火的临界条件和铝粉的物理状态相关。微米铝粉点火的临界温度为2 100 K,它接近Al2O3的熔化温度。它表明,在空气中容易氧化的微米铝粉点火,必须使铝粉表面的氧化层熔化。在气相反应中,微米铝粉和氧的反应是主要的;和水的反应是次要的。减小微米铝粉的颗粒尺寸,可以明显提高快速反应温度。 含铝复合燃料中的液体燃料反应后的铝粉才能参与反应;铝粉添加至气相反应介质后将明显提高反应温度。  相似文献   
7.
李百宏  炎正馨  张涛  李永放 《光学学报》2012,32(4):427002-261
基于量子理论和非线性光学,研究了脉冲光场作用啁啾准相位匹配非线性晶体的第Ⅱ类自发参变下转换过程中,脉冲宽度和啁啾系数对产生的纠缠双光子特性及Hong-Ou-Mandel(HOM)量子干涉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啁啾系数一定时,随着脉冲宽度的增加,双光子谱的不可区分性降低,HOM量子干涉可见度下降。当脉冲宽度一定时,随着啁啾系数的增加使双光子谱带宽增加,HOM量子干涉陷落变窄,双光子谱的不可区分性增强,从而提高了相干精度和干涉可见度。理论上得到了超宽带的双光子谱和对应超窄的HOM量子干涉图。  相似文献   
8.
The structure and activity of aluminum nanopowders with a 3nm oxide layer on their surface (3-nm-OLA) and 30nm oxide layers on their surface (30-nm-OLA) are investigated comparably under the same normal incident shock wave intensity. Their corresponding reaction products a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The spectrum of x-ray diffraction shows that there are different phases of alumina in their products, which evidences directly the different reacting temperature in the shock tube. The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reveals that the oxide layer thickness is 30 nm on the product surface of 30-nm-OLA, while it is only 3 nm on 3-nm-OLA. Images of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present additional evidence that the agglomeration mechanism is over sintering one in the containing-30-nm-OLA system, the reversed mechanism is observed in the containing-3-nm-OLA reac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对旋光仪三分视场内的光强分析,对"零度视场"法和"三分视场明暗对比最大"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讨论。结果表明,采用"三分视场明暗对比最大"法在多数情况下更适合人眼感光定标,可以保证测量数据精度。"零度视场"法只在相位延迟角较小,三分视场由中间暗、两边亮变化到中间亮、两边暗过程中适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