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数理化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1.
利用L-B技术制作L-B功能单分子膜。以两种花菁染料作给体和受体,用硬脂酸单分子膜作隔离夹层。在这种体系中的能量转移是Förster机制,有效距离为~100。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单分子膜内J-聚体的性质、稳定性以及影响J-聚体形成的因素。实验中发现,制备有序单分子膜时,机械振动是影响J-聚体形成的重要因素;利用分子的电性质,靠外加电场的作用,可以增加J-聚体的成份。载于玻璃载片上单分子膜中的J-聚体在室温下就可以破坏,在低温下能够得以保存。根据J-聚体的能级性质及其在能量转移中的作用,作者认为,J-聚体可以形成激子态,J-聚体内的能量转移是激子转移。  相似文献   
3.
在Langmuir-Blodgett单分子膜表面内的长程能量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二维有序单分子膜内不同分子间的能量转移问题。由于膜内J-聚体的存在,使得分子间的长程(~103Å)能量转移成为可能,从而扩大了给体分子接受能量的面积,靠Foster转移和激子转移的协同作用,提高了能量转移效率。J-聚体成分的增多或减少,直接影响着能量转移效率的高低。  相似文献   
4.
Rh6G-DMTC分子间能量转移的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N_2激光器作为激发光源, 测量若丹明6G(Rh6G)和N,N′-二甲基噻碳菁碘盐(DMTC)不同浓度混合的乙醇溶液的荧光光谱, 证明 Rh6G-DMTC组成施主-受主对, 存在着分子间能量转移效应。通过对DMTC荧光强度与Rh6G浓度的关系的测量, 讨论了Rh6G-DMTC能量转移的机制, 并且导出了辐射转移和Förster转移两种典型过程中受主荧光强度与施主浓度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柱层析法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分离了叶绿素a(Chl-a)和胡罗h素C(Car),并按Langmuir-Blodgett单分子膜技术制备了Chl-a单分子膜、Chl-a与Car的混合单分子膜。实验中还引入了硬脂酸起辅助支撑作用,选用的硬脂酸与Chl-a的摩尔比为10:1。挂膜载片为经过疏水处理的玻璃片。为制作模仿天然光合膜集光天线系统的功能,我们以Car为给体Chl-a为受体,Caf与Chl-a的摩尔比为5:1、50:1和125:1;这里选用的比例远大于集光天线的色素比例。用荧光光谱的测量发现,L-B膜内的色素分子有特殊的集聚态,这种状态有助于实现高效的激子转移。作者指出,由于二维的L-B膜上会发生Frster型和激子型两种能量转移的协同作用,所以在Car与Chl-a的摩尔比125:1时Chl-a的荧光无相应衰减。Chl-a单分子膜的荧光带为677nm和766nm。吸附在层析纸上Chl-a的荧光,仅长波带有明显位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