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数理化   1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刘祖刚  沈悦 《发光学报》1993,14(2):185-192
合成了芳香族二胺类衍生物(diamine),测定了它的光、电性质.制备了diamine作为空穴传输层的二层结构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使器件的发光亮度相对单层器件有了很大的提高.并用不同区域掺杂的方法,探讨了电致发光机理.分析、讨论了激子的形成和复合区域,较好地解释了单、双层器件的不同的电流电压关系和不同的亮度电压关系.从激子的扩散方程出发,对双层掺杂器件的发光强度比数据进行了拟合,确证了激子的扩散模式.  相似文献   
2.
Synthesis and photoelectric properties of a high soluble zinc phthalocyanine-epoxy derivative are investigated. The derivative can be solubilized in convenient solvents, such as Ctt30tt, Ctt3Ctt20tt and H2O. The fluorescence and UV-visible analyses indicate that the ZnPc-epoxy derivative still maintains the plane structure which comesfrom Zn(4,4′,4″,4-ta)Pc and the derivative has obvious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in room temperature. The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selection rule depending on the two-photon absorption.  相似文献   
3.
电磁波抗反射技术在太阳能电池、光学透镜、红外传感、探测器等众多应用场景中至关重要,长久以来一直是先进光学系统、光电器件研究领域热点方向之一.本文简略回顾了传统的减反的理论与方法;侧重介绍了近几年来基于亚波长人工微结构材料的电磁波减反增透相关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局域表面等离激元抑制光反射增强光耦合,传播表面等离激元局域共振模式诱导高透隧穿,超构材料诱导金属透明,人工微结构超表面红外、太赫兹减反等若干典型工作;探讨了亚波长人工微结构光学减反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其所可能遇到的问题挑战.  相似文献   
4.
Fe/SBA-3介孔组装体系及其磁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不同的实验工艺制备了一组Fe/SAB-3 介孔复合体系.X射线衍射表明,Fe/SAB-3具有六方排列的孔道结构.通过N2吸附实验可知,这种材料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从傅立叶红外光谱可证实,Fe3+进入了SAB-3的骨架.样品磁测量结果表明,与通常的α-Fe2O3纳米颗粒相比,纳米Fe/SAB-3介孔复合体系中的纳米α-Fe2O3 粒子的矫顽力(Hc)从1765 Oe下降到87 Oe,比饱和磁化强度(Ms)增加了75.4%.  相似文献   
5.
以聚乙烯醇 (PVA)、六偏磷酸钠为分散剂 ,采用溶胶法合成了 Cd S纳米胶体颗粒 ,制备出 Cd S及其包裹型纳米颗粒 PVA基复合膜。通过光子相干光谱粒度仪 (PCS)、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 (UV- VIS)、荧光光谱 (PL)对样品进行了初步表征。结果表明 ,Cd S纳米颗粒 PVA基复合膜的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有明显的蓝移现象 ,所发荧光主要由表面态发射引起 ;包裹型 PVA基复合膜所发荧光主要由带边发射引起  相似文献   
6.
利用化学浴沉积法在FTO基底上制备了厚度可调CuS对电极(CE).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UV-Vis)分光光度计及电化学工作站对CuS对电极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光学性质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多硫电解液体系中,CuS对电极的电催化活性优于Pt电极;调控沉积周期,可进一步优化CuS对电极表面形貌及电化学性能;CuS对电极最佳沉积周期为6个周期(C),此时电荷转移电阻达到最小值0.67Ω/cm2,与CdSe胶态量子点敏化TiO2光阳极组装的电池,能量转换效率可达2.11;.  相似文献   
7.
从光电导-时间关系,瞬态光电导能谱和光诱导放电曲线(PIDC)等方面研究C60-甲苯衍生物对酞菁铜(CuPc)/C60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C60-甲苯衍生物对C60-甲苯衍生物/CuPc/C60多层膜的光电性能具有明显的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8.
利用2,3,6,7,10,11-六氨基三苯六盐酸盐(HATP)和4,6-二羟基-5-甲基间苯二甲醛(DMDB)为构筑基元,构筑了二维Ni-Salphen基共价有机骨架(COFs)电极材料(Ni-Salphen-COF)。通过一系列方法对Ni-Salphen-COF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三电极系统测试结果表明,Ni-Salphen-COF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1 A·g-1时,比电容达到531 F·g-1,并显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10 000次循环后电容保持率为89%)。同时,二电极系统测试结果显示,在1 A·g-1时,Ni-Salphen-COF//AC (AC为活性炭)比电容达176 F·g-1;在功率密度为900 W·kg-1时,最大能量密度为55 Wh·kg-1。良好的性能可能归因于Ni-Salphen结构提高了电极材料的电导率、氧化还原活性和电荷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工业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并且保持机器人关节平稳运动,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时间-脉动最优轨迹规划方案。通过权重法将多目标优化转化为单目标优化,再运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得到时间-脉动最优的运动轨迹。轨迹规划中,采用了关节空间五次非均匀B样条插值法,以确保脉动曲线的连续性。最后以GRB4016工业机器人为研究对象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得到较理想的运动轨迹,并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氧化镉为镉源,硫单质为硫源,油酸为配体,在十八烯体系中合成单分散的CdS纳米颗粒.通过改变油酸的浓度,研究了油酸对颗粒的生长动力学、颗粒尺寸分布以及颗粒浓度的影响.所得到的CdS纳米颗粒直径从2.2~4.5nm变化,最大荧光发射波长为450nm.在油酸浓度为287M,反应时间为60min左右时,所得到的CdS颗粒直径为4.5nm,而颗粒浓度仅为10-5M;在油酸浓度为42mM时,实际可得到的CdS颗粒的直径可小至2.2nm,反应溶液中颗粒的平均浓度可达到8×10-5M左右.研究表明,油酸浓度增大,使初始成核速度加快,反应平衡时所得到的纳米颗粒直径较大,但是颗粒数目显著减少,并且尺寸分布也有所增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