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数理化   19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弱碱性介质中并有吐温-80存在下,镍能与镉试剂发生灵敏的显色反应,形成组成比为Ni∶R=1∶2的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在505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6×10~5;镍浓度在0—0.3微克/毫升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钢中微量镍的测定,获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次合成了几种含苯并呋喃苯并噻吩环的新的芳香族四羰基化合物,并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测定。将所合成的芳族四羰基化合物分别与芳族双酰胺腙反应,得到了一系列含氧、硫杂原子的新的聚苯基-1,2,4-三嗪。这些高聚物均可以浇铸成膜。对聚合物所进行的一般性能测试的结果表明,它们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较好的耐温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Cu_2S添加的Bi-Pb-Sr-Ca-Cu-O体系进行了低温电阻、X射线衍射和XPS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加入少量的Cu_2S能够降低高T_c相的形成温度,改善超导性能,加入Cu_2S引起了Cu 2p_(3/2)谱的主峰向低结合能方向移动,并减少其卫星峰的面积.这表明Cu_2S的加入减少了Cu~(2+)的量,即导致空穴载流子浓度的减小.  相似文献   
4.
自朱经武等最先报道液氮温区Y—Ba—Cu—O体系超导体以来,世界上涌现第二次高Tc超导体研究热潮。材料的烧结与退火均在高温下进行,尤以退火条件对超导性能好坏影响为大。因此,高温热转变的研究对于优良材料的获得及超导机制的认识都至为重要。迄今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采用有机分子薄膜 LB 膜(Langmuir-Blodgett)作为势垒层边缘结的制备方法.文中给出了在这种结上所观察到的几种不同的电流-电压曲线,并作了若干讨论.  相似文献   
6.
超亲水TiO2和TiO2-SiO2表面的动态润湿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年, Fujishima研究组[1]发现TiO2表面经UV光照射能产生较强的亲水性, 同时具有较高的亲油性, 即经UV光照射后的TiO2表面具有超双亲的性质. 这种防雾和自清洁性在工业上应用广泛, 已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2~5].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 超亲水的TiO2表面在暗处放置会变为疏水表面. 对于这个问题, 除了可以通过UV光照[6]、氩离子或电子束溅射[6]和高温热处理[5]等恢复其超亲水性外, 还可以通过添加摩尔分数为10%~30%的SiO2有效地降低TiO2表面的接触角, 提高UV光诱导的超亲水表面在暗处的稳定性能[3]. 另外, 诱导TiO2的亲水性需要较强的UV线强度(如太阳光), 使它在室内应用受到限制. 为了在室内实现TiO2的自清洁功能, Watanabe等[4]发现在TiO2中添加WO3可使TiO2在室内的照明光下也能实现亲水性转变. 以上这些研究成果为TiO2在工业和生活上的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然而, TiO2的防雾和自清洁功能的实现同时也受其动力学性质的制约.  相似文献   
7.
用恒电流电化学结晶的方法合成了一种新的基于电子给体BEDT-TTF(双亚乙基二硫四硫富瓦烯) 的电荷转移盐θ-(ET)(C7H7SO3)·3H2O (ET为BEDT-TTF的简写,C7H7SO-3=对甲苯磺酸根).用四圆X衍射的方法测定了θ-(ET)(C7H7SO3)·3H2O的结构.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8682(1) nm, b= 1.2027(1) nm, c=2.5890(3) nm, α=87.025(6)°, β=89.117(8)°, γ=69.071(7)°, V=2.5216(5) nm3, R=0.0580.晶体中ET自由基沿a轴方向堆积成柱,相邻两个分子柱中的ET分子平面的夹角为49.30°.在b轴方向存在着分子柱侧向间的S…S近距作用.ET阳离子层与对甲苯磺酸根阴离子层沿c轴方向上交替排列.位于阳离子层与阴离子层之间的许多H2O形成了有利于晶体导电性的二维氢键网络.θ-(ET)(C7H7SO3)·3H2O在(001)晶面上某方向上的室温导电率为0.011 S·cm-1,所测变温电导曲线表明,该晶体在120~278 K温度区间内表现为半导体导电行为,导电激活能Ea=0.316 eV.从278~286 K表现为金属导电性.在276 K附近存在金属-半导体相变.  相似文献   
8.
分子导体(PyH)[Ni(dmit)_2]_2的合成、结构与导电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一种新的导电分子晶体(PyH)[Ni(dmit)_2]_2 (Py = pyridine, dmit = (C_3S_5)~(2-) = 4,5-dimercapto-1,3-dithiole-2-thione),用元素分析、红 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四圆X射线衍射方法确定了结构,该晶体属于三斜晶 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 a = 0.59227(4) nm,b = 0.82279(6) nm, c = 1. 67535(9) nm, α = 90.233(5)°, β = 92.107(5)°, γ = 104.654(6)°; V = 0.78925(9) nm~3, Z = 1. (PyH)[Ni(dmit)_2]_2晶体中,导电组元[Ni(dmit)_2] ~(-0.5) 沿b轴方向形成具有二聚体结构的柱状堆积,在(001)面形成以肩并肩分子 间的S…S强相互作用为特征的二维导电层,这种二维导电层上的室温电导率为0. 13 Ω~(-1)·cm~(-1),在c轴方向,(PyH)~+与[Ni(dmit)_2]~(-0.5)之间除库仑作 用外,还存在N-H…S,C-H…S氢键相互作用。单晶(001)面上变温电阻的测定结果 表明,在90 K到室温的温度范围内,(PyH)[Ni(dmit)_2]_2具有半导体导电行为, 导电激活能为0.15 eV。  相似文献   
9.
以NH~4F作为F^-源,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含F量的高T~cYBa~2Cu~3O~7-xF~y超导体,在名义F含量小于1.5mol范围内,基T~c值均比与之对照的不含F样品高2~6K.用XPS研究了这类含F材料表面和体相的化学态及其变化,根据同种化合物中不同元素间的结合能差和其它辅助实验结果,标识了每个元素不同化学态的光电子峰,并对各个峰的可能来源及其对应原子在结构中的位置和作用进行了讨论.结果揭示,表现和体相的体学态存在着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聚苯基单醚喹噁啉是从芳香族四胺和芳香族四酮缩聚制得。我们以对苯二甲腈为原料,采用二甲基亚砜为氧化剂,简便地合成芳香族四酮。聚合时系统地研究了单体不同克分子比合成的树脂对各种性能的影响,从而对这类树脂的加工成型提供了实验的数据。我们认为这种树脂可以作为在水、化学介质或油环境中使用的绝缘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