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数理化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设计并合成了结构为TPP-Lys(Acp-DOTA-Gd)-COOH(简称Gd-DOTA-TPP)的小分子磁共振探针,通过电转染的方式用探针标记人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MSCs).11.7 T磁共振成像(MRI)扫描结果表明,Gd-DOTA-TPP标记的hMSCs在细胞内Gd含量为9×109 Gd/cell时,T2加权信号强度即可低至背景信号强度,呈现较强暗信号.将Gd-DOTA-TPP标记的hMSCs移植入小鼠脑室,可明显提高移植干细胞在MRI设备上的检测灵敏度,检测限可低至103个细胞.  相似文献   
2.
以β-环糊精、氢氧化钠和环氧丙烷为原料,通过改变原料配比合成了不同取代度的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利用1H NMR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进而计算了产物的取代度.结果表明,当固定β-环糊精与氢氧化钠用量摩尔比为1∶6,且环氧丙烷用量低于18倍的β-环糊精用量时,HP--βCD的取代度随环氧丙烷用量的增加呈现规律性增加,有利于获得所需取代度的HP--βCD.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了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与5种黄酮类物质(橙皮素、依普黄酮,新黄酮、刺芒柄花素、黄芩素)的包合物;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分析了包合物的组成,利用相溶解度法研究了羟丙基-β-环糊精与黄酮类物质的包合作用.结果表明,HP-β-CD与5种黄酮类物质均产生理想的包合作用,增溶顺序为:依普黄酮...  相似文献   
4.
本文设计并合成了Gd基磁共振-荧光双模成像探针——Gd-DOTA-PEG-GA,通过电穿孔的方式标记人源间充质干细胞(hMSCs).电穿孔标记诱导细胞将探针组装成团簇状纳米粒子进入细胞质,显著延长其与细胞结合的时间,并呈现出明显的T2信号减弱效应,且信号减弱效应可以持续7天以上.在水溶液中,该探针的发射带集中在498 nm,并且荧光强度在一周内无明显衰减.该探针标记的细胞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呈现绿色荧光.这些结果表明该探针可以作为磁共振-荧光双模成像探针用于干细胞示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