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68篇
数理化   4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热丝加热电流对CH薄膜沉积速率和表面形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热丝辅助裂解法是结合气相沉积制备聚对二甲苯薄膜和热丝化学气相沉积而形成的一种制-CH薄膜的新方法。热丝辅助裂解法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保持低衬底温度情况下可以获得高沉积速率,而热丝加热电流对薄膜沉积速率和薄膜表面形貌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热丝加热电流越大,薄膜沉积速率越高,在加热电流9A时,薄膜沉积速率可达0.002mm/min,同时薄膜表面粗糙度随之增加,薄膜表面也开始出现其它元素污染,因此,一般热丝加热电流选择为7A附近。  相似文献   
2.
3.
聚酰胺酸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超声波在线测量溶液粘度的方法,研究了合成聚酰胺酸过程中实验条件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由此确定了合成高分子量聚酰胺酸的最佳实验条件。研究表明:在加料次序为先加二胺后加二酐(二酐与二胺的摩尔比为1.01~1.02:1)、试剂中含水量尽可能少,反应温度0~5℃、反应时间以溶液粘度到达最大值为止的条件下,所合成的聚酰胺酸溶液粘度最大,可满足惯性约束聚变(ICF)充气腔靶端口膜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HL—1M托卡马克中的硼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碳硼烷加氢直流辉光放电,在HL-1M托卡马克内壁上原位涂覆了含碳硼膜,平均厚度50-70nm硼碳比约为1:6。硼化后器壁条件有了本质的改善,对器壁上氧源的抑制特别显著,也增强了石墨表面抗氢离子和氢原子化学蚀刻能力。硼化显著了改善了等主子体性能和提高了等离子体参数。扰动显著减小,放电稳定性和重复性提高。硼化为低混杂波电流驱动实验创造了良好的壁条件。  相似文献   
5.
成像光谱技术中机上实时数据压缩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神恩 《光学学报》1990,10(3):60-266
根据成像光谱仪的特点用一系列串行的一维压缩实现二维图像压缩.提出了在机上对原始数据从光谱方向进行实时压缩的“二真值线性预测方法”.该法可做到压缩/复原后光谱特征信息不丢失.实验表明,对大多数光谱数据在1%的重建精度下,至少可获得2:1的压缩比.从总体而言,压缩后原始数据率可降低3~4倍.文中还对压缩数据的编码和误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水中氯苯类污染物的顶空液相微萃取 GC-MS法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三姗  张占恩 《分析测试学报》2007,26(6):817-819,822
研究了用顶空液相微萃取GC-MS法测定水中的痕量氯苯类有机污染物。通过实验选择正辛醇为萃取剂,考察了萃取剂的体积、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搅拌速度、样品顶空体积以及盐效应等对萃取的影响。在最佳萃取和测定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800μg/L,检出限(S/N=3)为0.05~0.1μg/L。用本方法测定了实际样品及回收率,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镧系元素双—11—钨锰酸钾的合成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改进方法合成出K_(13)[Ln(MnW_(11)O_(39)_2]·XH_2O(Ln=Eu,Gd,Tb,Dy)。通过化学分析、离子交换、电导滴定及IR、UV、XPS等对合成产物进行了鉴定。对其热性质和在溶液中特性进行了研究。在IR谱中.总趋势是随镧系元素原子序数增加,振动频率向高波数移动。得不到稳定的镧系元素双-11-钨锰酸溶液。热分析表明,镧系元素双-11-钨锰酸钾比12-钨锰酸钾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阐明了van der Waals状态方程与溶液理论间的密切关系。由van der Waals状态方程中的内压力和自由体积简捷地导得Scatchard-Hildebrand正规溶液理论、无热溶液理论和Flory-Huggins聚合物溶液理论。表明这些理论都是建立在van der Waals流体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改进这些理论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对离子液体的研究已取得了显著进展,并已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手性离子液体(CILs)作为离子液体家族新成员,引起越来越多的兴趣。本文综述了手性离子液体的合成以及应用,并对以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移取10.0mL环境水体样品,加入0.90g聚乙二醇-2000,超声溶解后,加入3.25g硫酸铵,超声萃取10min,离心后移取上层萃取相50μL,用流动相稀释至200μL,经0.22μm有机滤膜过滤,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滤液中5种三嗪类除草剂的残留量。以Zorbax Eclipse XDB-C_(18)色谱柱为固定相,以乙腈(7+3)溶液为流动相,串联质谱分析中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源和选择离子监测模式。5种三嗪类除草剂的质量浓度均在0.100~10.00μg·L~(-1)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3.72~24.3ng·L~(-1)。方法用于环境水体样品的分析,加标回收率为80.8%~115%,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为0.17%~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