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9篇
数理化   6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粘度法和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全反式维甲酸合钇(Ⅲ)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结果表明,该配合物能在生理条件下比配体和金属离子更有效地切割质粒DNA,体系离子强度和pH值的变化对配合物的切割活性有较大影响,自由基捕捉剂的加入不影响配合物的切割活性。该配合物对DNA的切割可能通过水解机理进行。该配合物可使DNA的粘度增加,使EB-DNA体系的荧光强度和DNA溶液的紫外吸收强度降低。据此推断,该配合物主要以嵌入方式与DNA作用。  相似文献   
2.
5-氟尿嘧啶-1-乙酸合铜(Ⅱ)的合成及其与DNA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5-fluorouracil-1-acetic acid (5FuAA) and its Cu(Ⅱ) complex (5FuAACu) were synthesized and the date for the crystal complex was obtained. The interaction of 5-fluorouracil-1-acetic acid (5FuAA) and its Cu(Ⅱ) complex (5FuAACu) with DNA was also investigated by using spectral, viscometric, electrochemical and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methods. The results of interaction with DNA suggest that both 5FuAA and 5FuAACu can bind to DNA in a static electricity attraction mode. But the attraction of 5FuAACu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5FuAA.  相似文献   
3.
稀土金属离子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稀土金属离子Eu(Ⅲ)、Pr(Ⅲ)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Eu(Ⅲ)和Pr(Ⅲ)对H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用Stern-Volmer方程分别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发现:HSA与Eu(Ⅲ)、Pr(Ⅲ)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的复合物,发生了分子内的非辐射能量转移。Eu(Ⅲ)、Pr(Ⅲ)对HAS的荧光猝灭作用,属于静态荧光猝灭。荧光猝灭图表明:Eu3+和Pr3+在HSA分子中至少有两类结合位点,Eu3+与HSA形成2.76∶1的复合物,结合常数lgK分别为12.03和9.05;Pr3+与HSA形成2.2∶1的复合物,结合常数lgK分别为9.89和6.97。同时用圆二色谱及同步荧光光谱法探讨了 Eu(Ⅲ)和Pr(Ⅲ)对H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宋玉民  芦小林  唐慧安  秦淑琪 《化学学报》2006,64(14):1451-1455
合成了新的O-(硫杂蒽酮-[2]-基)-氧乙酸及其稀土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 IR, 1H NMR, UV, DTA-TG和13C NMR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研究表明: 配体羧羰基脱质子后与金属离子配位, 2位氧原子也与金属离子配位, 配合物中含有一定量的配位水, 配合物为非电解质类型. 同时, 研究了O-(硫杂蒽酮-[2]-基)-氧乙酸稀土配合物对质粒DNA的切割作用. 结果表明: 铕的配合物对DNA的切割较明显, 且当配合物浓度增加时, 质粒DNA的超螺旋构型逐渐减少, 而缺刻、开环型构型逐渐增多. 在相同条件下, Eu(III)离子对质粒pBR322DNA几乎没有切割作用; 配体O-(硫杂蒽酮-[2]-基)-氧乙酸对质粒pBR322DNA也有切割作用, 但配合物EuL3对质粒pBR322DNA的切割作用明显强于配体, 表明稀土离子Eu(III)与配体生成配合物后有较好的协同切割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新的镉配位聚合物[Cd(BIMB)0.5(glu)]n(BIMB=1,4-二(咪唑基)苯,H2glu=戊二酸),用红外,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配位聚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0.822 06(5)nm,b=0.774 38(5)nm,c=1.877 93(10)nm,β=107.966°,V=1.137 nm3,Z=4,F(000)=684。在配合物中,相邻的镉原子通过2个戊二酸连接成一维链状结构,链状结构通过另一戊二酸拓展成二维层状结构,相邻二维层状结构进一步由BIMB配体拓展成三维骨架结构。热重分析表明配合物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配合物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6.
用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为功能化试剂,经过一定的物理﹑化学方法处理,使纳米氧化鏑和壳聚糖(CS)以TDI作为桥梁合成新材料DTC(Dy2O3-TDI-CS).重点研究了该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性能以及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且与壳聚糖的抑菌性进行了对比.实验表明该材料比壳聚糖有更好的抑菌性,...  相似文献   
7.
用溶液法以碘化亚铜和tptz反应得到Cu(Ⅰ)的配位聚合物[Cu2I2(tptz)]n(1)(tpzt=2,4,6-tris(pyrazole-1-yl)-1,3,5-s-triazine),对该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RD,热重等表征,并测定了它的单晶结构.配位聚合物[Cu2I2(tptz)]n(1)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体学数据为:a=1.30683(17)nm,b=1.25425(16)nm,c=1.14732(15)nm,β=94.940(2)°,Z=4.tptz以双联吡啶形的配位方式和Cu(Ⅰ)配位形成一条Z字形的1D链.  相似文献   
8.
罗丹明6G荧光猝灭法测定微量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钌的三元络合物荧光分析法报道较少,S.Jaya曾报道基于Ru-SCN--罗丹明6G三元络合物体系分析钌的分光光度法,罗丹明6G(简称R)染料分子中苯环之间有附加的氧桥,分子结构牢固,吸收光能不易失去,故产生荧光,钌(Ⅲ)与硫氰酸根形成的络阴离子与R的阳离子形成离子缔合物Ru(SCN)6R3,使罗丹明6G荧光猝灭,其猝灭值随钌的含量而增高,据此现象拟定了测定钌的方法,灵敏度较分光光度法提高20倍。  相似文献   
9.
桑色素及其配合物与DNA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王流芳  宋玉民  冯亚非  张歧  王印月 《化学学报》2004,62(22):2277-2281
采用光度法、粘度法和电化学方法考察了桑色素及其配合物和DNA的作用.并对桑色素合铜(Ⅱ)、桑色素合锌(Ⅱ)、桑色素合钴(Ⅱ)、桑色素与DNA作用的方式进行了比较.Cu(Ⅱ), Zn(Ⅱ), Co(Ⅱ)桑色素配合物与DNA作用时的荧光光谱性质类似,不同于配体.钴(Ⅱ)配合物的电化学行为与铜(Ⅱ)配合物相似,不同于锌(Ⅱ)配合物.三种配合物的存在,都可引起DNA的粘度增加.但钴(Ⅱ)配合物对EB-DNA复合物的荧光光谱影响很小,而铜(Ⅱ)、锌(Ⅱ)配合物对EB-DNA复合物的荧光光谱影响较大.实验结果表明,与DNA之间的作用,钴(Ⅱ)配合物弱于铜(Ⅱ)、锌(Ⅱ)配合物.这可能是钴(Ⅱ)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低于与DNA嵌入结合的铜(Ⅱ)、锌(Ⅱ)配合物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水杨酸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及圆二色谱法研究了具抗凝血作用的水杨酸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水杨酸对人血清白蛋白荧光产生猝灭现象,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通过同步荧光法和圆二色谱法发现水杨酸的存在明显改变人血清白蛋白的构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