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数理化   2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ZnO是一种优良的直接宽带隙半导体发光材料(Eg=3.4 eV),具有优异的晶格、光学和电学性质,稀土离子掺杂浓度和热处理温度对ZnO∶Re3 纳米晶发光强度、峰位变化等光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利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在不同退火温度下,制备了不同浓度的ZnO∶Tb3 纳米晶.室温下,测量了样品的X射线衍射谱(XRD)、光致发光谱(PL)和激发谱(PLE).观察到纳米ZnO基质在520 nm附近宽的绿光可见发射和稀土Tb3 在485,544,584和620 nm附近的特征发射.通过ZnO基质可见发射强度和稀土Tb3 特征发射强度随Tb3 掺杂浓度、退火温度的变化关系,获得了5D4→7F5跃迁的绿色主发射峰最强的样品制备工艺参数,其退火温度为600℃、掺杂浓度为4 at%;给出了稀土Tb3 的激发态5D4→7F6(485 nm),5D4→7F5(544 nm)和5D4→7F4(584 nm)的发射机制;证实了稀土Tb3 与纳米ZnO基质之间存在双向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稀土Eu^3+与纳米ZnO基质之间的能量传递,利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了ZnO∶Eu^3+纳米晶,测量了样品的X射线衍射谱(XRD)、光致发光谱(PL)和激发谱(PLE)。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ZnO∶Eu^3+具有六角纤锌矿晶体结构。观察到稀土Eu^3+强而窄的特征发射和ZnO基质弱而宽的可见发射。分析了稀土Eu^3+激发态5^D0→7^F1,5^D0→7^F3和5^D0→7^F2特征发射机制。给出了Eu^3+离子特征发射的峰值强度随掺Eu^3+浓度增加而增强的变化关系,证实了纳米ZnO基质与稀土Eu^3+离子之间存在能量传递。比较了Eu^3+离子5^D0→7^F1磁偶极跃迁(MD)与5^D0→7^F2电偶极跃迁(ED)的相对强度,证实了在ZnO纳米晶基质中大多数Eu^3+占据了对称性较低的格位。  相似文献   
3.
纳米ZnO胶体可见发射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关于ZnO可见发射机制的讨论目前尚无定论。本文研究了不同颗粒尺寸的纳米晶ZnO胶体的发射性质,观测到两个发射带,其中之一是激子发射,另一个是可见发射;发现两个发射带的峰值能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并由此提出了可见发射机制是来自导带的电子到深陷阱的跃迁。  相似文献   
4.
在基础物理教育课程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大学物理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面临着如何与中学物理课程进行有效衔接的问题.在分析《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进行大学物理课程、中学物理课程改革调研基础上,探究了教学目标差异引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衔接、基础教育的初等思维方式惯性带来的学习障碍、教育和成长环境变化引起的适应性学习障碍等一系列大学物理课程与中学物理衔接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大学物理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方面与中学物理课程有效衔接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5.
ZnO:Er3+纳米晶的制备及发光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探讨稀土Er3 与纳米ZnO基质之间的能量传递,利用化学方法制备了ZnO:Er3 纳米晶,测量了样品的X射线衍射谱(XRD)、光致发光谱(PL)和激发谱(PLE).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ZnO:Er3 具有六角纤锌矿晶体结构.室温下,在365 nm激发下,在ZnO宽的可见发射背景上,观测到了Er3 的激发态4S3/2(550 nm),2H11/2(521 nm)和4F5/2(456 nn)的特征发射.分析了ZnO:Er3 纳米晶的带边发射和稀土Er3 的特征发射的峰值强度随掺Er3 浓度的变化关系,比较了ZnO:Er3 与未掺杂的ZnO的光致发射峰值强度的变化,给出了稀土Er3 的激发态4S3/2→4I15/2,2H11/2→4I15/2和4F5/2→4I15/2的发射机制,证实了纳米ZnO基质与稀土Er3 离子之间存在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6.
980nm红外激发下氟氧化物中Er3+的上转换可见发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制备了掺杂Er3+的氟氧化物(10ZrF4-10PbF2-10NaF-5Na2O-60SiO2)材料,测量了样品的吸收谱、上转换荧光发射谱和上转换发光强度与激光泵浦功率的对数关系.分析了Er3+的上转换可见发光机制,证实了在980nmLD的激发下,Er3+在402nm、449nm蓝光波段和520nm、551nm绿光波段的上转换荧光发射来自于4f电子的2H9/2、4F5/2、4S3/2、2H11/2激发态到基态4I15/2的跃迁,给出了2H9/2→4I15/2、4F5/2→4I15/2蓝光三光子激发态吸收(ESA)和4S3/2→4I15/2、2H11/2→4I15/2绿光双光子激发态吸收(ESA)的上转换发光机制.  相似文献   
7.
纳米ZnO薄膜的光致发光性质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宋国利  孙凯霞 《光子学报》2005,34(4):590-593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ZnO薄膜,室温下测量了样品的光致发光谱(PL)、吸收谱(ABS)、X射线衍射谱(XRD).X射线衍射(XRD)的结果表明:纳米ZnO薄膜呈多晶状态,具有六角纤锌矿晶体结构和良好的C轴取向.观察到二个荧光发射带,中心波长分别位于395 nm的紫带、524 nm的绿带和450 nm附近的蓝带.证实了纳米ZnO薄膜绿光可见发射带来自氧空位(VO)形成的浅施主能级和锌空位(VZn)形成的浅受主能级之间的复合;450 nm附近的蓝带来自电子从VO的浅施主能级到价带顶或锌填隙(Zni) 到价带顶或导带底到VZn的浅受主能级的复合.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新颖的金属线胀系数测量方法,该方法是利用霍尔位移传感器的位移与输出电压的线性关系,对位移量的测量能精确到千分之一毫米,从而实现对微小位移的测量。利用该方法通过对铁的线胀系数测量结果表明:此法操作过程简单,测量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ZnO:Eu3+纳米晶的制备及发光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稀土Eu3 与纳米ZnO基质之间的能量传递,利用溶胶-凝胶法(Sol-Cel)制备了ZnO:Eu3 纳米晶,测量了样品的X射线衍射谱(XRD)、光致发光谱(PL)和激发谱(PLE).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ZnO:Eu3 具有六角纤锌矿晶体结构.观察到稀土Eu3 强而窄的特征发射和ZnO基质弱而宽的可见发射.分析了稀土Eu3 激发态5D0→7F1,5D0→7F3和5D0→7F2特征发射机制.给出了Eu3 离子特征发射的峰值强度随掺Eu3 浓度增加而增强的变化关系,证实了纳米ZnO基质与稀土Eu3 离子之间存在能量传递.比较了Eu3 离子5D0→7Fl磁偶极跃迁(MD)与5D0→7F2电偶极跃迁(ED)的相对强度,证实了在ZnO纳米晶基质中大多数Eu3 占据了对称性较低的格位.  相似文献   
10.
纳米晶ZnO可见发射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1  
宋国利  梁红  孙凯霞 《光子学报》2004,33(4):485-488
利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纳米ZnO粉体,室温下测量了样品的光致发光谱(PL)、X射线衍射谱(XRD),给出了样品的透射电子显微照片(TEM).X射线衍射(XRD)的结果表明:纳米晶ZnO具有六角纤锌矿晶体结构,颗粒呈球形或椭球形.观察到二个荧光发射带,中心波长分别位于398 nm的紫带和510 nm的绿光带.发现随退火温度升高,粒径增大,紫带的峰值减弱、绿带的峰值增强.证实了纳米晶ZnO绿光可见发射带来自氧空位形成的施主和锌空位形成的受主之间的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