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数理化   9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0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1.
在本刊四卷三期上,我们介绍过一种可挪动、拆卸的装有简单防震装置的“光全息照相实验”,这里我们再介绍应用此装置进行的一些全息干涉实验,并探讨用这个装置进行全息干涉计量的可能性. 一、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和上次相同,这次只在原来防震台的底座内添加了一些重物(约200公斤),所有实验都改在白天进行.开始一部分实验(如后面图5、9b等)仍用横模为TEM的激光管,后来因这只管子不出光了,便换用我们实验室自制的激光管,功率约为lmW,横模是TEM. 大部分实验用图1所示的光路.物光束与参考光束的强度比约1:5.记录材料用的是天津感光胶片厂1974年…  相似文献   
2.
岩石微观结构CT扫描表征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岩石微观结构特征研究对非常规油气藏的演化规律、油气赋存状态、运移方式、渗流特征等基础地质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利用CT 扫描技术对油砂、致密砂岩和页岩样品微观结构表征研究,并对比了常规测试方法与CT扫描表征技术的差异性. 对比CT扫描法和筛分法测试油砂矿物的粒度分布,两者结果十分接近,矿物颗粒大小分布总体趋势上差异小,但小于96μm的颗粒矿物分布差异性稍大.CT扫描结果显示致密砂岩样品的裂缝比较发育,还发育溶蚀孔隙. 由于测试方法和样品大小的差异性,CT扫描获得的孔隙度略大于氦气法孔隙度.微米CT 扫描可以表征页岩的层理发育情况,但无法表征内部的微观孔隙结构.与常规测试方法相比,纳米CT 扫描表征页岩中有机质和黄铁矿的含量等方面准确性好,但孔隙度测试结果偏小.纳米CT分辨率还不能完全满足表征页岩的微观孔隙结构的要求,同时有机质和孔隙的灰度值差异较小,两者区分难度大,因此纳米CT还无法完全准确表征页岩微观孔隙结构.   相似文献   
3.
频闪照相就是在同一张底片上重复曝光的方法.用这一方法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以及斜抛运动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特别是对于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也是个很好的素材.将拍摄下来的频闪照片进行放大处理后让学生进行测量分析,对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处理能力都是很有帮助的.如果有条件能让学生自己亲自拍摄那就更有意义了.  相似文献   
4.
斑纹照相测物体位移或表面形变的一种方法参见[l].当物体的位移或形变的方向与记录照相机的光轴垂直,即所谓横向位移时,该方法有一些优点.但当物体位移或形变与相机的光轴平行,即所谓纵向位移时,情况将不同.对于物体沿一定方向的位移L来说,改变照相机的取向[2],使其光轴不平行于位移方向,就可将相对于记录系统的纵向位移部分地变换成横向位移.但在用照相机的情况下,再加上物体形状的限制,该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若物体只发生刚体位移,照相机的使用并不是必要的,可将相机换成感光底片,直接作两次曝光以记录位移前后的斑纹图样.不用照相机的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勃兰姆(Brehme)和西尔斯(Sears)用一种图解方法处理洛伦兹变换及一系列通常普通物理课中关于狭义相对论部分所讨论的问题。在对一些问题的讨论中,这个方法比较直观而且数学运算也比较简单。本文介绍一下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激光斑纹照相是1970年前后出现的一种干涉计量技术。利用它以可研究粗糙物体表面的微小位移.并且具有使用仪器少(主要用一个照相机)、整个装置对稳定性的要求较低的特点.作为一种新的干涉计量技术,近几年来受到了人们的注意.下面在说明我们的实验前,先对激光斑纹的有关性质作一简单介绍. 一、激光斑纹 当观察被激光照亮的不透明的静物表面时,就同看丝绒表面的情况类似.注意观察,不难看出照亮表面实际上由许多小亮点和暗点交织组成,这些亮、暗点在分布上是杂乱的,其形状和大小也是各式各样的(如图1),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激光斑纹现象.我们看到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储层可动油饱和度测试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评价储层的可动用储量时,可动油饱和度是重要参考参数之一.为了准确测试储层的可动油饱和度,在借鉴可动流体饱和度测试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结合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和油驱水、水驱油离心实验来测试可动油饱和度的新方法.选取马岭油田的24块岩样进行了可动油饱和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2.28 MPa、0.22 MPa分别是低渗砂岩油驱水和水驱油离心实验的合理离心力;24块岩样的可动油饱和度分布为17.06%~60.49%,平均为41.95%;可动油饱和度主要由0.5 mm以上的喉道控制,喉道半径越大,控制的可动油越多;可动油饱和度与渗透率的相关系数达到0.845,要好于与孔隙度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较符合目标区块的实际情况,证明了通过该新方法来测试岩心可动油饱和度是可行的,改进了仅根据油相T2谱的左峰和右峰测试可动油饱和度的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8.
储层含气量的准确评估是目前制约非常规天然气高效开发的重要因素, 直接法采用损失气估算模型结合解吸曲线估算储层含气量, 但现有损失气估算模型均基于煤层气的常压边界条件和球形颗粒假设, 如美国矿业局提出的USBM方法, 为埋藏深、柱状岩心的页岩气藏含气量的估算带来较大误差. 本文基于扩散理论, 采用时变压力边界条件和柱坐标系求解一维扩散方程获得解析解, 从而提出了新的损失气估算模型, 即变边界分段模型, 该模型能够反演出提钻和解吸两个阶段气体逸散的不同特征. 结果表明: 在提钻阶段, 环境压力不断降低, 岩心内外压差增大, 气体逸散速率加快, 从而是下凸函数; 在解吸阶段, 环境压力恒定, 岩心内压力随气体逸散而下降, 内外压差减小, 气体逸散速率减慢, 因而是上凸函数. 进一步为证明模型的准确性, 基于相似原理在实验室搭建了损失气?解吸气复原实验系统, 采用圆柱状页岩岩心复现提钻过程和解吸过程的气体逸散情况, 得到的实验结果与变边界分段模型吻合, 而已有的USBM方法不能进行准确预测, 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变边界分段模型正确性. 根据川南地区Y151井现场测试数据, 采用变边界分段模型进行拟合预测, 所得结果良好, 验证了变边界分段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核磁共振弛豫方法测定砂岩有效渗透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对储油岩芯液体吸附特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用核磁共振弛豫方法测定岩芯“有效渗透率”的方法,并对实际样品进行了测定分析,获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此方法测定的有效渗透率较传统方法测定的渗透率更接近于实际的储油岩层的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的值可以用来进行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分析,研究油层剩余油分布. 相信此方法将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