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4篇
数理化   2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衬底-阴极距离、直流电压和H2流量对a-CH薄膜沉积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衬底-阴极距离必须大于0.5cm,随着该距离的增加,薄膜的沉积速率减少;直流电压达550V时沉积速率最大;随着H2含量的增加,CH4含量相对减少,沉积速率随之降低。用AFM观察了以该方法制得的448.4nm CH薄膜的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约为10nm。最后测出了不同条件下CH薄膜的UV-VIS谱,由此可以计算得到薄膜的禁带宽度及折射率。  相似文献   
2.
主要介绍了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在国内率先推出的产后家庭保健服务项目,总结了为2 800对母婴上门提供保健服务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4.
流动注射荧光法测定羟基自由基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研究Sn2 + 催化H2 O2 产生的·OH的反应 ,·OH与Ce3+ 作用后氧化生成无荧光的Ce4 + 。通过测定Ce3+ 的荧光强度的变化可间接测定所产生的羟自由基 ,并结合流动注射技术 ,确定了体系最佳实验条件。测定抗氧化剂清除羟自由基的实验 ,证明该体系可作为在线筛选抗氧化剂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Ti-Al-Y三元系相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土元素在冶金工业中作为添加剂、变质剂有良好的效果,它对钢铁、铜、铝和难熔金属具有明显的净化、细化和强化效果。本文用金相观察、X射线相分析、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及显微硬度测定方法研究了Ti-Al-Y系相图,并建立了550℃及1000℃等温截面(图1、2)。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钨钴钛类硬质合金中的添加稀土元素对合金性能和组织结构的影响,以及稀土在硬质合金中的存在形貌和分布状态。结果表明,添加稀土后合金性能如抗弯强度和抗冲击性都有明显提高,并着重阐述了稀土对WC-14TiC-8Co合金的强化机理。  相似文献   
7.
利用三维自组装膜包覆的金纳米粒子为电子转移媒介体, 研究电子在三维自组装膜表面的转移行为. 文中以3-巯基丙酸和11-巯基十一酸包覆的金纳米粒子为催化剂, 催化铁氰化钾与硫代硫酸钠之间的反应. 该催化反应的机理为金纳米粒子作为电子转移的媒介体, 电子在金纳米粒子表面转移的速度决定着反应的速度. 因此, 电子在这种三维自组装膜上的转移速度和反应速度成正比, 而该反应的反应速度可以由铁氰化钾的紫外光谱的变化得到. 实验中得到的表观电子转移速度比理论计算隧道电流产生的电子转移速度的最大值小几个数量级, 这可能是由于纳米粒子能级不连续性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静电自组装方法,分两步合成Fe(OH)3/GO前驱体(GO:氧化石墨烯),再通过水热反应和600°C高纯氮气气氛下煅烧,获得了Fe3O4/石墨烯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拉曼(Raman)光谱等多种分析,发现该复合材料具有三维多孔石墨烯网络结构.把合成的这种Fe3O4/石墨烯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其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首次放电容量为1390 mAh·g-1,50次循环后容量为819 mAh·g-1.通过对比实验表明,三维石墨烯网络结构的形成对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作为当前去除NOx的主要手段,该手段的最主要部分为催化剂。在诸多催化剂载体中,凹凸棒石以其独特的天然一维结构、丰富的表面官能团、热稳定性及成型性好等优势脱颖而出。我们综述了近年来以凹凸棒石为载体在SCR脱硝催化剂制备中的应用,并且论述了影响催化剂SCR脱硝性能的主要因素,同时分析了使此类催化剂失活的原因以及失活催化剂的再生方法,并揭示了此类催化剂可能遵循的SCR反应机理,最后对催化剂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螺旋型铂铱电极表面进行化学腐蚀和电化学沉积铂纳米粒子实现电极表面的重建和优化,研究了螺旋型铂铱电极在不同腐蚀时间和电沉积时间下的形貌及对过氧化氢(H2O2)的催化活性.对表面重建的工作电极涂覆氧化酶和半透膜,制备出了铂纳米粒子/葡萄糖氧化酶/环氧聚氨酯酶电极,并将其用作葡萄糖传感器的工作电极.传感器计时电流检测结果表明,表面重建后的酶电极传感器对葡萄糖的检测范围扩大为2~45 mmol/L,优于裸铂铱酶电极传感器,电流响应值和灵敏度得到明显提升,同时传感器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