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在解剖学测量基础上明确3D打印技术辅助长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PHILOS)螺旋塑形微创治疗肱骨中上段骨折的优势,并探讨其用于临床治疗的初步疗效。方法收集新鲜冷冻成人尸体标本共12侧上肢,平均分成Synbone组与3D打印组。10孔PHILOS钢板分别按照Synbone标准骨模型或各标本对应的3D打印模型进行预弯,然后通过标准的微创接骨板(MIPO)技术分别置人到Synbone组与3D打印组上肢标本内,分别在桡神经穿肌间隔处、钢板第6孔、钢板远端,测量桡神经与钢板外侧的水平距离,再测量钢板远端内侧与上臂血管神经束的距离,最后测量肱骨全长。临床研究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2月至2016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采用健侧肱骨镜像翻转的3D打印肱骨模型辅助PHILOS钢板螺旋塑形治疗的16例肱骨中上段骨折患者资料。男4例,女12例;年龄59~87岁,平均71.0岁。按AO/OTA分型:B型10例,C型6例。7例骨折线累及肱骨近端,手术均采用标准MIPO技术闭合复位内固定,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v肩关节评分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结果解剖学测量发现,Synbone组和3D打印组的肱骨全长分别为(30.17±1.93)、(29.75±2.17)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ynbone组与3D打印组在桡神经穿肌间隔处、钢板第6孔、钢板远端,测量桡神经与钢板外侧的水平距离分别为(11.50±0.92)、(17.87±1.88)mm,(6.90±1.78)、(14.83±1.50)mm,(5.14±1.14)、(8.36±1.27)mm,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远端内侧与上臂血管神经束的距离分别为(6.25±0.95)、(6.88±1.2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桡神经损伤症状,平均随访25.3个月(24—38个月),骨折均愈合顺利,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77.6分,MEPS评分平均96.5分。结论在使用螺旋形长型PHILOS钢板治疗肱骨中上段骨折时,3D打印技术辅助预弯钢板能更有效地避免桡神经损伤,同时能得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天玑骨科机器人(TiRobot)联合Artis Zeego系统的双机器人模式微创治疗骨盆骨折的初步应用经验,分析手术学习曲线。方法 2019年7月-2021年2月,采用TiRobot联合Artis Zeego系统微创治疗90例骨盆骨折患者。男64例,女26例;年龄13~78岁,平均46.5岁。身体质量指数14.67~32.66 kg/m^(2),平均23.61 kg/m^(2)。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43例,高处坠落伤37例,跌倒等低能量损伤1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36 d,平均7.3 d。根据植入螺钉部位,将患者分为骶髂螺钉组(n=33)、髋臼螺钉组(髋臼前柱或后柱,n=24)、复合螺钉组(骶髂及髋臼前、后柱,n=33),记录螺钉植入时间及植入精度,并绘制手术学习曲线,比较初学期及熟练期相关指标差异。结果 9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5~200 mL,中位数20 mL;无血管神经损伤发生。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螺钉植入时间7.5~33.0 min,平均18.92 min;螺钉植入精度1.1~1.8 mm,平均1.56 mm。骶髂螺钉组、髋臼螺钉组、复合螺钉组分别于完成7、10、11例手术后进入适应期。随手术经验积累,螺钉植入时间有明显下降趋势。与初学期相比,3组熟练期螺钉植入时间缩短(P<0.05),但螺钉植入精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Robot联合Artis Zeego系统的双机器人模式辅助骨盆骨折手术安全、高效,有助于术者迅速掌握导航下的骨盆通道螺钉微创植入技术,在确保植入精度的前提下,明显缩短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纳米银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的毒性作用及成骨分化影响。方法首先,从人脐带中分离出hUCMSC,通过免疫荧光双染对hUCMSC进行细胞鉴定。将纳米银及硝酸银作用于hUCMSC24 h,用CCK-8细胞活力测试检测它们的细胞毒性,得出最大安全质量浓度。以此质量浓度的纳米银及硝酸银作用于hUCMSC,以碱性磷酸酶(ALP)活力、茜素红染色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纳米银及硝酸银对hUCMSC成骨分化的影响。用罗丹明-鬼笔环肽染色检测纳米银对hUCMSC细胞骨架的作用,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测试纳米银对hUCMSC RhoA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纳米银及硝酸银的细胞毒性呈剂量依赖性,在纳米银4μg/mL及硝酸银2μg/mL时,无细胞毒性作用发生。与空白组及硝酸银组相比,在4μg/mL纳米银作用下,hUCMSC的ALP活性更高,形成钙结节的量更多,且成骨分化相关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骨桥蛋白、骨钙蛋白、骨形态发生蛋白-2、Ⅰ型胶原蛋白α1链)的表达更高。罗丹明-鬼笔环肽染色显示,纳米银可诱发hUCMSC的肌动蛋白聚合,增加细胞骨架张力。蛋白免疫印迹法测试显示,纳米银提高了活化RhoA蛋白水平,而硝酸银无此作用。结论纳米银可在合适的质量浓度通过活化RhoA蛋白、诱导肌动蛋白聚合及增加细胞骨架张力提高hUCMSC的成骨分化能力,且此作用与银离子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尸体标本操作,探讨3D打印定位导板辅助MIPO技术在肱骨中上段骨折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新鲜冷冻的成人上肢尸体标本共6例,第1次薄层CT扫描后进行肱骨全长的3D打印,以该模型为参照选取10孔或12孔的长型PHILOS接骨板并螺旋塑形临时固定其上,对肱骨模型和接骨板进行第2次薄层CT扫描,分别参照近端和远端的接骨板外形和相邻的不规则骨面,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相应的定位导板。在尸体标本上截骨建立肱骨中上段骨折的模型,首先在两端分别置入上述3D打印的定位导板,然后采用MIPO技术置入预螺旋塑形的接骨板,通过与两端的定位导板紧密贴合完成间接复位并固定。手术完成后标本摄正侧位X线片和第3次CT扫描,测量骨折断端的移位、成角及旋转角度并与术前相比较,同时标本解剖作大体观察。结果3D打印定位导板与远近端骨面贴合良好,仅2例在大结节弧形表面发生轻度移位,但对骨折断端的大体复位影响不大。定位导板与螺旋预塑形接骨板整合辅助复位后,骨折断端横向移位为(6.05±1.13)mm,X线片上正位成角为(8.90±2.10)°,侧位成角(7.27±1.91)°,内外向旋转绝对值为(7.90±1.90)°。结论3D打印定位导板的辅助应用,有助于MIPO技术在肱骨中上段骨折治疗中的闭合复位,进一步研究可望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前临床常见的胫骨下端骨折内固定治疗方式主要有髓内钉固定和钢板固定,两者有不同的适应证,并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对于胫骨下端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该文就髓内钉、钢板和髓内钉联合钢板3种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胫骨下端骨折的治疗现状、疗效比较、并发症情况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