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医药卫生   3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拟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Survivin靶向的小干扰RNA(SiRNA)重组表达载体,探讨用RNA干扰的方法下调大肠癌细胞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为大肠癌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FasL的表达在结直肠癌免疫逃逸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中Fas配体(FasL)的表达及其在结直肠癌免疫逃逸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8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FasL表达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数量。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80例结直肠癌组织连续切片的FasL的。RNA的表达。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对8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凋亡的TIL及肿瘤细胞进行观察。结果80例结直肠癌组织FasL表达程度不等,不论是在同一组织切片不同部位或两组织切片间相比,FasL表达程度和范围都不均匀。FasL的mRNA的表达部位与FasL蛋白的表达部位相对应。FasL表达程度高的组织的TIL计数低于FasL表达低的组织(P〈0.05),同时其TIL凋亡指数高于FasL表达低的组织,而结直肠癌细胞的凋亡指数低于FasL表达程度低的组织(P〈0.01),TIL凋亡指数与胃癌细胞的凋亡指数呈负相关(r=-0.631,P〈0.01)。结论全占直肠癌细胞可通过表达FasL,诱导TIL发生凋亡,反击机体免疫系统,这可能是结直肠癌免疫逃避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15岁,右上腹间断隐痛3年,再发两月,门诊以“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收住院,完善术前检查,行LC术,术中胆囊三角轻度粘连,解剖出胆囊管及胆总管、肝总管后,将胆囊管近端上可吸收夹后剪断,继续分离找到胆囊动脉,上夹后灼断,在分离到胆囊颈部与体部交界处,再发现类似已切断的管状物,仔细分离各管状结构后,发现此管状结构从右肝管分出,行术中胆道造影,左右肝管及胆总管通畅,  相似文献   
4.
短发卡RNA对人胃癌细胞STAT3基因的沉默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STAT3基因小发夹RNA(shRNA)表达质粒对胃癌MKN-45细胞STAT3基因的干扰作用。方法:根据STAT3 mRNA 编码序列,设计RNA干扰靶点,构建STAT3基因的特异性小RNA干扰质粒(psiRNA-H1/STAT3),使用脂质体转染人胃癌细胞系(MKN-45细胞)。实验分为对照(A)组,psiRNA-H1转染(B)组和psiRNA-H1/STAT3转染(C)组。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TAT3特异性小RNA干扰基因对胃癌细胞STAT3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psiRNA-H1/STAT3经限制性酶切及部分序列分析证明基因插入正确,并经测序证实。将其成功转染MKN-45细胞后,该细胞的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 结论:将成功构建的针对STAT3基因的shRNA表达载体转染MKN-45细胞,能有效抑制该细胞的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为STAT3基因靶向治疗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SEB-scFv融合蛋白对人胃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噻唑蓝(MTT)法观察SEB-scFv融合蛋白对人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DNA ladder法观察融合蛋白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电子显微镜法观察融合蛋白处理后胃癌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胃癌细胞凋亡率.结果 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随SEB-scFv融合蛋白作用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且对不表达MG7相关抗原的肿瘤细胞不表现杀伤效应.1.0、10 mg/L高浓度融合蛋白组DNA凝胶电泳呈现明显的梯状条带.被融合蛋白活化的免疫效应细胞攻击后的胃癌细胞表现出典型的凋亡特征性变化.融合蛋白0.1、1.0、10 mg/L组细胞G0/G1期前有明显的凋亡峰出现,三者凋亡率分别达到51.62%、54.21%和61.55%.而生理盐水组凋亡率仅为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B-scFv融合蛋白在效应细胞介导下,能对表达MG7相关抗原的胃癌细胞显示出有效的体外生长抑制作用,且在此过程中伴随有胃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出血病人使用急诊内镜检查及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1月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出血行急诊内镜检查以及内镜下治疗的28例病人资料。结果28例病人包括直肠癌术后15例、左半结肠癌术后3例及右半结肠癌术后10例。上述病例均完成急诊内镜检查并接受内镜下止血治疗。仅1例直肠癌术后吻合口出血病人因合并吻合口漏经内镜下止血效果不佳,最终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其余27例吻合口出血病人均经过内镜止血成功。所有病例住院期间无再发出血,内镜诊疗并未导致术后吻合口漏及穿孔。结论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出血急诊内镜检查及止血的方案,不增加吻合口出血、穿孔及漏等风险。术后急诊内镜下止血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能明显提高止血成功率,降低再手术率。在病人出血后8 h内行急诊内镜是非常关键的诊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Studies indicated that apoptosis and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might present thetumor'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n the molecularlevel[1,2 ] .The abnormal apoptosis and proliferationmigh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gastric carcinoma[3 ,4 ] ,butthe implication ofapoptosisand PCNA in the clinical stages of gastric carcinomawere very little studied.By using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nick and labelling( TUNEL) technique and PCNA immu…  相似文献   
8.
Magnetic albumin microspheres entrappingadriamycin ( ADM- MAM) is a novel chemothera-peutic compound with site- specific drug delivery,which was exploited and developed in 1 970 's[1] .However,there wasno detailinformation indexed onits toxicity[2 ] . In recentyears,we studied the toxici-ty of the compounds macroscopically and microscopi-cally and also gotits value of LD50 .1 METHODSAND RESULTSBased on the method previously reported[1] ,thecompound of ADM- MAM was synthesized[14 ]…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老年恶性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老年恶性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45例)、肠外营养(PN)组(45例)及对照组(常规输液)组(18例),EN组术后24小时输注肠内营养液,PN组经外周静脉输注营养液。观察临床和测定营养支持前后患者的血糖、肝肾功能和电解质以及营养和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 EN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PN组和对照组(P<0.001);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补体C3、C4和总补体溶血活性在各组问差异无显著性;EN、PN组治疗后体重、前白蛋白、白蛋白、IgG、IgM、IgA及C-反应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而EN组与PN组间差异无显著性;EN组、PN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EN组治疗后CD4^+、CD4^+/CD8^+亦高于PN组(P<0.05)。结论 肠内营养安全、实用有效,对体质差、年龄大的恶性消化道肿瘤患者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十二指肠手术后出现非外科性黄疸的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实施胃、十二指肠手术后出现非外科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胃、十二指肠术后患者黄疸出现时间为(8.0±3.5)d,总胆红素均值为71.2 μmol/L,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均值为79.8 U/L,影像学MRCP、CT或ERCP均证实无肝内外胆管梗阻或损伤;给予解痉、生长抑素、糖皮质激素、护肝、利胆等对症治疗(9.(±4.3)d,若系感染所致的黄疸需抗感染1周左右,均治愈.结论 胃、十二指肠手术后出现的非外科性黄疸,应结合临床、手术方式、实验室检查等,从患者肝功能状态、肝脏储备功能及治疗效果综合分析.药物性肝细胞性损害、胆汁淤滞、胆道感染、输血以及Oddi括约肌痉挛等可能是黄疸症状出现的主要因素,对症对因处理可起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