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0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鼻烟壶位于手腕后区外侧部,当拇指外展时呈一尖向远侧的三角形凹陷。1996年元月至1999年12月我们利用该部位桡动脉和头静脉使用钛轮钉制作动静脉内瘘用于血液透析,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肿胀手综合征是指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发生的持续手部及上肢肿胀,是内瘘术后少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3%~5%[1].随着近些年血液透析病人增多及存活率改善[2],肿胀手综合征的报道逐渐增加.我院于2006年12月~2013年6月也收治了20例肿胀手综合征的血液透析患者,现总结其中诊治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NO、ET-1及ADMA与血液透析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及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与血液透析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检测MHD患者血透前后NO、ET-1及ADMA水平,与血透前后的MA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HD组MA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透析高血压发生率为28.3%。MHD患者血透后NO水平显著下降。按血透前后MAP变化分组后,血压升高组透析后ET-1水平较透前显著升高,而血压平稳组ET-1水平也较透前略有升高,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组透后NO水平均下降,ADMA水平变化均不显著。χ2检验结果显示,血液透析前后ET-1水平的变化对MAP的变化有影响作用(P〈0.05),血液透析前后ET-1水平变化与MAP变化有相关性,呈正相关(r=0.434,P〈0.01),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1.722+0.297x(回归系数经t检验,P=〈0.05)。结论 (1)MHD患者血液透析高血压的发生率较高。(2)透析后ET-1水平升高可能是引发血液透析高血压的重要因素。(3)虽然透析后NO的浓度下降,但对MAP的影响不大,因此,可能不是引起透析后血压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分析使用锁骨下静脉双腔导管作为血液透析通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6例接受血透治疗的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建立血透通路,评价其透析的充分性,并与颈内静脉导管法进行对比研究,观察置管后感染、出血、导管内血栓形成、导管脱落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处理方法。结果锁骨下静脉导管法的血透充分性与颈内静脉导管法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也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使用锁骨下静脉双腔导管建立血透通路具有稳定可靠、患者容易接受、并发症少、可较长时间置管等优点,能达到充分透析,是目前血液净化一种理想的血液通路。  相似文献   
7.
晚期肝硬变低氧血症的发生与皮肤蜘蛛痣明显相关。胃食管静脉曲张分型与低氧血症关系的报告少见,现对经胃镜检查确诊胃食管静脉曲张分型的肝硬变患者83例进行血气测定,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们采用腹腔灌洗术联合静脉滴入抗生素治疗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65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患者65例,男47例,女18例,年龄27~63岁,平均46.3岁.肝炎后肝硬化34例,酒精性肝硬化2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3例,病因不明性肝硬化7例,合并原发性肝癌16例,肝性脑病19例次.1.2 诊断依据:参照全国腹水学术讨论会制订的标准:①有腹痛,发热,腹部压痛、反跳痛等症状体征;②腹水常规检查:白细胞> 300/mm~3,中性粒细胞(PMN)>0.25;③腹水细菌培养阳性.除外腹腔脏器穿孔或破裂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后,若具备其中2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即可确立.  相似文献   
9.
陈兆枢  钟业娟 《医学文选》2001,20(2):170-171
近年研究认为,检测尿微量蛋白对预测早期肾损害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1]。本文通过检测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尿β-微球蛋白(β2-MG)、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旨在探讨肝功能受损与尿微量蛋白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0例,均符合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67例,女13例,年龄27~62岁,平均48.3岁。肝硬化并腹水者36例,腹水并肝肾综合征23例,无腹水者21例。排除肝硬化癌变,感染性炎症患者。对照组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肝硬化患者高氨血症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83例肝硬谱患者胃液幽累杆菌(HP),同时测定患者静脉血氨,83例肝硬变患者中HP阳性54例,该54例患者均口服新霉素0.5g,每天3次,共服7天,其中32例同时口服羟让青霉素0.5g,每天2次,甲g,每天2次,连服两周,程结束后复查静脉血氨。结果 合并肝性脑病和无肝性脑病者HP感染率分别为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