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应用MicroCT、光学显微镜评价国产CDIC和ITI纯钛种植系统与周围骨组织整合的差别。方法:拔除狗的第一、第二磨牙,4个月后应用国产CDIC和ITI种植体植入,同体对照,术后4月、12月处死动物,分别取含种植体的组织块,MicroCT成像建立三维模型后,不脱钙切片甲苯胺蓝染色行光学显微镜对比观察。结果:①.两组种植体均被机体耐受,周围的骨组织均未发现炎症细胞和巨大细胞②.MicroCT、光学显微镜观察均显示ITI比CDIC种植体新骨形成早、量多,一年之后两者骨组织形成量没有显著差别。③MicroCT和光学显微镜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微结构的研究结果具有正相关性。结论:使用国产CDIC种植系统与ITI种植系统骨结合基本相同,在临床上能获得较高的成功率。MicroCT分辨率高,能够建立高清晰三维图像,是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研究的一种准确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应用Micro CT进行下颌骨骨板厚度的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MicroCT测量下颌骨牙根尖到颊侧骨板的解剖距离。方法:应用Micro CT(Skyscan1072,Antwerpen,Belgium)及cutome软件分析下颌骨三维骨结构。结果: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根到颊侧骨板的平均距离为8.51mm,近中根距离7.34mm,融合根7.19mm。下颌第一磨牙近中和远中根到颊侧骨板的距离分别为5.18mm和4.09mm。当出现有2个远中根时,远中舌侧根到颊侧骨板的厚度约9.52mm。第一前磨牙和第二前磨牙到颊侧骨板的平均距离分别为3.68mm和3.02mm。前牙牙根到颊侧骨板的距离2.07mm~2.48mm。男性下颌骨颊侧骨板厚度大于女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cro CT是一种快速、准确、不损伤样本内部结构的有效的评价方法。牙根尖到下颌颊侧骨板厚度的测量结果可为牙根尖手术和牙种植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Neck design对牙根形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种植体功能性负载后对种植体表面在边缘骨水平的宏观和微观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非嵌入式种植一期手术,不行引导骨再生术。种植术后按时间段(3,6,12个月)进行影像学观察。结果:Ankylos种植系统(1.32±0.24mm)3个时段出现轻微的骨吸收,有统计学意义(P〈0.05)。Straumann种植系统(0.76±0.19mm)与Osstem种植系统组(0.21±0.12mm)3个月时段骨吸收量显著减少,但3~6个月与6~12月时段骨吸收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种植系统组在上、下颌植入部位的边缘骨吸收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颈部设计的牙根形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具有显著性差异,宏观表面结构种植体系统比精密颈部与微观表面结构的种植系统边缘骨吸收更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处理的同种异体牙移植后免疫抑制功能反应。方法未根管处理的28只白鼠的上颌第1磨牙分别移植,术后1、2、4、8周时间段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结果同种异体牙均诱发免疫排斥反应,宿主主抗体-补体介导细胞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杀伤与同基因移植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异体牙引起免疫排斥反应,如果新型免疫抑制剂药物得到改善,将来异体牙移植的临床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显微CT技术对颌骨骨小梁解剖结构的测量及其准确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显微CT(micro-CT)测量颌骨解剖结构,探讨micro-CT测量的准确性。方法:将9具尸体的下颌骨标本分为髁状突组(3个标本,骨小梁结构均匀)和下颌骨体部组(5个标本,骨小梁结构不均匀),图像分析软件建立总共30个有效容(VOI),每组各15个。计算每个像元大小的每个参数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并用方差分析判...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显微CT(MicroCT)技术测量牙根尖到颊侧骨板厚度的解剖距离。方法应用MicroCT(Skyscan1072,Antwerpen,Belgium)及cutome计算机软件分析三维骨结构。结果在上颌颊侧根中,从第二磨牙近中颊根和远中牙根尖到颊侧骨板的距离是最大的,分别为4.65mm和3.66mm。其他部位的牙都低于3mm。上颌第一和第二磨牙的腭侧根到颊侧骨板的平均距离分别为10.71mm和10.21mm,而腭侧根到腭侧骨板的平均距离分别为3.13mm和3.05mm。结论MicroCT是一种快速、准确、不损伤样本内部结构的有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金东春 《求医问药》2014,(17):155-156
目的 :探讨用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肝病科收治的74例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为这74例患者使用复方鳖甲软肝片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这些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其临床症状、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 :经过3个月的治疗,这些患者的食欲、睡眠和精神状态与其进行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的改善,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这些患者肝功能的各项指标与其进行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这些患者肝纤维化的程度与其进行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的改善,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这74例患者中,没有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用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肝纤维化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其肝纤维化的程度,且无不良反应。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调控胃癌细胞凋亡及免疫逃逸因子分泌的途径。方法培养胃癌SGC7901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感染阴性对照(NC)腺病毒的NC腺病毒组、感染IL-12腺病毒的IL-12腺病毒组、转染NC质粒的NC质粒组、转染STAT4质粒的STAT4质粒组、转染NC siRNA的si-NC组、转染STAT4siRNA的si-STAT4组、感染IL-12腺病毒并转染STAT4siRNA的IL-12腺病毒+si-STAT4组。MTS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IL-12、STAT4蛋白表达,Elisa检测培养基中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的分泌量;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组间的统计学处理。结果IL-12腺病毒组细胞活力(0.41±0.08)较空白对照组(0.91±0.16)及NC腺病毒(0.86±0.13)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123,P<0.001;凋亡率(10.95±2.85)%较空白对照组(1.86±0.32)%及NC腺病毒(2.24±0.41)%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253,P<0.001。IL-12腺病毒组p-STAT4的蛋白表达量(3.23±0.62)较空白对照组(1.00±0.18)及NC腺病毒(1.05±0.22)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565,P<0.001。培养基中IFN-γ、TNF-α分泌量分别为(3.09±0.74)、(3.88±0.62)ng/mg较空白对照组的(1.37±0.24)、(0.81±0.16)ng/mg及NC腺病毒组的(1.50±0.21)、(0.88±0.14)ng/mg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1.620、39.153,均P<0.001。IL-12腺病毒+si-STAT4组的细胞活力(0.76±0.12)较IL-12腺病毒组(0.40±0.08)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82,P=0.001。IL-12腺病毒+si-STAT4组的细胞凋亡率(5.71±0.93)%较IL-12腺病毒组(10.95±2.85)%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8,P=0.004。IL-12腺病毒+si-STAT4组培养基中IFN-γ的分泌量(2.03±0.52)ng/mg较IL-12腺病毒组(3.88±0.62)ng/mg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12,P=0001;TNF-α的分泌量(1.42±0.29)ng/mg较IL-12腺病毒组(2.39±0.51)ng/mg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97,P=0.006。结论IL-12通过激活STAT4途径调控胃癌细胞凋亡及免疫逃逸因子分泌。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Micro CT技术研究尚未修复或牙髓治疗的下颌第二磨牙"C"字形根管的患病率及解剖学特点.方法 应用Micro CT(Skyscan1072,Antwerpen,Belgium))及cutome计算机软件分析"C"字形牙根管结构.测量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颈部、中部、根尖部位牙体组织最小厚度及正常下颌第二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种植体表面在边缘骨水平的宏观和微观结构的比较研究。方法:采用的是非嵌入式种植的一期手术,GBR。种植手术后按时间段(3,6,12个月)影像学观察。结果:Ankylos种植系统(1.32±0.24mm)3个时间段都出现稍微的骨吸收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CDIC(0.72±0.18mm)与Osstem种植系统组(0.21±0.12mm)3个月时间段组骨吸收量显著的减少,但3-6个月与6-12月时间段组骨吸收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种植系统组在上、下颌植入部位的边缘骨吸收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颈部设计的牙根形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具有显著性差异,宏观表面结构种植体系统比精密颈部与微观表面结构的种植系统边缘骨吸收更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