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荷负电气溶胶治疗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及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荷负电气溶胶(下称气溶胶)治疗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选择单纯浅Ⅱ、深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1)气溶胶组:浅Ⅱ度180例、深Ⅱ度100例,伤后6h~2d开始用气溶胶治疗创面,l~2次/d,1.5h/次。(2)对照组:浅Ⅱ、深Ⅱ度患者各30例,常规治疗。(3)自身对照组:浅Ⅱ、深Ⅱ度患者各10例,同上用气溶胶治疗,但同一患者部分创面覆盖无菌金属片屏蔽气溶胶(屏蔽组),部分创面不屏蔽(非屏蔽组)。观察气溶胶治疗过程中患者创面的大体变化,治疗前后进行创面细菌培养,并监测其肝、肾功能及血生化指标有无改变。记录各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另制作深Ⅱ度烫伤大鼠模型,同前分为气溶胶组和对照组并治疗。取两组大鼠治疗前及治疗后1、2、3周的创面组织标本,作病理学观察。结果气溶胶治疗后患者创面渗出少,治疗前后均无细菌生长。总体来讲,气溶胶治疗前后患者肝、肾功能及血生化指标无明显改变。气溶胶组患者浅Ⅱ度创面伤后(6.3±1.6)d愈合,深Ⅱ度创面(15.1±3.1)d愈合,明显短于对照组相同深度创面[(11.3±1.4)、(21.2±1.4)d,P<0.01]。自身对照组中,相同烧伤深度的非屏蔽组与屏蔽组比较,创面愈合时间也明显缩短(P<0.01)。病理学检查显示,气溶胶组大鼠治疗后第3周皮肤结构已基本恢复正常,而对照组此时恢复较差。结论气溶胶能有效促进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2.
烧伤早期创面细菌菌种分布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近年来笔单位烧伤早期创面细菌菌种分布和临床意义。方法 215例严重烧伤患,在烧伤后6d内作首次创面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检出细菌12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2株,革兰阳性菌60株;这些细菌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8株(占23%),金黄色葡萄球菌27株(22%),铜绿假单胞菌17株(14%),大肠埃希菌11株(9%),肠杆菌属10株(8%),肠球菌属9株(7%),霉菌3株(2.5%),其他17株(14.5%);(2)对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钠、羟氨苄青霉素/克拉维酸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分别为81%、38%和31%,对亚胺培南和头孢他啶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11%和16%;(3)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及去甲万古霉素、氯霉素、替考拉宁(Teicoplanin)、甲氧苄啶/磺胺甲基异恶唑、利福平的敏感率分别达到100%、100%、100%、94%和88%;革兰阴性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的敏感率分别为91%、90%、81%、78%、71%和7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妥布霉素、美罗培南、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吡肟的敏感率在82%—91%之间;MRSA对万古雷素及去甲万古霉素全部敏感。结论 本单位近年来烧伤早期创面细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为次,这些细菌的耐药菌株明显增加;过去在烧伤早期创面较少见到的肠球菌属和霉菌亦有所增加。提示在烧伤早期必须正确使用抗生素,不宜滥用广谱抗生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