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5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点应用低剂量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探讨其潜在的神经保护机制与合适的给药时机。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120只,体质量247~286 g,随机分为4组(n=30),分别为假手术组(A组)、对照组(B组)、MTX治疗组(C组)和MTX预防组(D组)。A组仅行椎板切除,B、C、D组采用改良Allen法制备SCI模型;C组于术后1、6、12、18、24 h,D组于术前30 min及术后6、12、18、24 h,经尾静脉注射MTX(0.5 mg/kg);A、B组于术后1、6、12、18、24 h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于1、3、7、14、21 d采用BBB评分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取材行组织学观察脊髓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TUNEL标记观察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B、C、D组实验过程中共死亡10只大鼠,最终各组纳入25只大鼠进行观察。各时间点A组BBB评分均高于B、C、D组(P0.05),从3 d开始C、D组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D组从3 d开始均高于C组,除21 d(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示,A组术后各时间点脊髓组织为正常结构;D组SCI程度轻于B、C组,C组轻于B组;从14 d开始,B、C、D组病变范围基本固定。各时间点B、C、D组Caspase-3及TUNEL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多于A组,B组多于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Caspase-3阳性细胞数均多于D组,其中3、7、14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UNEL阳性细胞数仅3、7 d显著多于D组(P0.05)。术后1、3、7、14、21 d,B、C、D组组内Caspase-3、TUNEL阳性细胞数均成正相关(P0.05)。结论低剂量MTX能够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效阻止SCI的继发性损伤;预防性应用MTX效果优于单纯治疗性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寰枢椎关节旋转移位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疗效。方法:对14例儿童患者行平卧抬高患者肩部和枕颌带牵引治疗。结果:早期合理治疗,患者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结论:早期明确诊断,分型,给予对症治疗,可防止颈部畸形等后遗症的出现,避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轻型GATAⅡ型胸腰椎结核的手术疗效。方法对抗结核药物治疗无效的21例老年轻型GATAⅡ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评估患者患椎后凸Cobb角、病变愈合、神经功能、疼痛及体力状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40个月。患者Cobb角由术前20.6°±2.3°恢复到术后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ESR恢复正常。VAS评分由术前(8.8±0.9)分下降至术后1个月(1.3±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神经损伤的患者术后3个月Frankel分级均提高1~2级。术后6个月体力状况ECOG分级:2级5例全部恢复到1级,3级12例中9例恢复到1级、3例恢复到2级,4级4例中1例恢复到1级、3例恢复到2级。结论一期后路钉棒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轻型GATAⅡ型胸腰椎结核疗效显著,可矫正或防止后凸畸形,减轻患者疼痛,维持和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钛植入材料表面生化成分影响植入后生物反应。旨在促进骨整合,对钛植入材料表面进行生物化修饰改性的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该文就参与钛植入材料表面生化改性的天然有机分子种类及其修饰方法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基层医院在手术中应用可移动式C型臂较为普遍,尤其是在骨科手术中。在对术中应用可移动式C型臂的具体操作流程进行考核和评估时需要一个标准,既要使考核更加公平、合理化,又要能提高操作者的学习兴趣和操作水平。所以制定可移动式C型臂操作流程考核标准时,要考虑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BACKGROUND: Nonunion is a common clinical problem in the prognosis of tibial fracture. The treatment method of tibial fracture nonunion is extensive and develops rapidly. Different repair plans should be taken to the nonunion of tibial fractures caused by different factors.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锁骨钩钢板内固定联合韧带复合体修复治疗严重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并与单纯锁骨钩钢板内固定疗效比较。方法 Rockwood分级Ⅲ度及以上的重度肩锁关节脱位45例。A组为内固定加韧带复合体修复组共24例,B组为单纯内固定组21例。内固定方法均为锁骨钩钢板固定,重建韧带复合体均采用缝合固定法。随访9~12个月。以Karksson标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评价取出锁骨钩板后3个月肩关节的功能,比较A、B2组的手术疗效。结果 2组手术疗效均较为满意(95.8%vs90.5%),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A组(94.0±0.24)分、B组(90.4±0.45)分,2组评分相当(P>0.05)。但B组2例(9.5%)出现取内固定后再脱位,A组无1例再脱位发生。结论锁骨钩钢板固定确实可靠,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韧带复合体的修复可确保韧带坚强愈合、肩锁关节的远期稳定,减少去除内固定后再脱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生素K2能否促进卵巢切除骨质疏松(OVX)大鼠骨折愈合。方法将3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组(OVX)、OVX+维生素K2组。大鼠卵巢切除术后3个月,在右侧股骨干制作单侧股骨干骨折。然后在通过维生素K2治疗8周后处死动物,行X线片检测;对骨折的股骨进行生物力学检测并观察血清骨钙素(BGLAP)、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和雌二醇水平的变化。结果与OVX组相比,OVX+维生素K2组观察到更多骨痂组织形成和更好的骨愈合,并且BGLAP、ALP和TRACP水平降低,但是血液雌二醇水平没有观察到显著增加。与OVX组相比,OVX+维生素K2组显示出骨强度、最大负荷和弹性显著增加。结论维生素K2具有作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折愈合新型替代治疗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联合局部注射氨甲环酸在初次单侧全髋置换术(THA)中应用效果。 方法纳入标准:年龄≥60岁、初次单侧THA、无利伐沙班和氨甲环酸过敏史。排除标准:发生过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或术前血管彩超异常;血常规异常及凝血功能紊乱;心脑血管意外史;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行初次单侧THA的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146例,分为利伐沙班联合氨甲环酸组(实验组73例)和利伐沙班组(对照组73例),对以下计量指标进行t检验: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及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和凝血指标、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对以下计数指标进行卡方检验:性别构成、疾病类型、输血例数。 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t=0.657,P> 0.05)、性别(χ2=0.068,P>0.05)、体重指数(t=1.026,P>0.05)、疾病类型(χ2=0.383,P>0.05)及手术时间(t=0.193,P>0.05)之间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失血总量(t=16.876,P<0.05)、术后引流量(t=15.203,P<0.05)、输血例数(χ2=6.032,P<0.05)、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值(t=4.874,P<0.05)、红细胞比容(t=5.768,P<0.05)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失血总量、术后引流量、输血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值、红细胞比容均明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均无血栓事件发生。 结论局部使用氨甲环酸联合利伐沙班在老年初次单侧THA术中不仅不影响患者全身的凝血系统,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而且还可以明显减少出血。  相似文献   
10.
下胫腓联合损伤是踝关节骨折的常见伴发伤,下胫腓联合损伤可致踝关节稳定性丧失,早期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是预后良好的关键。处理不当易造成踝关节慢性不稳定和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目前在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上存在较多争议,主要涉及下胫腓联合损伤后稳定程度的判定及固定方式的选择。本文对下胫腓联合损伤从解剖学、生物力学、损伤机制、诊断及治疗进展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