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混合现实技术在骶骨骨折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1例采用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术治疗的DenisⅡ型单纯骶骨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腰椎X线片、腰椎CT+三维重建),建立三维解剖模型及手术演示模型.将重点手术步骤、主要操作方法等信息导入HoloLens平台.选取24名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数字化分析、测量青少年骶骨安全骨性螺钉钉道并观察钉道增龄变化的规律。 方法 收集160名10~17岁健康青少年志愿者骨盆CT扫描数据,三维重建测量S1、S2横向骶髂螺钉最优置钉通道的轴向狭窄处的宽度,测量S1、S2最优钉道经“骶骨经髂骨”(trans-sacral trans-iliac,TSTI)螺钉通道长度,测量S1、S2 TSTI通道投影长短轴长度并观察通道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 结果 S1骶髂螺钉安全通道宽度,男性:左(8.96±2.02)mm,右(9.03±2.24)mm;女性:左(8.26±1.96)mm,右(8.37±2.11)mm。S1处TSTI螺钉长度,男性(141.25±5.92)mm,女性(134.37±5.68)mm。S2骶髂螺钉安全通道宽度,男性:左(6.49±1.98)mm,右(6.38±1.88)mm;女性:左(6.21±1.76)mm,右(6.14±1.55)mm。S2处TSTI螺钉长度,男性(126.28±4.94)mm,女性(122.31±5.13)mm。 结论 青少年在S1、S2均存在影像学上安全的骨性髂骶螺钉通道,随着年龄的增长,通道投影长短轴比例逐渐加大,高度的增长速度快于宽度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结果:17例中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以及体检发现。全组17例均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手术后复发2例。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依靠手术后病理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手术是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与传统徒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24例,随机分为机器人辅助组(RA组)和传统透视下徒手组(TF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透视时间、内倾角、骨水泥注射量等手术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RA组与TF组比较,手术时间短[(40.16±4.26)min vs.(52.75±6.64)min],术中透视次数少[(8.83±1.19)次vs.(18.92±1.78)次]、透视时间短[(10.74±1.15)s vs.(23.28±1.85)s]、内倾角更大[(21.79±1.65)°vs.(17.30±1.87)°],骨水泥注射量更少[(3.68±0.97)mL vs.(4.78±1.11)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Cobb角及椎体中线高度无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下椎体后凸成形术相较于传统透视下徒手操作有着更高的精准性及安全性,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治疗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磁共振-超声融合成像系统验证腰椎关节突关节的可信度。方法 对6名志愿者进行术前的腰椎核磁共振检查,佩戴电磁跟踪器用于标定腰椎的空间位置。将磁共振图像导入到磁共振-超声融合软件中,对患者的目标腰椎节段进行实时超声追踪扫描,将核磁图像与经过融合系统处理的立体超声图像进行叠加,测量图像重叠后内部标志点的配准误差。结果 每个椎体单次测量时所有内部标志点在超声和磁共振重叠图像上的配准误差均小于3 mm,配准成功率为100%。结论 超声图像可准确显示腰椎关节突关节结构,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超声图像和二维X线荧光图像配准,评估超声引导机器人辅助关节突关节穿刺术动物实验的准确性。方法取成年绵羊腰椎新鲜标本6个,浸泡于明胶溶液,分为左右侧关节突关节各24个,共计48个关节突关节,依据穿刺方式分为机器人组和徒手组(n=24),机器人组和徒手组均穿刺左右侧关节突关节各12个,机器人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穿刺关节,徒手组穿刺对侧关节;机器人组左侧关节突关节左侧L_(1)3个,L_(2)3个,L_(3)3个,L43个,右侧关节突关节L_(1)2个,L_(2)3个,L_(3)5个,L42个;机器人组和徒手组均在同一标本上进行,采用自身对照实验,记录和比较两组定位误差、方向误差、扫描时间、路径规划、总穿刺时间、总操作时间。结果机器人辅助穿刺的定位误差[(2.21±1.12)mm]、方向误差(1.51°±0.47°)显著小于徒手组[(3.26±1.44)mm、2.24°±0.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所有模型均在首次成功实现关节突关节穿刺,徒手组则需要多次校正;机器人组总操作时间[(463.84±34.93)s]显著长于徒手组[(298.40±27.48)s],但总穿刺时间[(37.97±6.87)s]显著短于徒手组[(261.61±33.15)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下的关节突穿刺术可以在较少的针头调整次数下实现精准穿刺。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下经皮髋臼前柱顺行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徒手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9月在本院采用经皮置钉固定髋臼前柱骨折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12例采用机器人辅助置钉,12例采用传统徒手置钉。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置钉时间[(32.5±7.2) min vs (57.6±11.9) min, P<0.05]、导针调整次数[(0.5±0.5)次vs (6.8±1.1)次, P<0.05]、射线曝光时长[(23.0±7.6) s vs(78.5±13.7) s, P<0.05]、术中透视次数[(14.9±4.0)次vs (52.9±8.6)次, P<0.05]、术中出血量[(32.0±9.0) ml vs (74.8±19.5) ml, P<0.05]均显著少于徒手组,两组切口愈合等级及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