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和CT对判断食管癌能否根治性切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746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前所行检查分为CT组(480例)、EUS组(151例)和EUS加CT组(115例),采用双盲法,对EUS和CT影像进行回顾性阅片,并将各组结果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CT组、EUS组和EUS加CT组患者的手术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91.0%、93.4%和93.9%: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51,P=0.484)。CT组、EUS组和EUS加CT组术前判断手术根治切除率分别为81.7%、94.7%和96.5%(Xz=15.131,P=0.000;x2=15.662,P=0.000:X2=0.502.P=0.346);诊断主动脉受侵率分别为91.3%、98.7%和98.3%(X2=9.764,P=0.000;x2=6.659,P=0.004;x2=0.076,P=0.581);诊断气管支气管受侵率分别为91.3%、96.0%和98.3%(X2=3.729,P=0.034;X2=6.659,P=0.004;X2=1.117,P=0.248)。结论EUS诊断食管癌根治切除和主动脉受侵的临床价值高于CT:EUS和CT诊断气管支气管受侵的价值均较低:与单独应用EUS相比.CT和EUS的联合应用未能显著提高诊断食管癌的根治切除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术前放化疗对微创食管切除术(MIE)手术质量及围术期的影响.方法 符合入组条件的初治胸段局部晚期食管鳞癌63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33例行单纯MIE治疗,试验组30例行术前放化疗联合MIE治疗,遵循意向性处理原则,对其手术质量及围术期状况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对照组与试验组中转开胸率分别是6.1%与3.3%;R0切除率分别是97.0%与93.3%;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除胸部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外(P=0.018),其余各项指标包括总手术时间、失血量、正常结构的暴露与保护、清扫淋巴结数目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50.0%,较对照组(39.4%)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放化疗虽略增加了MIE的手术难度,但对原发灶及淋巴结的根治性切除影响不大,围术期并发症增加不明显,因此术前放化疗后MIE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治疗首选手术,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是局部晚期(以Ⅲ期为主)。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手术根治切除的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主要因素。方法:收集1997年1月至2004年3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行食管癌根治术病例临床资料,其中资料完整361例,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组间比较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分析。结果:总的1、2、3、4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7.7%、40.6%、27.5%、23.4%和20.1%。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度、淋巴结转移区域数、淋巴结转移个数、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时间均为Ⅲ期胸段食管鳞癌预后影响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度和手术并发症是Ⅲ期胸段食管鳞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Ⅲ期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中,淋巴结转移度、肿瘤浸润深度和手术并发症是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肿瘤长度、肿瘤部位、分化程度和TNM分期的食管鳞癌患者中,Survivin在核内或胞质内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核内和胞质内的Survivin表达对预后均无明显影响.结论:Survivin可能不是食管鳞癌的预后因素,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urvivin对评估食管鳞癌放化疗的预后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前研究表明,环氧合酶-2(COX-2)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一组同期接受放射、化学治疗的食管鳞癌病例,探讨COX-2表达与食管鳞癌原发灶的放射、化学治疗反应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左右胸两种入路治疗胸中段食管鳞癌的手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孔嘉  傅剑华  胡祎  戎铁华  林鹏  王欣  杨弘  郑斌  李永锋 《癌症》2009,28(12):1260-1264
背景与目的:目前胸中段食管癌手术治疗的入路多数为经左胸或右胸,两者各有优缺点。既往较少文献报道手术入路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本研究拟评价经左胸或右胸手术入路治疗胸中段食管鳞癌疗效的差异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5年6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连续收治的胸中段食管鳞癌482例,按手术入路分为左胸组(350例)和右胸组(132例)。比较两组切除率、术后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情况、复发转移模式、无病生存期、总体生存期的差异。结果:左胸组、右胸组根治性切除率分别是92.0%、92.4%(P=0.878),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35.4%、57.6%(P〈0.001),平均清扫淋巴结分别为(11.8±6.6)枚和(16.3±8.0)枚(R0.001)。左胸组、右胸组淋巴结总复发率分别是69.6%、51.1%(P=0.028),其中,纵隔淋巴结复发率分别是38.4%、15.6%(P=0.005)。左胸组、右胸组3年无病生存期分别为(22.92±0.74)个月、(25.09±1.22)个月(P=0.039)。结论:左胸入路手术操作较简便,并发症较少;右胸入路在减少淋巴结复发、提高无病生存率、总体生存率方面具有优势,能带来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腔镜微创食管癌切除术(MIE)的学习过程。方法选取同一组医生连续完成的MIE手术100例,按手术时间顺序分为3组:第1、2组各25例行胸腔镜并常规开腹手术,第3组50例行胸腹腔镜手术.分别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正常结构保护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ICU观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肿瘤病理及淋巴结清扫情况等临床资料,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全组中96例患者顺利完成MIE,4例患者中转开胸,无中转开腹。中位手术时间310min,中位失血量200ml,中位清扫淋巴结22枚,总体并发症发生率50%。第1组与第2组比较,在保留奇静脉弓(P=0.010)、保留支气管动静脉(P=0.038)及左侧喉返神经胸段术中暴露率(P=0.048)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50例与后50例比较,在胸部手术时间(P=0.000)、失血量(P=0.025)、保留奇静脉弓(P=0.001)、保留支气管动静脉(P=0.000)、胸野淋巴结清扫(P=0.022)、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P=0.000)及该神经起始部术中暴露率(P=0.002)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IE学习过程较长.应循序渐进。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手术技巧的提升.MIE将逐渐显示其独特的优势并替代传统开胸食管癌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前放化疗对食管癌患者肺功能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2-2013年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连续收治的术前同期放化疗并手术治疗的63例食管鳞癌患者放化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及其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放化疗前后肺功能的各项指标的变化及其对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放化疗后,63例患者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较治疗前明显降低(83.7±17.7比96.4±17.8,P<0.01),而其他肺功能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34.9%(22/63),其中肺炎19例,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术前肺弥散功能正常者(DLco%大于或等于80)和异常者(DLco%小于80),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7%(11/37)比41.7%(10 /24),P=0.338].放疗后DLco%明显下降者(DLco%下降大于或等于15%)和无明显下降者(DLco%下降小于15%),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31.6%(6/19)比37.8%(14/37),P=0.664].结论 术前放化疗会降低食管癌患者肺弥散功能,但并不损伤肺通气功能,亦不会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37岁,因食管烧伤后30余年,吞咽困难3个月于2008年3月入院.患者33年前因误吞烧碱致食管烧伤后狭窄,行"经皮胃造瘘术"5年,间中行"食管扩张术",近30年进食尚可.2007年4月出现进食后胸骨后疼痛不适,至当地检查食管吞钡:"食管胸段狭窄并假憩室形成,考虑食管烧伤后改变."予抗炎处理后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内镜下R0切除追加放(化)疗的策略在M3~T1b期食管癌中的应用可能。方法纳入来自食管癌内镜下治疗协作研究组(ECETC)的M3~T1b的早期食管癌患者45例作为试验组,行内镜R0切除追加术后放(化)疗,男34例、女11例,年龄(61.37±7.14)岁;选取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T1期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男63例、女27例,年龄(61.04±8.17)岁。经过1∶2倾向评分匹配,均衡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浸润深度与淋巴血管侵犯(LVI)等因素,比较两组总体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以及局部复发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总体生存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HR(95%CI)=2.66(0.87~8.11),P=0.179]。对照组1年、2年和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3%,86%和84%;内镜追加放(化)疗组3年内尚无死亡病例。两组术后无复发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95%CI)=1.48(0.66~3.33),P=0.389],其中对照组1年、2年和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7%,78%和76%,试验组97%,93%和73%。两组术后局部复发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HR(95%CI)=0.53(0.13~2.18),P=0.314],其中对照组1年、2年和3年局部复发率为5%,6%和6%,试验组为0%,0%和21%。结论两组总生存率与无复发生存率以及局部复发率相似。内镜下R0切除追加放(化)疗在M3~T1b分期食管癌的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该策略可以成为一些有手术高危因素以及手术不耐受患者的另一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