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比较分析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DS)患者行减压后长节段或短节段固定融合术的疗效。方法 根据不同融合节段将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的89例DS患者分为长节段组与短节段组,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侧凸Cobb角变化。结果 长节段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融合节段、住院时间均显著长于短节段组(P0.05);长节段组末次随访时VAS评分(2.13±0.64)分,显著高于短节段组的(1.12±0.57)分(P0.05),ODI评分(8.07±1.04)分,显著低于短节段组的(14.26±1.68)分(P0.05);长节段组末次随访时侧凸Cobb角及其矫正率均显著优于短节段组(P0.05)。结论 长节段、短节段融合治疗DS各有优劣,前者在改善侧凸Cobb角及脊柱功能上有明显优势,后者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松宝颗粒联合注射用唑来膦酸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1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诊疗的10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双色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唑来膦酸,4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 mL中,于30 min内完成滴注,治...  相似文献   
3.
BACKGROUND: There are objections to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otal hip arthroplasty and artificial femoral head arthr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  相似文献   
4.
中等卫生学校的政治课和中学相比有自己的特殊性.学生已经没有了升学的压力.有的学生说:中学政治课是升学的“敲门砖”,而我们医科学校的政治课则是一块“招牌”.这种说法虽然带有片面性,但在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发生再骨折的影响因素,分析骨密度(BMD)对预测骨折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的队列研究纳入我院208例确诊的OVCF并行PKP手术的患者,初次骨折时检测患者骨密度值(BMD)并记录相关临床资料,术后随访2年以上,以患者骨折再发为随访终点事件。采用KaplanMeier分析及多元Cox回归模型进行骨折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于评估BMD对骨折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208例OVCF患者PKP术后2年内出现骨折再发共37例(17.8%)。Cox回归分析显示性别、BMD值以及初次双节段骨折是患者骨折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以BMD为预测标准,ROC曲线下面积为0.787,诊断临界点为-3.0SD,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3.2%和66.8%。Kaplan-Meier分析结果示BMD-T值-3.0 SD的OVCF患者PKP术后骨折再发率较BMD-T值-3.0 SD更高(P=0.024)。结论骨密度对OVCF患者PKP术后骨折再发的风险具有重要评估价值,尤其对于BMD-T值≤-3.0SD者,在行PKP术时应充分考虑到其术后骨折再发的高风险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在治疗尺骨鹰嘴骨折中应用可吸收钉联合可吸收线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尺骨鹰骨折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可吸收组以可吸收钉联合可吸收缝线治疗(56例),不可吸收组以克氏针张力带治疗(50例)。观察围手术期、随访期及影像学指标。[结果]可吸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低于不可吸收组;可吸收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关节疼痛及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不可吸收组;可吸收组骨折愈合时间、Murphy标准运动范围评分、影像学评分均明显优于不可吸收组。[结论]针对尺骨鹰嘴骨折,采用可吸收钉联合可吸收缝线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具有安全、高效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7.
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是中老年骨质疏松人群的常见终末期事件,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最早应用于OVCF的骨水泥强化技术,其创伤小、镇痛效果好,但在实际应用中,有部分患者术后缓解欠佳、残留较明显的腰骶部疼痛,据报道其发生率约占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人脐带组织间充质干细胞(UCMSCs)体外分离、扩增的方法,探讨不同浓度的1,25(OH)2维生素D3[1,25(OH)2VD3]对人UCMSCs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利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并培养人UCMSCs,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对其鉴定;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人UCMSCs进行干预实验,设置10-7、10-9和10-11mol/L 3种浓度的1,25 (OH)2VD3作为实验组,并设空白对照组(常规DMEM培养基).动态观察干预前、后各组细胞的形态变化,四唑盐(MTT)比色法观察细胞增殖,免疫组化法检测碱性磷酸酶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茜素红染色观察矿化结节形成情况.结果 组织块贴壁培养法可获得人UCMSCs,免疫细胞化学显示CD44、CD105强阳性,CD34、CD45阴性,符合人UCMSCs的特征;1,25 (OH)2VD3对人UCMSCs增殖的影响表现为少于7d促进增殖,超过7d则抑制增殖,高剂量组(10-7mol/L组)抑制干细胞增殖效应更明显,不同浓度效应与时间效应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1,25(OH)2VD3对人UCMSCs成骨分化影响表现为10-11 mol/L组促碱性磷酸酶和Ⅰ型胶原蛋白分泌作用高于10-7和10-9 mol/L组,低剂量1,25(OH)2VD3促进成骨细胞分化作用更明显(P<0.05);1,25(OH)2vD3可促进人UCMSCs钙化结节的形成.结论 采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可以成功获得人UCMSCs,1,25(OH)2VD3可有效调节人UCMSCs增殖并促进其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微创接骨板内固定(MIPO)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27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所有患者骨盆前环、后环骨折均采用MIPO内固定技术,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时间,术后复位质量、术后5~12个月随访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7例骨盆骨折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平均出血量前环分别为:(55.65±10.50)min、(110.50±50.41)mL,后环分别为:(45.83±6.62)min、(135.50±45.10)mL,术中透视时间平均为(1.25±0.81)min,术后第3天复查骨盆X线片及CT三维重建,优良率为88.94%;术后有1例患者手术切口出现感染,经过2次清洗、负压封闭引流(VSD)覆盖,1个月后痊愈;其余患者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且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经5~12个月随访,27例患者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双下肢及骨盆功能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评分标准评定骨盆功能,优良率为100.00%。结论 MIPO内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固定牢靠等优势,临床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生物活性支撑体+自体骨应用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损伤的临床效果,并与自体髂骨植骨进行对比。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及兰州军区总医院收治的62例下颈椎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损伤均为单一颈椎椎体骨折并颈髓损伤。入选的患者均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前路钛板内固定术;根据术中支撑融合所用的植骨材料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A组,应用自体髂骨植骨融合30例;B组,应用n-HA/PA66支撑体+自体骨植骨融合32例。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包括影像学评价及临床疗效评价,影像学评价以颈椎标准侧位X线片评估颈椎曲度、融合节段椎间高度及术后支撑体下沉率,以CT三维重建(3D CT)评估骨融合率;临床疗效评价采用JOA评分评价术后脊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2.2个月。A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大于B组(P0.05)。两组均无排斥反应出现,A组8例出现取骨区感染,16例出现取骨区疼痛、麻木不适;B组无术后并发症发生,A、B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0%及0%,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17.12,P=0.00);术后6个月两组的JO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术后6个月两组间比较JOA评分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骨性融合分别为A组100%,B组96.9%,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术后6个月两组的植骨下沉率分别为0%及3.1%(P=0.20),两组的术后植骨下沉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手术前后的颈椎曲度矫正角度及椎间矫正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相对应时间点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生物活性支撑体能有效恢复并维持颈椎融合节段生理高度及生理曲度,其骨融合率同自体髂骨相似,且不影响术后手术节段的影像学观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颈椎前路重建植骨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