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佳乐  王莹  王晓盼  高岚 《磁共振成像》2021,12(4):84-85,92
患者女,53 岁,G2P2,末次分娩后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自幼大小便自阴道排出,既往月经规律,现月经异常10 年余,近2 月来阴道间断流血、排液,量少,1 月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下腹剧烈疼痛不适,休息后缓解不明显,遂就诊于当地医院,行B 超提示:子宫声像图改变,考虑双子宫,偏右侧子宫内膜异常增厚,考虑是否为内膜癌?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 方法 选择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15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6例肱骨干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MIPPO技术,对照组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情况及末次随访时的上肢功能情况。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96.25±10.61) min vs.(113.75±13.03) min]、切口长度[(9.38±0.74) cm vs.(13.25±2.05) cm]、出血量[(93.75±29.25) mL vs.(293.75±120.82) mL]比较,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2组住院时间[(11.63±4.96) d vs.(13.75±5.55) d]比较,虽然观察组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所有患者切口顺利愈合、无感染、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切口脂肪液化1例,术后桡神经损伤症状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2组患者骨折均顺利愈合,且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16.00±1.07)周]低于对照组[(18.38±1.5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DASH测量值[(13.35±1.52)分]优于对照组[(18.33±4.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IPPO技术是一种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肩肘关节功能影响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钛弹性钉(titanium elastic nail,TEN)辅助耻骨上支逆行通道螺钉植入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21年1月—2022年4月收治并采用耻骨上支逆行通道螺钉治疗的31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6例采用TEN辅助植入(研究组),15例在C臂X线机引导下植入(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盆骨折Tile分型、髋臼骨折Judet-Letournal分型及受伤至手术时间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记录每枚耻骨上支逆行通道螺钉植入的手术时间、植入过程中C臂X线机透视次数和术中出血量。术后复查X线片及三维CT,采用Matta评分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采用螺钉位置分级标准评估通道螺钉的位置情况。随访过程中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采用Merle D’Aubigne Postel评分系统评估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植入19、20枚耻骨上支逆行通道螺钉,研究组每枚螺钉植入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查X线片及三维CT示,研究组1...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一种简便高效的小鼠坐骨神经体外预变性的方法,以便在短期内获取大量高活性的雪旺细胞.方法 选用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的小鼠24只,随机分为A、B、C和D四组.A、B、C组切取双侧坐骨神经,分别置于DMEM、DMEM+10%FBS及含生长因子的雪旺细胞培养液中体外预变性1周,D组切断一侧坐骨神经体内预变性1周.1周后取材,行免疫组织学和细胞学方面的检测,比较各组获取的雪旺细胞量和纯度.结果 C组获得的雪旺细胞量及纯度较高,与D组的雪旺细胞相似.结论 生长因子能促进小鼠坐骨神经的体外预变性,具有与体内预变性相似的效果,能在短期能获得大量雪旺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抗菌效果方面探讨超声波在慢性骨髓炎中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神经网络模型体外优化超声波灭菌参数,根据其优化的参数应用于兔股骨慢性骨髓炎模型的治疗,通过微生物感染数及Norden评分评价超声波治疗慢性骨髓炎效果。结果通过神经网络模型拟合,发现在隐藏节点4情况下,拟合效果最佳,最终确定最佳参数:超声强度为40 W/cm3、超声频率为60 kHz及超声时间为15 min,其膜片菌落数约为20 cfu/cm3,灭菌效果最佳。此参数应用于兔股骨慢性骨髓炎模型的治疗,发现与抗生素阿奇霉素协同作用效果最佳,在微生物感染及Norden评分方面均取得较好效果。结论超声波可通过抑菌作用辅助慢性骨髓炎的治疗,其与抗生素的协同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改良的逆行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切取方法并观察修复手指远节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手足显微外科2016年1月-2016年12月应用改良方法切取逆行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远节缺损的11例患者临床资料,皮瓣切取面积最小为1.5 cm×1.0 cm,最大为2.5 cm×2.5 cm,以指动脉及指神经走行为轴线,两边界范围不超过掌背侧中点,以中节指骨远1/4处标记旋转点。切取皮瓣时,在显微镜下使用显微器械分离,靠近指腹中点侧分离指固有神经表面软组织,使其游离,从而间接达到分离出指固有动脉及伴行静脉网的目的,行明道将皮瓣覆盖创面,无张力缝合。供瓣区皮下软组织缝合2针,覆盖裸露的指固有神经,取腕掌侧全层皮片植皮,供皮区直接缝合。石膏腕屈位固定保护1周,术后1周拆除植皮包,如有植皮包渗出早期拆除植皮包,术后2周拆线,拆除植皮包后患指进行屈伸功能锻炼。术后随访6个月,评定患指功能及外形情况。 结果 11例皮瓣全部成活,都未发生动静脉危象。术后随访,伤指外形接近健侧正常手指外形,感觉、运动功能满意。 结论 采用此改良方法,切取逆行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远节缺损,操作简易,缩短手术时间,保障手术安全(皮瓣成活),该方法切取时有效保护了指固有动脉及伴行静脉网,从而不发生动静脉危象,术后外形功能满意,损伤轻微,是修复手指远节缺损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无牵引床平卧位辅以DAA入路小切口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15例采用无牵引床下平卧位DAA入路小切口方法(无牵引床组),15例采用牵引床下平卧位辅以牵引、撬拨方式(牵引床组)。观察并比较两组间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复位效果、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后至完全负重行走时间发生情况。结果:无牵引床组术前准备时间和手术时间均短于有牵引床组(P<0.001);无牵引床组术中透视次数小于有牵引床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均分别较术后6个月升高(P<0.001),但两组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上升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无牵引床平卧位辅以DAA入路小切口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无需使用牵引床且易于术者学习和掌握,并可以节省术前准备时间和手术时间,减少透视次数,有利于在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股骨大转子截骨技术联合 Kocher-Langenbeck 入路治疗髋臼高位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收治的髋臼高位后壁骨折患者 20 例,其中男 12 例,女 8 例;年龄 18~75 岁。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10 例采用股骨大转子截骨联合 Kocher-Langenbeck 入路为观察组,男 5 例,女 5 例,年龄 18~75 岁;10 例单纯 Kocher-Langenbeck 入路为对照组,男 7 例,女 3 例,年龄 18~71 岁。使用 Matta 复位标准评价两组骨折的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 Harris 评分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 10~24 个月。根据 Matta 骨折复位质量评价标准,观察组获解剖复位 6 例,满意复位 3 例,不满意复位 1 例;而对照组仅 3 例获解剖复位,满意复位 3 例,不满意复位 4 例。末次随访时,观察组髋关节 Harris 评分为 71.4~96.6 分,对照组为 65.3~94.5 分。根据 Harris 评分结果,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 6 例,良 3 例,可1 例;对照组,优 2 例,良 3 例,可 3 例,差 2 例。观察组术中出血量 300~700 ml,手术时间 120~180 min;对照组术中出血量 300~650 ml,手术时间 100~180 min。观察组创伤性关节炎 1 例,异位骨化 1 例;对照组创伤性关节炎 3 例,异位骨化 3 例,髋外展无力 1 例。结论:通过对结果数据的分析,与单纯采用 Kocher-Langenbeck 入路相比,将股骨大转子截骨技术用于高位后壁骨折的治疗,能够有效提高骨折解剖复位率,提升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同时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但因样本量较少,未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论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分析胫骨骨折患者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早期负重与晚期负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20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胫骨骨折患者107例,其中男75例、女32例,年龄18~77(39.9±10.9)岁,均接受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按照术后患肢负重开始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术后4周内患肢开始负重者25例为早期负重组,术后4周内患肢完全不负重者82例为晚期负重组。对比2组患者基线资料、手术时间、置入髓内钉的直径、术后植入材料的失败率、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术后6个月和1年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胫骨骨折部位、骨折AO分型及Gustilo分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损伤机制、是否开放性骨折、有无腓骨骨折、有无外固定架等一般资料比较,以及手术时间和髓内钉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早期负重组与晚期负重组患者术后植入材料失败率分别为0和1.21%(1/82),术后6个月延迟愈合率分别为16.0%(4/25)和29.3%(24/82),术后1年骨不连分别为4.0%(1/25)和11.0%(9/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早期负重组患者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88.0±2.4)分,高于晚期负重组的(74.5±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2, P<0.001)。结论 与晚期负重相比,胫骨骨折患者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早期(≤4周)负重能够提升患肢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较好,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