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17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发生高尿酸血症的机制及防治策略。方法:分析48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正常而血尿酸增高者43例(9%),其中痛风7例,移植肾肾盂或输尿管结石3例。随访1~5年,1例痛风患者血尿酸及症状控制不理想,余血尿酸均控制在正常水平,未见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高尿酸血症是肾移植术后较常见的问题,发生原因较多,但主要与环孢素A的作用有关;长期降尿酸及碱化尿液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肾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感染与慢性移植物肾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与慢性移植物肾病 (CAN)的关系。 方法  1999年 8月至 2 0 0 0年 12月行肾移植并随访 3年的患者 77例 ,根据术后 6个月内外周血CMV pp6 5 ( )白细胞计数的数量和持续时间 ,将其分为 :非活动性 (A组 ,n =15 )、低活动性 (B组 ,n=32 )、短期高活动性 (C组 ,n =18)和长期高活动性 (D组 ,n =12 )CMV感染 4组。 6个月后行移植肾穿剌活检 ,通过免疫荧光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比较 4组患者肾组织中转移生长因子β1(TGF β1)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 ;3年后比较 4组患者肾功能不全 (血肌酐持续 >114 μmol/L)的发生率和肌酐清除率 (Ccr)减损量 ;对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通过活检明确是否为CAN。 结果 肾移植 6个月后A、B、C组TGF β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 :( 5 .82± 1.32 )× 10 6、( 6 .34± 1.4 7)× 10 6和 ( 6 .5 8± 1.4 4 )× 10 6,TGF β1mRNA分别为 :0 .84± 0 .17、0 .78± 0 .15和 0 .82± 0 .16 ;D组TGF β1蛋白和mRNA表达量分别为 ( 10 .4 7± 2 .12 )× 10 6和 1.37± 0 .2 5 ,均明显高于前 3组 (P <0 .0 1)。前 3组 3年内Ccr减损量分别为 :( 5 .6± 5 .2 )、( 6 .2± 6 .4 )和 ( 5 .9± 4 .7)ml/min ;D组为 ( 15 .8± 9.6 )ml/min ,明显高于前 3组  相似文献   
3.
创新思维对肾移植模型制作教学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鼠肾移植模型是研究肾移植排斥反应发生机制、治疗措施以及诱导免疫耐受的重要平台,但其制作复杂,在传统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对此,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创新思维,改进了教学方式,建立了多项新技术,显著提高了以显微外科技术为基础的大鼠肾移植模型制作的教学效率与质量,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应用现代教学手段解决传统教学中的难题1.1大鼠肾移植模型的制作特点以及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该模型制作主要依赖显微外科技术,教学中,从解剖结构、手术器械到手术操作的突出特点是“精细、微小”,也是教学的难点。传统教学主要依靠文字教材以及部分挂…  相似文献   
4.
胰肾联合移植长期存活的临床研究(附5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提高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于1998-12/2000-01对5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患者施行了胰肾联合移植术,结果 5例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其中2例患者分别于8wk,23wk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一次,经抗排斥治疗后逆转,2例术后2wk发生纯红再障(pure red cell aplasia,PRCA),1例手术后第15日供胰动脉血栓形成,切除胰腺,经1a以上观察,4例患者健康存活,胰肾功能良好。结论 胰肾联合移植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王平贤  黄赤兵  范明齐  张艮甫 《重庆医学》2006,35(15):1355-1357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尿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与远期肾功能的关系。方法2000年3月~2003年3月期间,对肾移植术后满1年、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检测血、尿TGF-β1浓度,并对上述患者进行至少3年的随访,对随访期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通过活检明确是否为慢性移植肾肾病(CAN)。比较术后1年时不同尿TGF-β1浓度患者在3年随访期内肌酐清除率(Ccr)减损量;比较在随访期内诊断为CAN的患者与非CAN患者在肾移植1年时的血、尿TGF-β1浓度。结果共有267例患者完成了为期3年的全程随访,上述患者术后1年时尿TGF-β1浓度为:135.1~442.8pg/mg.Cr,其中尿TGF-β1浓度高的患者在3年随访期内Ccr减损量明显大于尿TGF-β1浓度低的患者(P<0.01);非CAN与CAN患者在肾移植1年时,尿TGF-β1相对浓度分别为(182.4±42.5)pg/mg.Cr、(395.5±32.7)pg/mg.Cr,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TGF-β1浓度分别为(32.0±4.9)ng/ml、(31.9±4.8)ng/ml,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移植后早期检测尿TGF-β1对远期肾功能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TGF-β1可能在CAN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用供体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介导肾移植受体淋巴细胞反应的可行性。方法肾移植前分别取供体骨髓和脾脏(n=13),分离单个核细胞,液氮冻存备用;术后1、3、6、9个月以冻存的骨髓细胞分离CD34 细胞培养DC并复苏脾细胞分别作为刺激细胞,观察活细胞比率,健康志愿者以及受体淋巴细胞对DC和脾细胞刺激的反应。结果与术前相比,随术后时间延长,脾细胞中活细胞比率呈进行性降低(94%~14.8%),各组DC活细胞比率为92.2%~95.3%;健康志愿者以及受体淋巴细胞对脾细胞刺激的反应均进行性降低,健康志愿者淋巴细胞对DC刺激的反应波动在稳定水平(13 870±1 461~14 303±1 794,P>0.05),受体淋巴细胞对DC刺激的反应波动在13 650±1 678~7 796±1 083。结论供体骨髓源性DC具有稳定的细胞活力和刺激能力,作为术后长时间内介导肾移植受体淋巴细胞反应的刺激原,明显优于供体脾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远期移植肾功能的关系。方法1999年8月 ̄2001年6月期间对肾移植术后满1年、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检测血、尿TGF-β1浓度,并对上述患者进行3年以上的前瞻性观察,对观察期内肾功不全的患者明确是否为慢性移植肾肾病(CAN)。3年后共有134例患者完成了全程随访,根据术后1年时尿TGF-β1不同的浓度,比较其在3年观察期内肌酐清除率(Ccr)损失量有无差异;其中有16例诊断为CAN的患者,比较CAN患者与非CAN患者在肾移植1年时的血、尿TGF-β1等有无差异。结果上述134例患者术后1年时尿TGF-β1浓度为:135.6 ̄442.3pg/mg·Cr;尿TGF-β1浓度高的患者在3年观察期内Ccr损失量明显大于尿TGF-β1浓度低的患者;非CAN与CAN患者在肾移植1年时,尿TGF-β1相对浓度分别为(182.7±40.2)和(398±33.5)pg/mg·Cr(P<0.01),血TGF-β1浓度分别为(32.1±4.7)和(31.9±4.8)ng/ml(P>0.05)。结论TGF-β1可能在CAN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CAN患者在肾功能异常前尿TGF-β1已显著升高,肾移植后早期检测尿TGF-β1对远期肾功能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腔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输尿管镜被广泛地运用于腔内探查、碎石、止血、肿瘤烧灼等疾病的诊治[1],成为泌尿外科重要的诊治技术之一[2].但由于输尿管镜操作难度大,技巧要求高[3],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操作机会,制约了初学者对该项技术学习和掌握的进度[4].为了缩短低年资医生对输尿管镜操作的学习曲线,探讨输尿管镜操作的临床教学方法,本研究自行设计并制作出透明泌尿系统模型,运用于本科进修生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钾治疗肾移植后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重庆新桥医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使用氯沙坦钾治疗肾移植后红细胞增多症、连续治疗期大于3个月的136例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服用氯沙坦钾1个月后,患者过高的红细胞压积(HCT)明显下降(P<0.05),2个月后有112例HCT降为正常,3个月后共有127例HCT恢复正常,此后HCT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停药3个月内红细胞增多症复发者9例,有7例再次服用氯沙坦钾、其HCT均恢复正常.有116例停止服用氯沙坦钾6个月以上,HCT仍正常.所有患者无贫血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氯沙坦钾是一种治疗肾移植后红细胞增多症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对移植肾远期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对肾移植术后存活超过1年、移植肾功能正常、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相对浓度≥250.0pg/mgCr者连续使用依那普利1年以上,并设立相同条件下不用依那普利的对照组,3年后比较两组发生肾功能异常的例数、肌酐清除率(Ccr)的减少量、血及尿中TGFβ1的浓度;观察服用依那普利前后移植肾组织中TGFβ1mRNA表达量的变化以及服用依那普利的不良反应。结果3年后,使用依那普利者发生肾功能异常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cr减少量及尿TGFβ1相对浓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1),但两个组血TGFβ1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服用依那普利1年后,移植肾组织中TGFβ1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发生肾功能异常者,移植肾组织呈现慢性移植肾肾病表现;未观察到与依那普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依那普利对移植肾的远期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依那普利抑制TGFβ1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