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共完成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120例,其中在局麻下手术8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40例,现将在局麻下手术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3.
大隐静脉曲张是周围血管常见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我院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应用改良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治疗45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5例54条患肢,男18例、女27例,年龄32~75岁,平均46·7岁。主要临床表现:病程4-35年,平均11年,所有患肢均有小腿部表浅静脉曲张,大腿部表浅静脉曲张6条肢体,下肢沉重胀痛38条肢体、足靴区色素沉着13条肢体、湿疹样皮炎6条肢体、浅静脉血栓形成5条肢体。所有患肢Perthes试验均阴性,术前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术20条肢体、多普勒彩超…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全胃切除术中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不同桥襻距离对反流性食管炎的影响,探讨降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风险的最佳桥襻距离。方法回顾性选取行全胃切除术治疗的胃癌患者29例,术中均采用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重建消化道。根据术中吻合采用的桥襻距离,将患者分为40cm组、50cm组、60cm组。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患者随访6个月,分别评估并比较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消化道功能、营养状况、酸反流计分,出院前及术后1、3、6个月食管下端胃镜评分。结果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组内比较,3组患者术后6个月消化功能、营养状况均明显优于术前(均P<0.05),酸反流计分明显低于术前(均P<0.05),食管下端胃镜评分均明显低于出院前(均P<0.05)。组间比较,术前3组患者消化道功能、营养状况、酸反流计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出院前3组患者食管下端胃镜评分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40cm组患者消化功能、营养状况均明显优于50cm组及60cm组(均P<0.05),酸反流计分、食管下端胃镜评分均明显低于50cm组及60cm组(均P<0.05)。结论40cm是全胃切除术中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最佳桥襻距离,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风险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5.
胡抢  杨汐茵  孙元水  王峰勇  吴劲风 《浙江医学》2019,41(15):1636-1640,1644
目的系统性评价肠内营养应用于术前肠道准备对结直肠癌患者腹腔和肠腔脱落癌细胞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建库至2017年3月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Pubmed、Embase、Medline、Coehranelibrary、WebofScience有关肠内营养与机械性肠道准备用于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的对比研究文献。对肠内营养肠道准备组与机械性肠道准备组患者腹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肠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3年生存率等数据进行Meta分析。数据分析应用RevMan5.3软件。结果共4篇随机对照研究文献纳入本研究,444例结直肠癌患者纳入Meta分析,其中肠内营养肠道准备组222例,机械性肠道准备组222例。与机械性肠道准备组比较,肠内营养肠道准备组患者腹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OR=0.22,95%CI:0.10~0.51,P<0.05)和肠腔内脱落癌细胞阳性率(OR=0.32,95%CI:0.19~0.54,P<0.05)均降低,但术后局部复发率(OR=0.72,95%CI:0.19~2.01,P>0.05)、远处转移率(OR=1.01,95%CI:0.42~2.42,P>0.05)和3年生存率(OR=1.14,95%CI:0.69~1.86,P>0.0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营养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可降低腹腔和肠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且不影响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3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正>因胆囊颈或胆囊管结石嵌顿或合并炎症引起肝总管狭窄产生胆管炎和黄疸者称为MIRIZZI综合征[1],是胆囊结石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其术前诊断困难,手术难度明显增加,术中误伤机会大,从而引起了普外科医师的高度重视。现将本院1998年1月至2008月5月共收治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探查联合Lichtenstein或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手术方法,评估发生绞窄且行肠切除时放置合成补片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因腹股沟嵌顿疝就诊且经手术治疗的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腹腔镜探查后行Lichtenstein手术(Lichtenstein组),36例行TAPP(TAPP组)。71例患者中60岁以上占64.8%,男性占78.9%,嵌顿时间平均(17.2±22.6)h;术后随访25~52个月,平均(39.1±8.3)个月。比较两组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7例因发生绞窄而行肠切除术。TAPP组住院时间、恢复日常活动时间与工作时间均优于Lichtenstein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腹股沟嵌顿/绞窄疝的治疗中,如腹腔镜下探查判断肠管失活,先于镜下完成肠切除肠吻合术,联合Lichtenstein放置大孔聚丙烯补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正>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我院共完成腹股沟疝补片修补术195例,其中105例施行硬膜外麻醉,90例施行局部麻醉下手术,现将局麻下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腹腔镜一侧疝修补术患者对侧隐匿性腹股沟疝的存在概率及其危险因素评估,以判断需行双侧腹股沟区探查的患者范围。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至2015年因腹股沟疝就诊且行腹腔镜疝修补术的1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0例行单侧疝修补术的同时探查对侧腹股沟区,术后随访24~36个月,记录隐匿性疝、异时性对侧疝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完成双侧腹股沟区探查的患者中15例合并隐匿性对侧腹股沟疝,1例失访,余者中位随访29个月,6例(6/144)术中确认"健康"的对侧出现了腹股沟疝。术后发生血清肿2例、复发1例、网片移位1例、慢性疼痛5例,1例中转开放手术,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肠管损伤、输精管与血管损伤。结论:对于高龄、男性、左侧、疝环缺损较大者,出现隐匿性对侧腹股沟疝的概率较高,建议术中行双侧腹股沟区探查,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行预防性对侧疝修补术。双侧预防性修补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找更合理的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的麻醉方法。方法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采用补片行腹股沟尤张力疝修补手术195例。分两组,90例采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局麻缎),105例采用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总结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局麻组平均麻醉时间为10分钟。住院平均5天,住院费用较硬膜外下麻醉节约10%~30%。无切口感染、阴囊积液、睾丸萎缩、伤口肌肿等并发症。本组病例获随访78例,随访时间0.5~4.5年,无复发。结论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的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经济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