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螺旋CT气管、支气管后处理技术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螺旋CT气管、支气管后处理技术的临床应用。结果表明,后处理技术的图像与手术所见基本一致。该技术对气管、支气管病变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再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6月~2015年5月手术治疗的22例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再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本组采用切开复位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定期随访,根据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疼痛、稳定性及肌力情况依照Kolmert评定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22例均获满意复位,其中19例患者术后得到10~22个月随访,平均16.6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3例患者失访。Kolmert评分:优8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4%(16/19)。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再骨折操作简单,结合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背景:老年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常并发术中低体温,后者是影响患者快速康复的重要因素。目的:评价体温保护在老年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快速康复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全身麻醉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大于60岁,BMI 18.0~24.0 kg/m^2,ASA分级Ⅱ级或Ⅲ级,MMSE评分>24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保温组(n=20)和体温保护组(n=20)。常规保温组采用普通套被行覆盖式保温,体温保护组采用升温毯处理,温度调至37℃~41℃,术中监测患者鼻咽温。两组患者输血输液均经过温箱升温至37℃,术中采用温水冲洗。维持室温22℃~24℃,相对湿度50%。于入室时(T0)、手术1 h(T1)和术毕时(T2)记录两组患者鼻咽温。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苏醒时间,苏醒延迟、术后躁动、寒颤、术后恶心呕吐(PONV)及术后谵妄(POD)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常规保温组T1和T2时鼻咽温降低(P<0.01)。与常规保温组比较,体温保护组T1和T2时鼻咽温升高(P<0.05);烦躁、苏醒延迟、PONV和POD的发生例数降低(P<0.05);出血量、PA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日减少(P<0.05)。结论:体温保护可降低老年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促进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4.
肿瘤是一种由多种致癌基因功能的获得,抑癌基因功能的丢失以及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复杂疾病。肿瘤细胞的表型异质性、细胞生物学背景以及肿瘤微环境是决定肿瘤发展过程的关键因素。体外三维细胞培养(three-dimensional cell culture,3DCC)可以更好地模拟真实的肿瘤细胞微环境,对探索肿瘤的发生、侵袭以及转移的分子机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本文将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对3DCC的建立方法及其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弹性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儿童股骨干骨折患儿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A组(34例)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B组(30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依照Kolmert et al功能评定标准评价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疼痛、稳定性及肌力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24个月。A组的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功能评价:A组优18例,良14例,可2例,优良率94.1%;B组优8例,良14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73.3%;A组疗效优于B组(P0.05)。结论与钢板内固定相比,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骨折愈合时间较短,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merbody fusion,TLIF)治疗2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研究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治疗的2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2例,按手术方法分MIS-TLIF组和TLIF组。比较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疗效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结果两组术前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MIS-TLIF组平均(355.8±77.1)min,TLIF组平均(310.3±42.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较TLIF组术中出血量少、切口引流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P0.05);两组术后VAS、ODI评分较术前改善(P0.05),MIS-TLIF组术后3 d VAS评分低于TLIF组(P0.05),但术后1个月、3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时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S-TLIF治疗2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可以达到与TLIF相同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鼬獾是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广泛分布于南方各省。1997年、2004年浙江省湖州、淳安县先后报道发生鼬獾咬伤致人狂犬病数例。为进一步探索鼬獾带毒情况以及如何防控人狂犬病流行,2008年国家、浙江省和淳安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在淳安县开展了鼬獾致人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描述腰段自主神经的解剖学特征,为前路腰椎手术提供详实的神经解剖学资料。方法 :取10具防腐男性胸腰骶部标本(年龄36~78岁,平均56岁)。仔细剔除腹腔器官及双侧腰大肌,找出腰段自主神经并去除周围软组织。观察腰段自主神经的走行、起始位置和分布特点。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各腰内脏神经发出点与对应节段腰椎体下终板之间的距离,同侧相邻腰内脏神经发出点之间的距离,腰椎椎间孔前缘以及各腰椎间盘平面上左、右两侧腰交感干后缘分别与腰椎椎体前缘在矢状面上的距离,以及上腹下丛右侧缘在L5椎体下终板和S1椎体上终板平面上与中线的距离。使用量角器测量各腰内脏神经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结果:在10具标本上共发现72条腰内脏神经,其中58条起源于L3椎体下终板颅侧的腰交感干。第1、2、3、4腰内脏神经的发出点分别位于L1椎体下终板尾侧9.35±10.62mm,L2椎体下终板尾侧5.23±7.08mm,L3椎体下终板颅侧9.34±6.36mm及L4椎体下终板尾侧9.21±8.55mm。第3腰内脏神经与第1、2、4腰内脏神经发出点位置分布有差别(H=32.227,P=0.000),其余腰内脏神经发出点位置分布及左侧...  相似文献   
9.
一期后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期后前联合入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9月~2012年5月,笔者手术治疗32例成人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其中单侧小关节脱位23例,双侧小关节脱位9例。术前神经功能ASIA分级: A级5例,B级12例,C级11例,D级3例,E级1例。均采用一期后路小关节撬拨复位或关节突切除复位、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定期随访,通过影像学检查了解节段稳定性、植骨融合情况,比较患者手术前后ASIA分级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2例随访10~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复位效果满意,颈椎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植骨全部融合,无钢板螺钉并发症;除术前ASIA分级A级的3例患者神经功能无恢复,其余29例神经功能均有1~2级的恢复。结论一期后前联合入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背景:老年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常并发术中低体温,后者是影响患者快速康复的重要因素。目的:评价体温保护在老年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快速康复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全身麻醉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大于60岁,BMI 18.0~24.0 kg/m^2,ASA分级Ⅱ级或Ⅲ级,MMSE评分>24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保温组(n=20)和体温保护组(n=20)。常规保温组采用普通套被行覆盖式保温,体温保护组采用升温毯处理,温度调至37℃~41℃,术中监测患者鼻咽温。两组患者输血输液均经过温箱升温至37℃,术中采用温水冲洗。维持室温22℃~24℃,相对湿度50%。于入室时(T0)、手术1 h(T1)和术毕时(T2)记录两组患者鼻咽温。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苏醒时间,苏醒延迟、术后躁动、寒颤、术后恶心呕吐(PONV)及术后谵妄(POD)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常规保温组T1和T2时鼻咽温降低(P<0.01)。与常规保温组比较,体温保护组T1和T2时鼻咽温升高(P<0.05);烦躁、苏醒延迟、PONV和POD的发生例数降低(P<0.05);出血量、PA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日减少(P<0.05)。结论:体温保护可降低老年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促进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