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6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持续低剂量率照射后HepG2细胞的ATM磷酸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持续低剂量率照射下HepG2细胞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基因(ATM)磷酸化的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持续低剂量率(8.28 cGy/h)照射下HepG2细胞ATM磷酸化蛋白的表达;采用集落形成法观察持续低剂量率照射对HepG2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结果持续低剂量率照射30 min后,ATM即已发生磷酸化,持续照射6 h时,ATM磷酸化蛋白表达量最多,以后逐渐减弱。使用Wortmannin抑制ATM磷酸化后,降低了持续低剂量率照射下肝癌细胞的存活分数。结论在持续低剂量率照射中后期ATM磷酸化减弱,提示持续低剂量率照射具有增加HepG2细胞辐射敏感性的潜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介入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 (TRAS)的疗效。资料与方法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1月 ,采用经皮血管内成形术 (PTA)和 /或内支架治疗 2 0例TRAS患者 ,其中PTA治疗 14例次 ,内支架治疗 9例次。对治疗前后的血压、降压药物和血肌酐进行随访。结果 采用PTA治疗者 ,收缩压、舒张压、降压药物和血肌酐由术前的(15 7± 17)mmHg、(97± 7)mmHg、(1.5± 1.0 )种、(5 12± 2 96 ) μmol/L ,术后 1周降为 (137± 11)mmHg(P <0 .0 5 )、(86± 7)mmHg(P <0 .0 1)、(0 .9± 1.0 )种 (P >0 .0 5 )、(2 76± 2 2 6 ) μmol/L(P <0 .0 5 ) ,术后 6个月降为 (12 8±10 )mmHg(P <0 .0 1)、(83± 7)mmHg(P <0 .0 1)、(0 .8± 0 .9)种 (P >0 .0 5 )、(14 5± 5 5 ) μmol/L(P <0 .0 1)。采用内支架治疗者 ,收缩压、舒张压、降压药物和血肌酐由术前的 (15 4± 31)mmHg、(93± 12 )mmHg、(1.6± 1.0 )种、(338±14 2 ) μmol/L ,术后 1周降为 (134± 17)mmHg(P >0 .0 5 )、(82± 7)mmHg(P <0 .0 5 )、(0 .8± 1.0 )种 (P >0 .0 5 )、(197±76 ) μmol/L(P <0 .0 5 ) ,术后 6个月为 (132± 9)mmHg(P >0 .0 5 )、(83± 4 )mmHg(P <0 .0 5 )、(0 .5± 0 .8)种 (P >0 .0 5 )、(2 0 4± 16 9) μmol/L(P <0 .0 5 )。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聚四氟乙烯(PTFE)覆膜支架TIPS术后肝性脑病(HE)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02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应用PTFE覆膜支架行TIPS术.术后定期随访,采用寿命表法观察术后HE发生率,采用Cox回归分析HE影响因素.结果 TIPS在全部患者均获得成功.术后平均门静脉压为(2.37±0.29) kPa,较术前明显下降(t=22.8,P<0.01).随访期间27例(27/102,26.47%)确诊出现HE,术后6、12、24、36及48个月HE累积发生率分别为7%、21%、34%、46%及66%.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P<0.001)和支架术后门静脉显影情况(P=0.007)为HE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 PTFE覆膜支架TIPS术后HE发生率较高.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差,术后门静脉分支均不显影的患者术后HE发生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4.
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地中海贫血的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目的 评价部分性脾栓塞(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治疗地中海贫血的长期疗效。方法 对1993年5月在我院采用PSE术治疗的75例地中海贫血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指标主要为术后血红蛋白浓度、输血次数、输血量。选取资料完整的30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α型地中海贫血8例,β型地中海贫血22例。结果 30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中,有26例患者PSE术后输血量减少,血红蛋白浓度升  相似文献   
5.
脾内动脉吻合的临床意义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脾内动脉吻合与部分脾栓塞术(PSE) 及部分脾切除术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0 例脾动脉造影病例,着重观察脾内动脉吻合的出现率、吻合形式、部位及吻合点远端脾动脉分支直径。结果:脾内动脉吻合的显示率为22-7 % ,其中叶间吻合10 % 、段间吻合7-3 % 。吻合形式分为短交通支吻合、弓形吻合、汇集型吻合三种。吻合点远端脾动脉分支直径≤1m m 者占5-5 % 。结论:若采用1m m3( 或以下) 容积的栓塞剂行PSE 术,栓塞剂绝大部分滞留在吻合点远端的脾动脉分支内,吻合动脉不能向被栓塞的脾实质供血。但行部分性脾切除术时,应警惕叶间、段间吻合动脉的出现并慎重处理这些吻合动脉。  相似文献   
6.
使用PVA微粒为栓塞剂的部分性脾栓塞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评价以聚乙烯泡沫醇(PVA)颗粒为栓塞剂行部分性脾栓塞术的疗效及并发症。资料与方法17例脾大患者以PVA颗粒为栓塞剂行部分性脾栓塞(PSE),并以同期明胶海绵颗粒为栓塞剂的19例对照,观察两者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SE栓塞前及栓塞后PVA组与明胶海绵组两组间比较,白细胞计数(WBC)及血小板计数(PLT)无明显差异。PVA组栓塞部位分布均匀率为88.2%,明胶海绵组分布均匀率为31.6%。副反应主要为发热和腹痛。PVA组2例发生脾巨大囊状液化,l例发生反应性胸膜炎。结论 PVA颗粒及明胶海绵颗粒均可作为PSF的栓塞剂而取得较好疗效,但PVA微粒栓塞时分布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7.
部分性脾栓塞术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78,自引:2,他引:76  
目的探寻术中较准确地控制脾栓塞程度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地分析90例部分性脾栓塞(partialsplenicembolization,PSE)术患者栓塞前、后的脾动脉造影表现,总结出大小为1mm×1mm×1mm明胶海绵颗粒数(G)、内径约1mm脾内动脉支数(A)与栓塞程度(Ee)的关系。以此为依据对24例脾亢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栓塞(E)前先根据Ee预期、A值确定明胶海绵用量,行PSE术后,比较Ee实际与Ee预期的偏差。结果G、A与E(Ee×100)的关系为G=(E-11.45)A/50.79。运用本公式可确定栓塞剂用量,从而控制Ee,95%偏差范围将控制在-5.8%~6.8%。结论根据预期栓塞程度与脾内动脉分支数确定明胶海绵颗粒用量,从而控制栓塞程度是一种简便可靠的定量脾栓塞法  相似文献   
8.
血管性介入术中的严重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血管性介入术中严重并发症的原因、处理及预防。  相似文献   
9.
绿色荧光蛋白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绿色荧光蛋白 (greenfluorescentprotein ,GFP)来源于海洋生物水母 ,是近年来细胞生物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标记性蛋白质之一。GFP的cDNA全长约2 .6kb ,编码 2 38个氨基酸残基 ,分子量为 2 7× 10 3 u。无需加外源性分子 ,在 395nm、4 70nm波长光线激发下 ,GFP肽链内部第 6 5~ 6 7位的氨基酸残基通过自身环化和氧化形成一个绿色荧光基团 ,性质稳定 ,使用普通荧光显微镜即可观察到[1,2 ] 。改进后的GFP突变型 ,所发荧光强度高 ,吸收峰单一 ,极大地提高其应用价值。目前 ,GFP在肿瘤的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药效评价和基因治疗等方面得…  相似文献   
10.
肿瘤介入治疗面面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肿瘤介入治疗是介入放射学的发端之一,起源于1966年,在介入放射学一词出现以前即已应用于临床。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展肿瘤介入治疗,早期主要为肾脏肿瘤的栓塞治疗,随后治疗病种逐步扩大,发展至肝癌、肺癌等实体瘤以及肿瘤并发症的治疗。为顺应临床的需要,治疗病种扩展的同时,介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