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大鼠原位和异位小肠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的建模效果。方法  采用F344(RT11vr)大鼠作为供体, Lewis (RT11)大鼠作为受体, 构建异系异位和原位大鼠小肠移植模型(各8只), 术后0~14 d给予皮下注射环孢素。观察术后受体的体质量变化及存活时间。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肠组织病理学变化, 酒精苏木素染色后观察肠组织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变化。计算两组受体大鼠的成模率。结果  异位和原位小肠移植大鼠均能长期存活, 大部分超过90 d。原位小肠移植组大鼠术后第3日恢复正常饮食, 于术后14 d左右体质量可恢复至术前水平, 之后缓慢增长, 但大部分原位小肠移植大鼠在术后150 d出现持续的体质量下降, 且不能被环孢素逆转。异位小肠移植组大鼠术后第1日恢复进食, 于术后25~30 d才能恢复至术前的体质量水平, 术后30~90 d期间, 体质量逐渐上升并保持在较高水平。原位小肠移植组大鼠术后90 d的小肠组织未出现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改变且未见明显纤维化, 术后163 d和术后200 d的小肠组织出现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改变, 且出现移植小肠系膜纤维化。异位小肠移植组大鼠术后90 d和术后200 d的小肠组织均出现典型的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改变和移植小肠系膜纤维化。异位小肠移植组全部出现特征性病理改变, 成模率为100%, 与原位小肠移植组成模率75%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应用F344→Lewis大鼠组合建立原位和异位小肠移植模型, 术后给予小剂量环孢素, 均可在术后不同时间点出现慢性排斥反应。与原位大鼠小肠移植模型相比, 大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建模操作简单, 慢性排斥反应成模时间较短, 病理改变程度相对一致, 更适合用于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哺乳期妇女乳头皲裂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乳头皮下是输乳窦 ,输乳窦由各输乳管的开口组成 ,乳头内含丰富的神经末梢 ,输乳管周围富含平滑肌。临床上常见乳头皲裂很深 ,破坏了神经末梢和平滑肌 ,婴儿吸奶时 ,病人发生剧烈的疼痛 ,造成很大的痛苦。一般哺乳早期发病率高。经临床观察 ,紫草油治疗 4 85例此症 ,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4 85例中 ,2 3— 30岁 341例 ;31—38岁 14 4例 ;平均年龄 2 8岁。单纯皲裂 2 6 5例 ,2 2 0例皲裂较深 ,并带有少量的脓性分泌物 ,病程最长 6个月 ,最短 2d ,平均病程 2 6d。2 …  相似文献   
3.
李富新 《当代医学》2011,17(19):55-57
目的探讨并观察钽棒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8月~2009年2月,采用多孔钽棒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23例(29髋)。观察手术前后Harris评分变化、X线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2~18个月,平均随访15个月,以最后一次随访资料作为最终评价依据。患者Harris评分由术前(67.2±8.3)分,术后(89.1±7.4)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钽棒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增加了股骨头负重区软骨下骨的机械支撑,成骨作用强,同时不破坏患者股骨头本身的血液供应,高孔隙率的骨小梁结构有利骨组织及软组织的长入,促进坏死区的再血管化,有利于股骨头坏死的修复与重建,创伤小,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胃癌组织半乳糖凝集素1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小玲  李富新  付强  刘彤 《医学争鸣》2009,30(8):738-740
目的:研究半乳糖凝集素1(galectin-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在胃癌生长、侵袭中的作用.方法:外科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胃切缘组织标本30例,采用RT-PCR方法从mRNA表达水平检测胃癌组织及远癌切端胃组织中Ga-lectin-1的表达情况,并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Galec-tin-1蛋白表达及其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胃癌组织Ga-lectin-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MVD均分别显著高于远癌切端胃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Ga-lectin-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不同浸润深度、TNM分期中具有显著差异(P〈0.05).MVD在不同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具有显著差异(P〈0.05).胃癌组织Galectin-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MVD具有显著的正相关(P〈0.05).结论:Galectin-1参与胃癌生长和侵袭,可作为诊断、判断进展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皮肌炎合并乳腺癌十分罕见,发病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其发病机制仍有争议,目前认为主要与交叉免疫反应有关.当前并没有建立用于管理皮肌炎合并乳腺癌的指南,需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皮肌炎合并乳腺癌的患者预后较差,因此,明确皮肌炎合并乳腺癌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早期诊治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皮肌炎合并乳腺癌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进一步探讨了皮肌炎合并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及治疗,以期对皮肌炎合并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一些参考,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cell)在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的变化,探讨Treg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初治大肠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收集30例健康人外周血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手术前7d和手术后14d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比例及T细胞亚群,将各检测结果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术后比例以及对照组(P〈0.05)。大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CD8+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术后比例以及对照组(P〈0.05)。术前外周血CD8+T细胞比例与Treg细胞比例呈负相关(P〈0.05)。大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在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和TNM分期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大肠癌患者手术后Treg细胞比例较术前下降,且下降程度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病理分型以及手术方式无相关性。【结论】大肠癌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显著增高,提示它可能是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削弱的机制之一,Treg细胞可能通过抑制CD8+T细胞的增殖及功能,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发展,有效调控该类细胞的数量可能有助于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Treg细胞与肿瘤的侵袭、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Treg细胞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检测疾病进展的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在胃癌手术前后外周血中的变化,探讨Treg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初治胃癌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收集20例健康人外周血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手术前3d和手术后14d外周血中CD4^+CD25^+Treg比例及T细胞亚群,将各检测结果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Treg比例显著高于术后比例以及对照组(P均〈0.01)。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CD8^+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术后比例以及对照组(P均〈0.01)。术前外周血CD8^+T细胞比例与Treg比例呈负相关(P〈0.05)。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Treg比例在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和TNM分期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呈正相关(P〈0.01)。胃癌患者手术后Treg比例较术前下降,且下降程度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病理分型以及手术方式无相关性。结论:Treg可能通过抑制CD8^+T细胞的增殖及功能,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发展。Treg与肿瘤的侵袭、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Treg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检测疾病进展的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研究小鼠-大鼠异种异位心脏移植后供心miRNA表达谱的变化,为有效控制异种移植排斥反应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采用改良Cuff袖套法建立小鼠-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分为同系对照组、异种24h组和异种停跳组。通过miRNA芯片杂交筛选出异种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选取芯片结果中差异表达显著的miR-146a和miR-451进行相对定量研究,通过TaqMan miRNA Assays技术验证芯片结果。结果 异种24h组与同系对照组比较有24个miRNA差异表达显著,其中11个下调,13个上调。异种停跳组与同系对照组比较有25个miRNA差异表达显著,其中12个下调,13个上调。异种组的miR-146a表达水平高于同系对照组,miR-451表达水平低于同系对照组(F分别为15.530、13431.6,均P<0.05)。结论 在小鼠-大鼠异种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出现多个miRNA显著差异表达,其中miR-146a高表达,miR-451低表达,提示miRNA在异种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富新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6):2436-2437
目的:探讨以脊柱微调手法整复为主的综合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1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miation,LIDH)患者疼痛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LIDH患者22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腰椎牵引和各种理疗进行治疗,治疗组在脊柱微调手法整复治疗后再采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隔日1次,疗程3周.结果: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价,治疗组治疗后评分平均为(2.44±1.68)分,对照组平均为(4.58±2.0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愈率为47.66%,治疗组治愈率为72.72%,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手法整复为主的方法治疗LIDH,能明显改善腰痛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监测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除术(TT)后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变化,分析影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行TT的甲状腺癌患者113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4 h内监测血清PTH,分析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甲状旁腺保留方式、甲状腺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与超声刀使用等因素对术后血PTH的影响。结果 根据术后血PTH水平,将患者分为PTH正常组59例,PTH降低组47例,PTH升高组7例。3组性别、年龄、超声刀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手术范围、甲状旁腺保留方式、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6例(58.4%)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低钙血症,随访1个月后未发现永久性低钙血症。结论 颈淋巴结清扫和甲状旁腺原位保留是影响TT后甲状旁腺功能的主要因素,术中淋巴结清扫时应仔细分离并原位保留或移植保留2枚以上甲状旁腺,对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病例更应重视,以减少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