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寻找一种治疗骨不连接所需植骨材料,利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活性诱导作用,促进骨修复.方法13例成人骨不连患者,选择4-10个月龄胎颅骨(FCB)作可吸收载体,结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制备成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胎颅骨(bFGF/FCB),植入受骨区,以适当的内固定重新构建骨修复支架.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骨性修复,且成骨效应明显.结论胎颅骨作为植骨材料既可以起到植骨作用,增大植骨面,增加骨再生诱发点,屏蔽了骨断面,也避免了自体植骨的手术创伤;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诱导和促进骨修复,二者复合物是治疗骨不连接的一种较好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GSS-长棒固定治疗胸腰椎跳跃式骨折。方法采用GSS-长棒复位固定加植骨治疗15例胸腰椎跃跳式骨折。结果本组病例平均随访14.6个月,复位后椎体高度无丢失,无后凸畸形。按Frankel分级评价脊髓功能恢复情况:A级1例无变化;B级2例(各1例),分别进步到C级和D级;C级4例,1例进步到D级,3例恢复正常;E级8例。结论胸腰椎跳跃式骨折伤情复杂,合并伤重,GSS-长棒复位固定能有效重建脊椎稳定性,改善神经功能,方法简单可靠,固定牢固。  相似文献   
3.
80年代以来,带锁髓内钉(G-K钉)是国内外治疗长骨折的重要方法[1],它能有效地防止骨折处旋转及缩短,可以早期负重,进行关节功能练习及肌肉康复训练,使骨折愈合速度增快。基于以上优点,日益受到同行的重视。1997年7月~1998年12月,我们采用G-K钉[2]治疗不稳定性胫骨折2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中,男14例,女6例。年龄20~56岁,平均32岁。骨折部位:胫骨近段4例,中段11例,远段5例。骨折类型:粉碎型7例,螺旋型8例,长斜型2例,多段骨折3例。左侧9例,右侧11例。致伤原因:车祸13例,压伤4例,高处坠落3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特点,探讨脊柱侧凸胸弯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1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主弯为胸弯的女性AIS患者资料,排除合并有先天性心脏病的15例患者,共374例纳入研究,年龄10~18岁(14.9±1.8岁)。回顾性分析心脏超声多普勒资料,得到AIS患者的心脏结构及功能指标,包括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um thickness in end diastole,IVSTD)、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eft ventricular inner diameter in end diastole,LVDD)、收缩末期左室内径(left ventricular inner diameter in end systole,LVIDS)、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posterior wall of left ventricle in end diastole,LVPWD)、主动脉根径(diameter of aortic root,DAR)、舒张末期左房内径(left atrial dimension,LAD)、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肺动脉直径(diameter of arteria pulmonalis,DAP)、左室舒张早期血流充盈峰值流速(E峰),舒张晚期充盈峰值流速(A峰)、主动脉流速(aortic flow velocity,AV)。根据脊柱侧凸冠状面角不同,分为小Cobb角组(Cobb角≤70°)和大Cobb角组(Cobb角70°),比较两组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依据矢状面角不同,分为后凸减小(Cobb角10°)、正常后凸(Cobb角10°~40°)及后凸增加(Cobb角40°)3组,比较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确立对心脏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的相关单因素。再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对心脏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的独立因素及影响强度大小。结果:所有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LVDD、LVIDS、IVSTD、DAR、LVPWD、LAD、DAP、EF、E、A、E/A及AV)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在胸椎冠状面角度≤70°组与70°组之间的LVDD、LVIDS、AV有显著性差异(P0.05),IVSTD、DAR、LVPWD、LAD、DAP、EF、E、A、E/A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矢状面角度10°组与10°~40°组之间的LVDD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矢状面角度10°组与40°组之间的IVSTD、LAD、DAP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矢状面角度10°~40°组与40°组之间的EF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间LVIDS、DAR、LVPWD、E、A、E/A及AV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冠状面角度是LVDD、LVID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150、-0.162;年龄是LVDD、LVID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139、0.146;其标准化偏回归系数绝对值冠面角度大于年龄;年龄亦是IVSTD、DAR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217、0.272。结论:AIS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基本上处于正常范围,但胸弯的冠矢状面畸形仍对AIS患者心脏结构产生影响,冠状面角度越大,左室内径值越小。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对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即A0分类的A2.2、A2.3型和A3.3型单纯使用DHS(动力髋螺钉)往往难以达到稳定的固定,2002年4月至今我们应用DHS TSP(粗隆稳定钢板)治疗该类骨折17例,经随访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手术治疗82例跟骨骨折患者(88足),恢复跟骨B(o)hler角、跟骨外形和距下关节面的平整,并用自体或异体骨植骨,钢板内固定.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24(18±1.5)个月.距下关节面恢复平整,B(o)hler角由术前6°±2.0°恢复至33°±2.0°.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疗效:优56足,良21足,可8足,差3足,优良率87.5%.结论 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满意,重点是恢复跟骨外形、B(o)hler角和距下关节面的平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经皮后凸成形术中单双侧经椎弓根入路的选择.[方法]3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前根据伤椎椎弓根CT层面经椎弓根进针线确定单、双侧入路,采用球囊或Sky扩张器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前、术后1周及1年时摄x线片测量椎体高度恢复率、后凸Cobb's角及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结果]36例50节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44节椎体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前计划单侧经椎弓根入路32节椎体,双侧经椎弓根入路12节椎体;术中单侧入路22节椎体,双侧入路22节椎体,其中10节椎体由单侧入路改为双侧入路.术后1周及1年时VAS评分、椎体后凸Cobb's角及椎体高度恢复率较术前均改善(P<0.05).但单侧组与双侧组比较,上述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根据术前伤椎CT椎弓根进针线可以初步确定单、双侧椎弓根穿刺路径.腰椎及大部分胸椎可以采用单侧经椎弓根入路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部分下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需行双侧经椎弓根入路.  相似文献   
8.
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处理原则。方法5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手术复位,C臂X线机透视见骨折复位满意后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5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7~2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时间14~25周。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感染发生,2例出现轻度髋内翻。按Sanders评分标准:优39例,良15例,差2例,优良率96.4%。结论该方式固定牢固,便于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逆行股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峡部以远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合并钢板断裂的临床经验.方法 应用逆行股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12例峡部以远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合并钢板断裂.结果 切口全部一期愈合,随访12~2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等评分标准,优良率为83%.结论 应用逆行股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峡部以远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可加快启动其成骨机制促进骨愈合,其内固定稳定可靠,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是一种良好内固定选择.  相似文献   
10.
笔者于2010年4月收治1例锁定性肩关节下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腋神经损伤.现报告如下. 1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49岁.因车祸致左肩部肿痛活动受限1 h入院.查体:左上臂处于过度外展、上举位,屈肘前臂置于头顶上方,腋下及胸壁淤血,可扪及肱骨头,肩外侧三角肌处皮肤感觉减退,肩关节弹性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