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主要作用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抑制内皮细胞凋亡,主要通过两个受体Flk-1和Flt-1发挥作用。本研究旨在明确VEGF及其受体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术侧肾脏不同时间的表达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探讨其在UUO大鼠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证实结扎致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模型梗阻侧肾脏是否存在低氧,不同时间点低氧的特点及低氧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选用180g左右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8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单侧输尿管结扎术后12h、24h、48h、3d、5d、7d和10d组,每组4只。除Sham组外,均结扎左侧输尿管建立UUO模型。各组大鼠处死前1.5h腹腔麻醉后,经阴茎静脉注射低氧探针(Hypoxyprobe^TM-,ChemiconInternational,Inc.)60mg/kg,然后开腹取左肾。对各组肾脏Masson三色染色后,半定量分析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用RT-PCR、Western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其低氧程度及分布。结果与Sham组比较,大鼠血肌酐自术后3d组即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升高(P〈0.01),血尿素氮自UUO后7d组出现显著升高(P〈0.01),尿蛋白及血压则无显著差别。Masson染色显示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程度逐渐加重,术后10d组纤维化程度约增加了10倍。自术后48h组TGF-β1mRNA和蛋白水平均出现进行性上升,主要集中在小管上皮细胞。术后12h组,肾脏低氧的范围和程度有明显加重,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分析表明在术后3d组达到高峰,并持续存在至10d组,主要集中在各种小管细胞。大鼠术后7d内,各组肾脏皮质区低氧程度与间质纤维化程度(r:0.821,P〈0.05)、TGF-β1mRNA(r:0.824,P〈0.05)、TGF-β1蛋白表达量(r:0.834,P〈0.05)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UUO大鼠模型术后10d内梗阻侧肾脏持续存在低氧,很可能通过调节TGF-β1等细胞因子参与了梗阻侧肾脏间质纤维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对高血压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肾内血管紧张素Ⅱ(ATⅡ)受体表达的关系。 方法 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1)高血压未治疗组;(2)普通降压组(利血平50 µg·kg-1·d-1+二肼苯达嗪6.25 mg·kg-1·d-1+氢氯噻嗪6.25 mg·kg-1·d-1); (3)常规剂量罗格列酮组(罗格列酮5 mg·kg-1·d-1);(4)大剂量罗格列酮组(罗格列酮20 mg·kg-1·d-1)。假手术大鼠作为对照。 结果 常规剂量罗格列酮组收缩压为(176±18) mm Hg,与高血压未治疗组(191±25) mm Hg相比,无显著差异。大剂量罗格列酮组收缩压为(143±16) mm Hg, 普通降压组收缩压为(137±27)mm Hg,与高血压未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在血压血糖血脂水平相似的情况下,大剂量罗格列酮组尿蛋白排泄率为(16.78±3.50)mg/24 h,较普通降压组(27.94±12.79)mg/24 h显著降低(P < 0.05)。未钳夹侧肾脏病理改变轻,大剂量罗格列酮组肾小球损伤指数为18.04±7.76,与普通降压组27.92±6.3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大剂量罗格列酮组微动脉壁/腔比为1.75±0.38,与普通降压组2.16±0.9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大剂量罗格列酮组2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2R)mRNA表达上调。 结论 罗格列酮对高血压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上调肾内AT2R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氧、VEGF及其受体表达在高血压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3组:①假手术组;②两肾一夹高血压未治疗组;③两肾一夹高血压降压治疗组。每组8只,观察10周后处死,对未钳夹的右肾进行常规病理、RT—PCR及免疫组化检测。用缺氧探针显示肾组织缺氧情况。结果:高血压组血清肌酐与假手术组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但血压、24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损伤指数、微动脉壁/腔比均较假手术组有上升(P<0.01)。假手术组大鼠未钳夹肾髓质有轻度缺氧,但皮质无明显缺氧表现。高血压组髓质和皮质均有明显缺氧(P<0.01),主要阳性部位在肾小管和病变较严重的肾小球。皮质VEGF、VEGFR-2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阳性部位与缺氧探针阳性部位分布一致。与未治疗组比较,降压治疗组的血压、24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损伤指数、肾皮质缺氧状况均有所改善,VEGF、VEGFR-2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模型可作为慢性肾脏缺氧的动物模型。高血压大鼠的肾皮质VEGF及其受体表达上调,并与缺氧部位分布一致,这可能是对组织缺氧的代偿反应,并参与了慢性高血压肾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大黄酸对葡萄糖转运蛋白1基因转染系膜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通过观察大黄酸对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基因转染系膜细胞(MCGT1)功能的影响,探讨大黄酸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建立GLUT1基因转染的大鼠系膜细胞,以β-半乳糖苷酶转染细胞(MCLacZ)为对照.用2-脱氧-3H-葡萄糖(2-DG)测定细胞葡萄糖摄入,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3H-脯氨酸掺入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合成,采用比色法测定谷氨酰胺6-磷酸果糖转氨酶(GFAT)的活性,RT-PCR检测细胞胶原Ⅳ、FN和GFAT的表达.结果MCGT1的2-DG摄入率明显高于MCLacZ[(741±60.5)dpm*μgprot-1比(92.2±9)dpm*μgprot-1],同时表现出细胞大小、RNA/DNA和蛋白/DNA明显增加的细胞肥大表型,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MCGT1的3H-脯氨酸掺入量明显高于MCLacZ[(7.0±0.4)dpm*cell-1比(4.6±0.6)dpm*cell-1],GFAT活性明显增强(约增加1.8倍).大黄酸能够减少MCGT1的糖摄取[(560±64)dpm*μgprot-1比(741±60.5)dpm*μgprot-1),纠正MCGT1的肥大状态,并抑制MCGT1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表达,降低MCGT1的GFAT活性.结论GLUT1的过度表达会明显改变系膜细胞的功能,大黄酸能逆转GLUT1基因转染所致系膜细胞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二甲氧乙二酰甘氨酸(DMOG)对小鼠缺血性急性肾衰竭的影响及其与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活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雄性C57/BL小鼠25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DMOG组(20 mg/kg,ip),假手术组(Sham组)及肾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DMOG预处理组(DMOG+I/R组).采用夹闭双侧肾蒂30 min的方法建立小鼠缺血性急性.肾衰竭模型,DMOG注射6 h或缺血-再灌注24 h后采血并处死小鼠,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的肾功能,通过HE染色对肾组织病理学进行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组织中波形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肾HIF-1α活化情况.结果 DMOG组小鼠肾组织中HIF-1α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DMOG+I/R组小鼠.肾功能病理学评分明显低于I/R未处理组[BUN,(26.3±6.5) vs (65.8±2.6);Scr,(27.0±14.1) vs (229.5±11.2),P<0.01],DMOG+I/R组细胞凋亡程度和小管波形蛋白的表达较I/R组明显减少[(5.7±1.5) vs (23.3±2.1),P<0.05;(12.9±5.7) vs (69.6±22.7),P<0.01].结论 DMOG可通过诱导HIF-1α活化对缺血性急性肾衰竭小鼠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葡萄糖转运蛋白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己糖胺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己糖胺通路(HBP)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基因转染系膜细胞功能改变中的作用.方法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建立GLUT1基因转染的大鼠系膜细胞,以β-半乳糖苷酶转染细胞(MCLacZ)为对照.用2-脱氧-3H-葡萄糖(2-DG)测定细胞葡萄糖摄入,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合成,采用比色法测定HBP限速酶--谷氨酰胺6-磷酸果糖转氨酶(GFAT)的活性,RT-PCR检测细胞GFAT基因的表达.结果 MCGT1的2-DG摄入率明显高于MCLacZ[(741.0±60.5)dpm/μg蛋白质 vs (92.2±9.0)dpm/μg 蛋白质,P<0.01],动力学分析发现MCGT1的Vmax是MCLacZ的3.7倍,而两者Km值无明显差别.MCGT1的GFAT活性明显高于MCLacZ[(3.25±0.25)OD365·μg蛋白质-1·30 min-1·10 vs (1.15±0.16)OD365·μg蛋白质-1·30 min-1·  相似文献   
8.
db/db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脏基因表达谱及大黄酸对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了解db/db糖尿病小鼠肾脏基因表达谱及其经大黄酸治疗后的变化 ,进一步研究糖尿病肾病 (DN)的分子发病机制和大黄酸治疗DN的作用机制。  方法 :利用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标准化Affymetrix公司生产的GM U74A基因芯片分别检测正常对照组 (db/m小鼠 )、DN组 (db/db小鼠 )、大黄酸治疗组 [大黄酸 15 0mg/ (kg·d)治疗 12周 ]肾脏基因表达谱 ,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分别得到了正常对照组、DN组、以及大黄酸治疗组的肾脏基因表达谱。分析发现 ,在总共 12 437个基因 (包括EST)中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DN组有 10 85个基因表达下调 ,37个基因表达上调 ,其中变化幅度大于 2倍的分别有 16 6个和 2 9个 ;与DN组相比 ,大黄酸治疗组有 384个基因表达下调 ,15 5个表达上调 ,其中变化幅度大于 2倍的分别有 47个和 30个。结论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在阐明了DN肾脏基因的表达谱同时 ,证实大黄酸治疗可以改变其基因的表达谱 ,为进一步研究DN的分子发病机制和大黄酸治疗的作用机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王辉俊  朱加明  韩俊琦  田浩威  陈炜  叶冠 《中草药》2020,51(17):4419-4424
目的基于活性导向分离蓝萼香茶菜Rabdosia japonica中具有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抑制作用的成分。方法蓝萼香茶菜地上部分经水提醇沉后得粗多糖XPS,其经活性跟踪测定、DEAESepharoseFastFlow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和Superdex-75系列凝胶纯化后得XPS10-1,并对XPS10-1进行HPGPC法分析、单糖组成测定、氨基酸组成分析和IDO抑制活性检测。结果从蓝萼香茶菜中得到一种具有IDO抑制作用的均一糖蛋白成分XPS10-1,相对分子质量为8 852,糖基部分主要由鼠李糖基和葡萄糖基组成,物质的量比为10.0∶2.2,蛋白部分主要由谷氨酸、丝氨酸和甘氨酸组成,物质的量比为37.3∶16.9∶45.8,XPS10-1表现出较强的IDO抑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_(50))值为(46.6±3.4)μg/mL,XPS10-1对人宫颈癌He La细胞中IDO酶也有抑制作用,IC_(50)值为(139.0±8.7)μg/mL。结论从蓝萼香茶菜中成功分离到具有IDO抑制作用的糖蛋白,为蓝萼香茶菜的化学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白种人群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尽管有约1/3患者可自发缓解,但仍有约40%患者在10年后进入终末期肾病[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