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3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运用中药自拟方治疗肥胖相关性肾病(OR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ORG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改善生活方式和低盐、低脂、低热量饮食,对照组采用常规调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自拟方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肝功能(AST、ALT、TP、ALB)、脂代谢(TC、TG、HDL、LDL)、肾功能(Cr、BUN、UA)、血!2-微球蛋白(!2-MG)、24h尿蛋白定量水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 2组间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2-MG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其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前后血Cr、BUN、UA均无明显变化(P0.05);2组治疗后TC、TG、HDL、LDL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BMI与WHR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自拟方治疗ORG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铁缺乏的监测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衰竭的重要并发症之一,肾小球滤过率低于30ml/min时,必然出现贫血,其主要原因是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所致。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以来,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明显改善。然而在10年后的美国统计数据显示血液透析患者的平均红细胞压积水平只有30.2%,其中43.0%患者小于30.0%。影响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效的因素很多,包括感染、铝中毒、  相似文献   
3.
1 病例摘要 患者女性,52岁,维持性血液透析9年,出现指、趾端坏疽6月。患者10年前出现视力模糊、眼球痛、畏光流泪、异物感及飞蚊症,曾经一度失明,于外院诊断为“白塞氏病”,给予雷公藤、强的松治疗后好转。9年前出现血肌酐、尿素氮升高,经肾穿刺病理诊断为慢性间质性肾炎,“感冒”后肾功能迅速恶化,进展至尿毒症期,开始规律血液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血液透析(HD)患者并发肝脏疾患是影响其病死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丙型肝炎病毒(HCV)是透析患者肝病的一个主要原因。输血后的非甲非乙型肝炎中90%以上为HCV所致。本文拟对HD患者HCV感染的流行病学、实验室监测、临床特征、危险因素以及防治措施进行综述。1流行病学HCV为一种单链R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IgA肾病患者的疗效,寻找与疗效相关的临床和病理指标.方法 217例IgA肾病患者(尿蛋白定量≥1.0/d,且Scr<250μmol/L),应用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1年后,对比分析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临床及病理资料.将尿蛋白定量<0.5g/d,或eGFR上升>15%视为治疗有效.结果 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IgA肾病有效者占82.49%,疗效与年龄、肾功能水平、尿蛋白、尿渗透压、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以及肾小球缺血硬化程度等有关.结论 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是治疗IgA肾病有效方法,但选择该方案时,应考虑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6.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属于急性肾功能衰竭,是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必须依靠血液净化治疗过渡.本文将对DGF时血液净化方式、透析膜的选择、抗凝剂的应用以及血液净化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处理等内容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炎症状态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进展,尿毒症患已能得到长期生存。但是,尿毒症患的各种近、远期并发症,死亡率仍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以往认为这与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透析液及透析用水有关。自从名的Hemo研究问世以来,认识到即使使用高通量、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增加透析剂量,患的死亡率和并发症亦无明显改善。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引起尿毒症患死亡的主要疾病是心血管疾病。Stenvinkel等提出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综合征(malnutrition—inflammatory—atherosclerosis syndrome,MIA)与患的心血管疾病和高死亡率显相关,三形成了恶性循环,其中炎症起到了起始和驱动作用。本就维持性血液透析患慢性炎症状态的发生率、原因、炎症存在的临床意义以及预测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冬虫夏草制剂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娅丽 《北京中医》2006,25(10):585-586
目的 观察冬虫夏草制剂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治疗组共60例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服用天然冬虫复草制剂(百令胶囊)连续4~8个月,外加基础辅助治疗。正常对照组30例为健康人群。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疗程结束后检测T细胞业群。对照组取同时间段血样,同日检测。结果 治疗组治疗的同正常对照组比较,T细胞业群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用药前、后相比,T细胞亚群明显上升(P〈0.01)。结论 应用冬虫夏草制剂治疗后,T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肾组织中检出丙型肝炎病毒(HCV)抗原在HCV感染并发肾小球肾炎(GN)中的意义。 方法 用HCV-NS3单克隆抗体对21例(其中7例患者肾活检时血清HCV-RNA定性为阳性)HCV感染并发GN患者的肾组织石蜡切片进行了HCV-NS3抗原的免疫组化检测,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 结果 6例(6/21)检出了HCV-NS3抗原,可以诊断为HCV相关性GN。7例肾活检时血清HCV-RNA阳性伴GN患者肾组织中,4例(4/7)检到HCV-NS3抗原。HCV-NS3抗原主要在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和(或)系膜区沉积。HCV抗原检出组的病理类型主要表现为膜增殖性GN(MPGN,3/6)。免疫组化HCV阳性组的发病年龄和尿蛋白量(24 h)显著大于阴性组(P = 0.01);血清补体C3显著低于阴性组(P = 0.01)。 结论 HCV抗原在肾组织中的检出对于HCV相关性GN的诊断以及肾损害程度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