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对纳米锶磷灰石进行体外细胞毒性试验,评价其生物安全性,为将其应用于骨折临床修复奠定基础。方法将不同浓度的纳米锶磷灰石浸提液与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体外共培养2d、4d、7d,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用四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计算细胞相对增殖度,用六级毒性分类法进行评级。结果培养期细胞贴壁生长,形态良好,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细胞大量增殖,毒级为0~1级。相同时间点不同浓度的纳米锶磷灰石浸提液的吸光度值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初步证实纳米锶磷灰石具有人体应用的生物安全基础,无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2.
峰值骨量的种族差异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了解各种族之间峰值骨量(PBMD)参考值的差异.方法 收集国内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种族人群的PBMD参考值,比较了三大人种的峰值骨量的数据,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 一般来说,黑色人种的峰值骨量最高,其次是白色人种,黄色人种的峰值骨量最低.中东地区的峰值骨量接近白色人种.黄色人种到达峰值骨量的年龄早于黑色人种及白色人种.我国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峰值骨量也不尽相同,女性的峰值骨量的民族差异明显大于男性.结论 不同国家和地区各种族人群之间的PBMD参考值绝大多数存在种族或地域差异,必须针对不同人口和地区建立相应的骨密度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3.
A型肉毒素作为一种神经毒素,可选择性地作用于周围运动神经末梢,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融合和停靠,产生化学去神经作用,导致肌肉松弛麻痹[1].我们拟通过A型肉毒素注射大鼠局部肌肉,以建立单个目的肌肉萎缩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简称AD],均属于老年退行性疾病,在绝经后妇女中的发病率明显增加。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痴呆发病率明显上升;且因其致残率、致死率均很高,给患者及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上述两种疾病越来越受关注。既往认为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痴呆无内在联系,仅与增龄有关。但有报告提示,绝经后特别是在有髋部骨折史的妇女中,AD的发病率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发生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将其分为治愈组、复发组和拔管/死亡组。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84例腹膜透析患者共发生312例次细菌性腹膜炎,其中革兰阳性菌感染144例次,阴性菌83例次,多种微生物感染19例次,培养阴性66例次。与治愈组相比,革兰阴性菌在复发组和拔管/死亡组比例均较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水平的升高是影响腹膜炎患者复发、再发、重现和拔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全身炎症反应状态是影响腹膜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测量体表骨性标志的距离,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早期筛查、诊断及判断是否并发椎体骨折提供依据。方法对52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和45例正常青年进行了对比研究,每名受试者均测量胸骨下端到耻骨联合上端的距离和两侧肋弓下缘到髂嵴上缘的距离,部分尚进行胸腰椎摄片、骨密度检测,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和正常人的胸骨下端到耻骨联合上端的距离和两侧肋弓下缘到髂嵴上缘的距离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人的身高缩短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及相应的脊柱畸形有关,可通过测量体表骨性标志之间的距离,为骨质疏松症及椎体脆性骨折的早期筛查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由于心血管事件造成的死亡占总死亡原因的50%以上[1]。而血管钙化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强有力的心血管死亡率和总死亡率的预测因子,在患者预后判断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  相似文献   
8.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经验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华山医院及宝山分院腹膜透析(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耐药性及患者转归,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上述两医院腹透中心收治的93例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致病菌、耐药性及转归。 结果 75例腹透液培养阳性,阳性率为80.2%,其中革兰阳性球菌45例,革兰阴性杆菌21例,真菌2例,革兰阳性杆菌1例,革兰阴性球菌1例,多种菌混合感染5例。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为主,所有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但对头孢唑林耐药率高达60.0%,而且耐药率有明显的逐年增加趋势。革兰阴性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达到46.1%,所有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均敏感。因腹膜炎而退出腹膜透析有16例,退出率为17.2%(16/93)。腹腔使用万古霉素对残肾功能无显著影响。 结论 两院腹透中心腹透相关腹膜炎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多数。头孢唑啉耐药性逐年增高,目前不再适合作为初始治疗的经验用药。腹腔使用万古霉素可推荐作为革兰阳性菌致腹膜炎的初始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