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前瞻性探讨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术在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通过对16例接受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方案治疗腰椎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治疗资料的分析,验证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术在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手术治疗中的可行性以及临床应用疗效。结果 接受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术的所有16例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患者,术后疗效满意,术后未出现神经症状加重、假关节、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 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术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特别是在防止术后医源性、继发性椎管狭窄、维持脊柱稳定性方面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手术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胸、腰椎侵袭性肿瘤一期手术治疗进行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2年3月-2007年3月收治的40例胸、腰椎侵袭性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骨髓瘤4例,骨巨细胞瘤9例,骨转移瘤27例。手术切除方案:40例患者中椎体切除术11例,一期后正中入路或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术6例。术后患者常规进行相应的放疗和/或化疗。结果36例(90%)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20例(50%)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得到改善。本组病例术中、术后均无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全脊椎切除的6例患者截至最近随访时,未发现肿瘤复发,植骨融合满意,内固定稳定。结论胸、腰椎侵袭性肿瘤的一期手术治疗,特别是全脊椎切除术是治疗侵袭性脊柱肿瘤的有效外科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先天性脊柱畸形矫形手术治疗策略。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脊柱外科2002年11月至2003年12月期间治疗的10例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确定不同患者不同矫形术式的选择。结果:10例患者手术时平均年龄15.2(1~40)岁,平均后凸角度69°(35°~98°),2例行单纯前路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1例行单纯半椎体切除术,1例后路原位融合内固定术,6例后路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畸形矫正率为32.2%。结论:不同年龄、不同分型以及不同的畸形程度,应选择相应的矫形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颈前路松解后路融合一期手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方法及其可行件.方法 男10例,女6例;平均年龄36岁.陈旧性外伤性13例,类风湿性2例,先大性齿突游离l例.颈前路松解取仰卧位,头颈稍过伸并偏向左侧约30°.取下颌角下方2 cm与下颌水平平行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并沿胸锁乳头肌内侧缘延长到C4水平一斜形切u.分离显露至寰椎前弓至颈3椎体.切除双侧寰枢关节的关节囊、齿突与寰椎或枢椎的纤维瘢痕组织,切断翼状韧带和齿突尖韧带,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牵引复位,牵引重量2 kg,颈部过伸位,如果不能复位,则以0.5 kg逐渐增加重量,时间间隔为10min,以便观察电牛理的变化.复位寰枢椎,待复位满意后颈围保护下翻身,再次在"C"型臂X线机下监视,调整头架,观察寰枢椎位置满意后,用lkg重量颅骨牵引,维持头颈的稳定性.一期后路行寰枢椎固定融合.术后1年内每3个月米院复查,1年后每6个月米院复查.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15~40个月随访.全部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16例复位满意.12例术前有脊髓症状者JOA评分术前平均8_3分,术后6个月甲均13.9分,平均改善87.5%.结论 经颈前路松解后路融合一期手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半脱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治疗的中远期疗效。方法:通过改良ODI评分、VAS评分及放射学技术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8月至2007年8月问我院收治的78例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78例患者中72例疗效满意,改良ODI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2.5分,术后减少至12.6分,VA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7.7分减少至术后的平均1.3分。术后早期腰腿疼痛症状缓解占90%,中远期腰腿疼痛症状缓解率98%。放射学检查提示滑脱完全复位71例,过度复位1例,术后早期诱发对侧腰腿疼痛1例。结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手术治疗的中远期疗效满意,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治疗观念的提升是防止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鼠背海马结构对福尔马林痛刺激的反应及安定在其调节过程中的影响.方法:FOS免疫组化技术(ABC法),动物分10%福尔马林于大鼠左前爪掌心皮下刺激、盐酸安定灌胃预处理后再行福尔马林刺激、单纯应用相同剂量盐酸安定灌胃及不经任何实验处理四组,取脑切片.结果:1.单纯福尔马林刺激可至大鼠背海马回各区锥体细胞层和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出现大量的FLI神经元.2.安定预处理可显著降低大鼠背海马结构的FLI神经元数量.结论:安定可影响大鼠背海马神经元对福尔马林痛刺激的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严重胸腰椎损伤的临床特点,以及后正中入路复位固定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2006年8月收治的43例胸腰椎椎间结构严重损伤或椎体、附件骨折伴椎体前方或侧方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采用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及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13例采用半椎板减压,对侧椎板间及双侧关节突关节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36个月,平均16个月。3例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经保守治疗治愈。随访时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20例Frankel分级A级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无改善,但可在轮椅帮助下部分生活自理,8例由B级恢复到C级,15例由C级恢复至D级。结论:完整保留未损伤的关节突关节,结合复位、植骨融合及椎弓根后路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损伤,可获得较高的早期稳定性及后期骨性融合率。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 ,2 7岁。自觉右手小指有冰凉感 1年半 ,3个月后出现麻木、小指及环指僵硬 ,7个月后跑步时右腿活动不便 ,1年后右手手指不能屈伸 ,右腿抬腿困难。无大、小便功能障碍。查体 :右上肢屈肌肌力Ⅲ级 ,伸肌肌力Ⅱ级 ,右手屈伸障碍。左上肢屈肌肌力Ⅴ级 ,伸肌肌力Ⅲ级 ,手指活动灵活。双下肢肌力Ⅳ级 ,右下肢肌张力增高 ,踝阵挛阳性。腹壁反射、提睾反射未引出 ,肛门反射存在。双Hoffman′s征及双Babinski′s征阳性。右上肢尺侧痛觉减退。躯干、四肢两点辨别觉减退 ,位置觉存在。颈部MRI检查 :颈髓 4~ 6节段脊髓增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椎间盘损伤对胸腰椎椎体骨折脱位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1998年1月~2010年1月门诊及住院胸腰椎椎体骨折脱位伴随间盘损伤患者资料,分析、讨论胸腰椎椎体骨折脱位合并严重椎间盘损伤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及手术疗效。结果:16例胸腰椎椎体骨折脱位合并椎间盘损伤患者中椎体复位不良者10例,椎间隙成角畸形4例,脱位椎体复位欠满意4例,椎间隙过撑2例,内固定断裂10例。内固定取出后椎间隙高度降低8例,再脱位6例,后凸成角畸形4例。结论:胸腰椎椎骨折脱位、特别是严重胸腰椎椎体骨折脱位患者,术前需要进行完善的术前检查,包括X线、CT和MRI检查,明确是否存在椎间盘的损伤,并根据椎间盘损伤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以确保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照性研究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青少年胸腰段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效果.[方法]按照同一标准,从1998年1月~2006年1月手术治疗的231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中选出胸腰段脊柱侧凸61例.A组前路手术28例.B组后路手术33例.[结果]随访2~6年(平均 3.5年).手术时间A组4.5 h±0.8 h,B组3.1 h±1.0 h(P<0.01 ).出血量A组1 400 ml±350 ml,B组1 100 ml±230 ml(P<0.05 ).术后引流量A组380 ml±190 ml,B组250 ml±150 ml(P<0.05 ).固定节段A组4.5±0.6个椎体,B组7.1±1.2个椎体(P<0.01 ).平均矫正率A组75%,B组74%(P>0.05).剃刀背矫正度A组3.8°±2.4°,B组4.1°±2.6°(P>0.05).2年后矫正度平均丢失A组4.3°±1.4°,B组5.4°±2.1°(P>0.05).随访2年无假关节及内固定失败病例.术后交界性后凸角B组发生率高(P<0.01 ).[结论]畸形的矫正、剃刀背的改善、矫正度的丢失前路和后路相当.后路手术损伤小、出血少,术后引流量少.后路手术容易产生PJ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