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腺癌中VEGF-C、VEGF-D与微淋巴管密度MLVD(VEGFR-3)、微血管密度MVD (CD34)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检测48例肺腺癌组织中VEGF-C、VEGF-D、MLVD、MVD蛋白的表达。结果VEGF-C、VEGF-D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0.8%(34/48例)、58.3%(28/48例),肿瘤周边部位显著高于肿瘤中心部位,具有统计学意义,其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与肿瘤的TNM分期有关,Ⅲ~Ⅳ期显著高于Ⅰ~Ⅱ期。在VEGF-C蛋白阳性组,MVD高于阴性组(P=0.016),MLVD显著高于阴性组(P=0.006),淋巴结转移(P=0.042)增多;而VEGF-D蛋白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MVD无显著差异(P=0.943), MLVD高于阴性组(P〈0.01),淋巴结转移(P=0.012)增加。结论VEGF-C的表达与肺腺癌血管生成及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而VEGF-D的表达只与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与血管生成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各种原因导致的食管瘘的临床治疗较为棘手,本研究旨在探讨可回收覆膜食管支架封堵瘘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胸外科共收治食管瘘患者47例,其中食管气管瘘23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11例,自发性食管破裂9例,食管肺瘘2例,食管纵隔瘘2例。于胃镜下置入可回收覆膜食管支架45例,并观察疗效。结果所有食管支架均一次性成功置入,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5例达到完全封堵,10例达到部分封堵。1个月内有3例支架出现不同程度移位,1例脱落至胃内,1例脱落至肠腔内。治疗时间5~85 d,平均治疗时间34 d。结论可回收覆膜食管支架能有效封堵食管瘘口,延长患者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与胸腔镜辅助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食管癌患者分为两组,胸腔镜辅助组11例,行胸腔镜游离食管+开腹游离胃+颈部吻合术;常规组23例,行常规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患者疼痛情况、胸管引流量、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住院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辅助组住院花费高,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但胸管引流量低,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常规组疼痛评分较高。结论:食管癌的腔镜手术需一定的学习曲线,开展初期微创优势可能不明显,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尽量选择体形较瘦、手术难度相对较小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肺腺癌中内皮抑素(ES)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54例肺腺癌组织中ES表达及肺腺癌组织微淋巴管密度(MLVD),分析ES表达与肺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MLVD关系。结果 ES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强阳性率、阳性率分别为48%、24%,显著高于癌周正常肺组织;ES表达水平与肺癌原发肿瘤大小、P-TNM分期、细胞分化程度、有无远处转移均有密切关系(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等均无关(P0.05),与M IVD关系密切(P0.05)。结论 ES在肺腺癌中表达,与肺腺癌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ribonucleotide,ASODN)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体外侵袭力的影响。方法应用脂质体介导的VEGF-C正义、反义寡核苷酸转染人肺癌细胞株A-549细胞,并设对照组,检测癌细胞的侵袭力变化。结果经VEGF-CASODN转染的A-549细胞株黏附能力显著降低(P0.01),对重组基底膜体外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0.01)。结论 VEGF-CASODN能够明显抑制肺癌细胞株A-549体外侵袭力。  相似文献   
6.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双侧肺减容术治疗重度肺气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双侧肺减容术治疗重度肺气肿的疗效,并总结围术期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以来为18例重度肺气肿患者实施肺减容术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和动脉血氧分压的变化。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2例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术后随访半年,平均第1秒用力呼气量增加39.2%,用力肺活量增加20.1%,残气量下降26.5%,肺总量下降23.1%,动脉血氧分压平均上升15.1%,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双侧肺减容术是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明显改善重度肺气肿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理状况,增加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肺腺癌患者肿瘤中心和肿瘤周边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微淋巴管密度(MLVD)、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探讨VEGF-D在肺腺癌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RT-PCR检测mRNA在48例肺腺癌新鲜组织中VEGF-D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48例肺腺癌组织中VEGF-D、MLVD和MVD蛋白的表达。结果VEGF-D mRNA在肺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在正常肺组织低表达(P<0.01),VEGF-D蛋白阳性率为58.3%(28/48),其中肿瘤周边部位的表达显著高于肿瘤中心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与肿瘤的TNM分期有关,Ⅲ~Ⅳ期显著高于Ⅰ~Ⅱ期。VEGF-D蛋白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MV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3),MLVD阳性组高于阴性组(P=0.015),阳性组淋巴结转移增加(P=0.012)。结论VEGF-D只参与淋巴管的生成的调控,诱导肺腺癌淋巴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经淋巴道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食管扩张术联合吞咽训练治疗食管癌、贲门癌术后食管吻合口狭窄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135例术后食管吻合口狭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于胃镜指导下应用萨氏扩张器进行食管扩张手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吞咽训练,每天训练2组吞咽活动,每组10~20次。于治疗前及治疗2、4、8周时检查并记录2组患者进食及吻合口直径变化情况,同时采用SF-36量表对2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 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其进食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Ⅰ级狭窄患者吻合口直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Ⅱ级狭窄及Ⅲ级狭窄患者吻合口直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及疗效持续时间较显著;对2组Ⅱ级及Ⅲ级狭窄患者SF-36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后发现,治疗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一定程度改善(P<0.05),且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食管狭窄扩张术联合吞咽训练能进一步巩固扩张疗效,延缓吻合口发生再狭窄时间,从而改善患者进食功能,促使生活质量提高,并且该联合疗法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Ⅰ、Ⅱ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8例Ⅰ、Ⅱ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3例行常规开胸手术(开胸组),45例行胸、腹腔镜联合切除术(微创组),同时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结果:开胸组术中失血量[(154.73±26.85)mL vs.(110.58±31.42)mL]、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频率[(3.38±3.19) vs.(1.20±1.07)]、胸引管留置时间[(5.1±2.3)d vs.(4.2±1.8)d]、术后住院时间[(14.46±4.34)d vs.(10.20±3.91)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9%vs. 4.55%)高于微创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287.17±24.61)min vs.(279.23±39.45)min]、淋巴结清扫数量[(17.6±4.85)vs.(19.3±4.55)]、站数[(7.16±1.13)vs.(7.22±0.87)]及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失血少、术后康复快等优点,治疗食管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巨大纵隔脂肪肉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人女,28岁。胸闷憋喘1年,加重2周。查体:一般情况差,端坐呼吸,脉搏100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95/60mmHg(12.7/8.0kPa),颜面部及上肢肿胀,颈静脉怒张,胸部对称饱满,心音低顿遥远,双肺呼吸音低。胸部CT示前纵隔巨大低密度软组织阴影(图1),突向两侧胸腔.32cm×25cm×18cm大小,肿瘤边界尚清晰,局部呈浸润性生长,其内密度不均匀,两肺受压,纵隔血管、支气管移位明显,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