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究椎旁肌退变与L5/S1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108例L5/S1双侧峡部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62例,男46例,年龄26~86(52.8±10.4)岁,所有患者腰椎侧位及动力位X线、腰椎CT和腰椎MRI等影像学资料完整。根据是否伴有滑脱及Meyerding分度将患者分为无滑脱组(28例)、Ⅰ度滑脱组(46例)和Ⅱ度滑脱组(34例)。在腰椎轴位MRI的L5下终板层面测量椎体横截面积(V CSA)、竖脊肌横截面积(ES CSA)、多裂肌横截面积(MF CSA)以及关节突关节角度(FJA),并计算平均关节突关节角度(mFJA)、多裂肌相对横截面积(MF rCSA)、竖脊肌相对横截面积(ES rCSA)、多裂肌脂肪浸润率(MF FIR)及竖脊肌脂肪浸润率(ES FIR)。比较三组间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病程、V CSA、mFJA、MF CSA、ES CSA、MF rCSA、ES rCSA、MF FIR以及ES FIR之间的差异,并使用有序Logistics回归分析年龄、性别、病程、BMI、mFJA、MF rCSA、ES rCSA、MF FIR、ES FIR等参数与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程度的关系。结果:各组间年龄、体重、BMI、V CSA、mFJA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滑脱组女性患者(29%)占比显著低于Ⅰ度滑脱组(61%)和Ⅱ度滑脱组(76%)(P<0.05);无滑脱组的身高(1.68±0.06m)相较于Ⅰ度滑脱组(1.64±0.75m)和Ⅱ度滑脱组(1.63±0.54m)更高(P<0.05),病程相较于Ⅰ度滑脱组和Ⅱ度滑脱组更短(P<0.05)。三组间MF CSA、MF rCSA以及ES FI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度滑脱组的ES CSA和ES rCSA(3183.2±1196.38mm2和2.14±1.11)显著高于Ⅰ度滑脱组(2579.28±896.56mm2和1.65±0.65)及无滑脱组(2401.40±742.98mm2和1.56±0.58)(P<0.05);Ⅱ度滑脱组的MF FIR(40.70±14.05)%显著高于Ⅰ度滑脱组(30.39±12.98)%及无滑脱组(26.69±9.96)%(P<0.05);Ⅰ度滑脱组与无滑脱组间ES CSA、ES rCSA和MF F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81,95%CI:1.120~7.062,P=0.028)及MF FIR增加(OR=1.044,95%CI:1.003~1.088,P=0.034)是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程度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滑脱程度较重的双侧峡部裂患者多裂肌脂肪浸润更严重,并且出现了竖脊肌的肥大,女性及MF FIR增加是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程度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零切迹桥形锁定融合器(ROI-C)与前路cage联合钛板固定治疗双、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接受手术治疗的85例双、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病历资料,男43例,女42例;年龄(52.3±8.0)岁(范围28~66岁);双节段63例、三节段22例。采用ROI...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比较超高龄人群(年龄≥80岁)脊柱与髋部骨密度(BMD)差异, 分析不同部位BMD在超高龄髋部骨折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至2022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超高龄髋部骨折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中心超高龄体检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通过组间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测量得到的脊柱和髋部BMD差异;通过组内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自身脊柱与髋部BMD的差异。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组间比较显示,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腰3椎体(L3)[(-2.7±1.5)比(-1.8±2.2), t=-2.275, P<0.05]、腰4椎体(L4)[(-2.4±1.5)比(-1.6±2.1), t=-2.137, P<0.05]、腰1~4椎体整体值(L1~4)[(-2.7±1.4)比(-2.0±1.9), t=-2.023, P<0.05]以及全髋部(TH)[(-3.0±1.1)比(-2.2±1.3), t=-2.618, 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D1细胞系)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将D1细胞分成6组,对照组、对照组+低浓度ACTH组、对照组+高浓度ACTH组、成骨组、成骨组+低浓度ACTH组、成骨组+高浓度ACTH组;各组孵育细胞6 d后通过茜素红染色法评价成骨分化;分别孵育细胞1、3、6 d后,采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伴轻微颈椎外伤的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脊髓信号强度和病程等临床特点与骨质疏松(OP)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伴轻微颈椎外伤的CSM患者。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颈椎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依据Yukawa分级法进行颈髓信号强度分级, 使用改良日本整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程度。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检测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和骨钙素(OC), 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BMD)。采用R统计分析法评估CSM患者脊髓信号强度和病程与OP的相关性。结果 Yukawa分级越高, β-CTX升高越明显;Yukawa 0级和1级患者P1NP低于正常值, 而Yukawa 2级患者P1NP仍在正常范围内;各组患者OC值为(17.31±9.76) ng/ml, 与Yukawa分级无相关(t=-0.32, P>0.05)。CSM病程≥24个月患者髋部和腰椎Z值较CSM病程<24个月患者更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髋部:W=1 100.5, P<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连素(BBR)的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质,细胞器靶向性及双光子成像效果,以及光动力治疗效果。方法:采用HeLa细胞作为模型细胞,探讨其生物相容性,以商业线粒体染料为比较对象,探讨其亚细胞水平的靶向区域和靶向能力,并将斑马鱼作为模式动物,探讨BBR对其组织渗透性和双光子成像性能,最终应用白光光源辐照,探讨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与玻璃酸钠(SH)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符合纳排标准的KOA患者61例, 按治疗方式分PRP组30例和SH组31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关节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评估PRP与SH对不同KOA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 样本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PRP组治疗4周后WOMAC评分低于治疗前[(76.8±12.1)分比(58.0±14.8)分, t=20.863, P<0.05], 治疗4周后VAS评分低于治疗前[(6.0±0.9)分比(4.2±1.1)分, t=48.694, P<0.05];SH组治疗4周后WOMAC评分低于治疗前[(77.4±9.2)分比(65.6±9.5)分, t=20.565, P<0.05], 治疗4周后VAS评分低于治疗前[(6.4±0.7)分比(5.1±0.6)分, t=11.180, P<0.05]。PRP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皮质骨轨道(CBT)螺钉技术与传统轨道(TT)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症但不合并椎体Ⅰ度以上滑脱或脊柱侧凸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L3/4或L4/5单节段腰椎融合术并且伴有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症同时不合并椎体Ⅰ度以上滑脱或脊柱侧凸的52例女性患者资料,年龄40~71岁,其中22例接受了CBT螺钉手术(CBT组)、30例接受了TT螺钉手术(TT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和手术并发症;术后第5天经摄腰椎X线片和CT扫描观察融合器、内固定位置,以及近端关节突关节侵扰(FJV)发生率;术后3、6、12、24个月复查腰椎正侧位X线片,评估植骨融合和内固定等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末次随访的Oswew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CBT组与TT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25.7±16.0)min和(123.8±18.3)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9, P>0.05);术中出血量CBT组[(74±39.8 )mL]比TT组[(129±45.3)mL]少,手术切口长度CBT组[(5.7±0.6)cm]比TT组短[(8.4±0.92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48、12.004,P值均<0.05)。术中TT组有1例患者L4 2枚椎弓根螺钉出现固定强度不佳,遂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其余患者手术置钉过程均未出现置钉失败、皮质骨钉道骨折断裂等情况;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置钉引起的血管、神经损伤。术后第5天经摄腰椎X线片和CT扫描观察融合器、内固定位置良好;CBT组有3例患者共4个近端关节突关节发生FJV(4/44,9.09%),而TT组中有22例患者共35个近端关节突关节发生FJV(35/60,5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63, P<0.01)。术后随访5~24个月,两组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的ODI及VAS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549、18.490, P<0.01);而手术前后ODI和VAS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影像学随访未见螺钉松动、脱出和切割等,螺钉、连接棒、融合器均位置佳。结论 与TT椎弓根螺钉技术相比,采用CBT螺钉技术治疗伴有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症但不合并椎体Ⅰ度以上滑脱或脊柱侧凸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短期疗效同样可靠,而且CBT螺钉固定强度更佳、更为微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中铁死亡的相关分子机制并分析其生物学功能。方法从基因表达(GEO)数据库搜索并下载SCI相关数据组表达基因芯片数据GSE183591, 从FerrDb数据库下载铁死亡相关基因, 使用Network Analysis分析GSE183591获得差异表达基因(DEGs), 对数据取交集获得铁死亡相关差异表达基因(FRDEGs), 使用David工具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 使用STRING网站构建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通过cytoHubba确定关键基因, 使用CIBERSORT包进行22种免疫细胞浸润分析, 使用Timer 2.0工具进行9种免疫浸润细胞分析。结果共识别42个在1、2、8周共同表达的FRDEGs。GO和KEGG分析结果发现FRDEGs主要在免疫和炎性反应方面富集。STRING分析结果显示, 共有42个节点, 71条边, cytoHubba分析确认了5个中枢调控基因, Toll样受体4(Tlr4)、白细胞介素-1β(IL1b)、转化生长因子1(Tgfb1)、血红素加氧酶1(Hmox1)、Cd44。CIB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