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比较P-32玻璃微球局部注射与I-125粒子植入在治疗晚期恶性肿瘤中的特点。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将放射性核素P-32玻璃微球(32例)及I-125粒子(57例)在B超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导入肿瘤组织内。结果:治疗后1~6月影像学复查,肿瘤体积有不同程度缩小,I-125粒子植入的放射性药物价格是P-32玻璃微球局部注射的10~15倍。结论: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确实可控制肿瘤发展,缩小肿瘤,缓解症状。I-125粒子较P-32玻璃微球储存使用更方便,适用于增殖较慢的恶性肿瘤。两种方法的合理使用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健康人群与结肠直肠癌(CRC)患者粪便菌群及肿瘤/瘤旁黏膜菌群的差异性,尝试寻找CRC新的防治途径。方法 收集了13例CRC患者粪便、6例患者肿瘤/瘤旁黏膜和20名健康对照人群粪便,利用16SrDNA测序技术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别对粪便和黏膜的菌群组成差异进行了分析。在流式细胞仪检测粪便中的细菌总数后,采用几种较为常见的细菌培养基对粪便及黏膜中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并利用乳酸脱氢酶检测试剂盒测试了其中7株细菌对3株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健康人粪便和CRC患者瘤旁黏膜中的菌群α-多样性显著高于CRC患者粪便和肿瘤黏膜中菌群α-多样性(P<0.05)。从特异性微生物来看,与健康人群相比,CRC患者粪便中的特有菌为Lactobacillaceae,而其肿瘤黏膜上特有菌是Escherichia、Enterococcus、Fusobacterium等。通过体外实验发现,分离自CRC患者肿瘤黏膜处的Bacteroides fragilis与Fusobacterium nucleatum分别对肠道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抑制活性(P<0.0001)与促进作用(P<0.001)。结论 CRC患者粪便、肿瘤黏膜及瘤旁黏膜菌群与健康人群粪便菌群差异较大,且CRC患者粪便菌群不能代表肿瘤黏膜特异性菌群。体外实验结果表明,抑制肿瘤黏膜中F.nucleatum定植与促进具有癌细胞毒性的B. fragilis定植可能是治疗CRC潜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猪胰十二指肠移植治疗实验性Ⅰ型糖尿病的可行性及其意义。方法选四川当地杂种长白猪46头(体重25~32kg),分为供、受体2组(n=23),进行同种异体胰十二指肠移植手术。观察术后手术并发症,术前、术中及术后1、3、5及7d检测血糖、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水平,观察移植物存活及急性排斥反应情况。结果进行猪同种异体胰十二指肠移植23例,手术中因麻醉意外死亡1例,手术成功率为95.7%。发生手术并发症2例,其中静脉血栓形成1例(4.5%),十二指肠空肠吻合口漏1例(4.5%)。在切除胰腺30min内即可见血糖升高,术后第3d开始恢复至术前水平。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切除胰腺30min内开始下降,术后第3d开始恢复到术前水平。手术后第1d开始出现排斥反应,并逐渐加重,第9d达到高峰,但未出现血糖、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水平变化和排斥反应的临床症状。结论猪胰十二指肠移植治疗Ⅰ型糖尿病效果确实、可靠,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是影响术后功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5.
p16蛋白在骨肉瘤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P16蛋白在骨肉瘤发生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46例骨肉瘤标本中P16的表达,结果表明,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2.2%,阳性率在各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的病例中无显著性差异。在31例有随访资料的骨肉瘤中,P16阳性表达组15例的术后生存期较P16阴性组为长,且差异有显著性。,提示P16基因变异可能在骨肉瘤发生中起一定作用,并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6.
应用兔抗人P^16蛋白多克隆抗体,以ABC免疫法检测45例骨肉瘤中P^16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P^16在骨肉瘤中的表达,Ⅱb期明显低于〈Ⅱb期(p〈0.01),P^16蛋白失表达骨肉瘤患者术后生存期明显小于蛋白表达组。认为P^16基因表达可作为骨肉瘤患者的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异基因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经验,建立稳定的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方法对119例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结果预试验组71例,存活率为74.6%;试验组48例,存活率为93.8%.所有存活病例均于24小时内恢复正常,移植后24小时血糖为4.64±0.98mol/L。结论合理的麻醉方法,熟练的操作技巧和技术,是建立稳定的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甙(TⅡ)对同种异体大鼠胰腺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应用32只胰腺移植Wistar大鼠,分为两组:对照组,TⅡ组;分别于术后每日监测血糖,ELISA检测术后3、7天血清IL-2浓度,取移植物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TⅡ组大鼠移植后血糖低于对照组;血清IL-2浓度对照组明显高于TⅡ组;TⅡ组移植胰腺排斥反应较对照组轻.结论 雷公藤多甙能诱导一定程度的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基因转导法导入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融合蛋白基因(CTLA-4Ig)对诱导大鼠胰腺移植免疫耐受的作用.方法 采用链脲霉素60 mg/kg尾静脉一次性注射法诱导建立Wistar大鼠Ⅰ型糖尿病模型.以SD大鼠为供体,糖尿病Wistar大鼠为受体,用体外低温保存状态下对供器官行腺病毒介导CTLA-4Ig基因转导制作异基因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动物模型.术后监测血糖,记录大鼠功能性存活期.术后3、10、17、28d经大鼠眶后静脉取血,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2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人CTLA-4Ig的蛋白表达.结果 对照组大鼠功能性存活期为(11±1)d,转导组功能性存活期为(33±4)d(P<0.01);对照组大鼠术后血清中未检测到人CTLA-4Ig蛋白表达,所有转导组存活病例,第10d血清中均有人CTLA-4Ig表达;转导组术后第3d、第10d血清IL-2分别为(33.710±7.803) pg/mL、(47.846±14.050) pg/mL,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体外低温保存状态下对供器官行腺病毒介导人CTLA-4Ig基因转导,可以延长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术后功能性存活期,诱导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猪胰腺移植的经验,进一步提高大动物模型质量.方法:回顾分析2002.3~2004.1月我院实验室行猪胰腺移植手术的科研资料.结果:以5天器官功能均正常达到实验要求作为成功的标准,胰腺移植模型预实验组40例,完成手术16对,9例存活,存活率为56.2%;胰腺移植实验组67例,完成手术32对,25例存活,存活率为78.1%;胰肾联合移植组74例,完成手术37对,其中胰腺功能良好31例,移植肾功能良好29例,移植肾及胰腺功能均良好28例,存活率为77.2%.结论:模型成功的关键:术后对动物的精心管理;合适动物麻醉方法;手术操作技巧;研究者对动物和手术的态度;合理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