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46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心脏体外循环(CPB)手术前后病人血清中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观察分析心脏CPB手术病人细胞免疫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4例风心病择期换瓣病人,术前、CPB10分钟、CPB2小时、术后第1天、3天、5天检测血清sIL-2R水平、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术后第1天血清sIL-2R水平升高,CO4(辅助细胞)活性明显降低,CD4/CD8(辅助细胞/抑制细胞)比值下降,NK活性降低;并且sIL-2R与CD4、NK活性呈负相关。结论:低温心脏CPB手术对病人免疫机能有不良影响,临床应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术后病人的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2.
晶体停跳液和含血停跳液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观察晶体停跳液和含血停跳液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20例择期性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分别用晶体停跳液(10例)和含血停跳液(10例)灌注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在直视手术中心脏停跳良好。围术期血液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无明显差异。心肌摄氧率大致相同。但晶体停跳液组的冠状动脉乳酸摄取率明显低于含血停跳液组,而含血停跳液组的血浆肌酸激酶及其同功酶的水平明显低于晶体停跳液组。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晶体停跳液组右心房心肌的超微结构(线粒体、肌丝)严重损坏,而含血停跳液组对其有明显保护效果。含血停跳液组自动复跳率(60.5%)明显高于晶体停跳液组(44.9%)。结论:含血停跳液有很多优点,如临床安全性、心肌酶释放减少、超微结构损伤轻等。  相似文献   
3.
Haemaccel──血代在体外循环预充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aemaccel──血代在体外循环预充中应用的临床观察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李桂芬,孙桂民,龙村,齐文安Haemaccel(简称H35或血代)为牛胶原降解后球状明胶多肽。其分子量...  相似文献   
4.
体外循环(CPB)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因素中,如血液稀释、预充成分、低温、酸中毒以及机械作用等均很重要。本文报道20例择期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围体外循环期血液流变学变化特征。资料与方法20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男15例,女5例。年龄30~60岁,体重47~85Kg。分别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术。分为试验组(10例)使用DurafloⅡ型肝素涂抹的人工肺、循环管路及动脉微栓。对照组(10例)使用无肝素涂抹的上述体外循环用品。两组体外循环方法相同,预充乳酸林格氏液1000ml、代血浆…  相似文献   
5.
心脏瓣膜病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手术的体外循环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心脏瓣膜病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PDA)较少见。 1992年至 2 0 0 0年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 7例 ,其中 2例术前诊断明确 ,5例术前漏诊动脉导管未闭 ,均在体外循环中因心内回血多等被发现。大量的心内回血严重地影响了外科手术操作及体外循环管理 ,术后还易出现肺部及脑部并发症。现就其一些特殊征象的处理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7例中男 3例 ,女 4例 ;年龄 17~ 5 6岁 ;体重 40~ 6 0kg。术前 2例诊断为先天性和风湿性联合瓣膜病 ,拟行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 ;2例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及先…  相似文献   
6.
游戏矫正自闭症儿童异常行为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闭症(autism),又称孤独症,是由堪纳(Kanner)在1943年发现并命名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把它划为四种广泛性发育障碍中的一种障碍[1]。我国台湾将自闭症界定为"因精神和心理功能异常而显现出沟通、社  相似文献   
7.
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冠心病外科治疗技术的逐步成熟 ,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手术指征逐渐放宽 ,许多危重的冠心病患者可通过急诊CABG进行救治 ,合理的体外循环 (CPB)管理可为急诊CABG的进行提供重要保障。现总结急诊CABG术CPB管理经验 ,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 :患者 11例 ,均有冠心病 ,其中左主干病变 7例 ,心脏压塞1例 ,左主干夹层 1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2例 ,合并室壁瘤 2例 ,合并糖尿病4例。患者男 10例 ,女 1例 ,年龄 5 1~76岁平均 (62± 7 6)岁。2 .方法 :患者均采用正中切口 ,升主动脉 -右房插管进行术前麻醉。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剂量国产抑肽酶对体外循环中血小板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中应用抑肽酶对血小板数及功能的影响。方法:29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分为I观察组(n=10)预充液中一次性加入国产抑肽酶5万单位/kg,I观察组(n=10)一次性加入抑肽酶8~10万单位/kg,对照组(n=9)常规预充。3组均观察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功能、术后24小时胸腔引流量和血红蛋白及输血量。结果:术后血小板计数在I观察组为(123.0±3.0)×109/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5±4.0)×109/L(P<0.05)。血小板聚集功能体外循环中较体外循环前降低,在I观察组降低不明显与I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术后24小时胸腔引流量及输血量在II观察组较对照组分别减少42.7%(P<0.05)和48.1%(P<0.05)。结论:体外循环中应用大剂量国产抑肽酶对术后血小板数及功能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明显减少术后出血及库血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心肺转流中,腔静脉引流通畅是确保体外循环成功的重要环节。如腔静脉引流梗阻未能及时纠正,这对机体可造成严重损伤。我院自1989年3月至1991年9月,发生腔静脉引流梗阻5例,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例1 男,3岁,体重13 kg,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转流开始后腔静脉引流量少,人工肺内液面低,被迫以补充液体勉强维持动脉灌注量,同  相似文献   
10.
心脏粘液瘤摘除术与肝素抗凝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粘液瘤摘除术是心血管外科常见手术,临床发现在抗凝方面有肝素耐药倾向。为此,对我院1995年1月-2001年12月行心脏粘液瘤摘除术118例进行回顾分析,并对相关间题进行讨论,以期指导临床抗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