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减压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减压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手术策略、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2年1月~2014年6月,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减压治疗27例单节段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其中男19例、女8例,平均年龄78.9±8.5岁(70~93岁)。均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对侧隐窝进行减压及椎间孔成形治疗,术后第2天复查腰椎CT评估椎间孔成形及侧隐窝减压的情况。记录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五个时间点的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统计分析比较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差异。采用改良Mac Nab评价疗效。结果:本组中25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1例无法耐受疼痛转为开放手术,另1例有心肌缺血表现放弃手术。手术时间50~110min,平均75±28min。术后第2天复查CT显示椎间孔扩大明显,侧隐窝减压充分。2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9±16个月(12~44个月),腿痛VAS评分术前为8.52±1.11,术后1个月为1.80±0.63,术后3个月为1.33±0.89,术后6个月为1.05±0.69,术后12个月为0.71±0.50;ODI术前为59.43±10.04,术后1个月为29.42±10.33,术后3个月为20.13±8.18,术后6个月为13.98±6.16,术后12个月为9.86±5.03。术后四个时间点随访VAS评分及ODI指数均较术前改善(P0.01)。改良Mac Nab疗效为优18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为87.5%。1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感觉麻木,予以保守治疗,术后2周时恢复,无永久性神经损伤、感染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减压术在确保良好侧隐窝减压的同时能够明显减少手术创伤,且能够在局麻下进行,对患者的全身影响小,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症炎症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间盘退变或突出伴发的腰腿痛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症状,传统观点通常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痛等神经损害归为突出髓核的机械性压迫.近年大量研究表明,炎症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神经损害,包括椎间盘退变、受损纤维环修复中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作用机制非常复杂,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和免疫性炎症反应三者之间可能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相互影响并共同参与炎症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动物模型中将自身髓核埋置在皮下腔隙,是否能引起T、B淋巴细胞的激活.方法 从12只大鼠的椎间盘巾取得自身髓核组织,放置在有孔的钛笼内,植入皮下.在每只大鼠的皮下还植入一个空的肽笼作为对照.7 d后处死大鼠并取出钛笼.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钛笼内外周组织叶的辅助T细胞(CD4+),细胞毒性T细胞(CD8+),CD45RC+高表达的T细胞以及IgG+的B细胞.结果 与空的钛笼作比较,装有自身髓核组织钛笼的周围组织中,活化的T细胞(CD4+/CD8+)、B淋巴细胞(IgG+)以及CIM5RC+高表达的T细胞的比例明显增高.结论 大鼠自身髓核组织暴露于自身免疫系统中.可激活T、B细胞,引起自身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剂型克拉霉素口服固体制剂的质量,并完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法定检验方法结合探索性研究 对不同剂型249批次克拉霉素口服固体制剂进行检验。结果 按法定标准检验,249批次样品的合格率为99.6%,不合格项目为 干燥失重。采用新建立的杂质谱分析方法,确证了各杂质的结构;不同生产企业溶出曲线存在较大差异;高温会加速主成分降 解,高湿条件下样品中水分增大。结论 克拉霉素胶囊平均溶出量略低于片和分散片,克拉霉素颗粒的总杂质高于其他剂型。 克拉霉素口服固体制剂总体质量较好;现行质量标准有待提高,建议增/修订有关物质检查方法;统一克拉霉素片、分散片、胶 囊溶出方法;严格控制药品生产、流通、贮藏过程中的温湿度。  相似文献   
6.
曹涌  张烽  姚羽  张飞  汪晓莺 《江苏医药》2013,39(2):145-147,120
目的 探讨IL-10和IL-20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大鼠的表达.方法 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成5组.实验组大鼠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建立后分别于1、2、3、4周(1、2、3、4组)处死,ELISA法测定外周血、髓核及周围组织中IL-10、IL-20含量,并取髓核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和显微镜观察.结果与对照(C组)大鼠比较.结果 1组和2组血清IL-10表达为(34.69±10.76)和(32.13±11.78),明显高于C组的(25.27±7.59) (P<0.05);血清IL-20表达为(8.98±1.25)和(5.42±2.05),也明显高于C组的(3.06±0.95) (P<0.05).1组和2组髓核组织中IL-10表达为(31.35±8.69)和(25.97±6.31),明显高于C组的(20.60±5.89) (P<0.05);髓核组织中IL-20表达为(30.73±3.82)和(18.72±3.48),也明显高于C组的(15.02±1.89)(P<0.05).1、2组髓核组织中均发现有IL-10和IL-20阳性表达的细胞.结论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急性炎症反应期中,大鼠血清、髓核及周围组织中均有IL-10和IL-20的表达;IL-10和IL-20可能参与了髓核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用于脊柱生物力学研究的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是以去势雌性动物或服药动物为代表的动物模型,但存在建立时间长、可靠性差的问题。目的:利用Shandon TBD-1脱钙法快速建立牛椎体骨质疏松模型。方法:选取新鲜小牛脊柱第6~11节椎体,共24个椎体,测量骨密度后,随机分为3组:预实验组采用Shandon TBD-1浸泡椎体,脱钙组将Shandon TBD-1注入椎体一侧钉眼内,对照组不做脱钙处理。脱钙后再次测量骨密度,将相同规格的椎弓根螺钉拧入双侧椎弓根,测试其最大轴向拔出力。结果与结论:预实验组椎体脱钙后椎体骨密度随着脱钙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脱钙组骨密度值、椎弓根螺钉最大轴向拔出力均低于对照组(P<0.01),且骨密度与椎弓根螺钉最大轴向拔出力存在线性正相关。说明应用Shandon TBD-1脱钙剂对小牛椎体脱钙是一种快速制备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方法,并能够很好模拟骨质疏松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用于脊柱生物力学研究的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是以去势雌性动物或服药动物为代表的动物模型,但存在建立时间长、可靠性差的问题。 目的:利用Shandon TBD-1脱钙法快速建立牛椎体骨质疏松模型。 方法:选取新鲜小牛脊柱第6~11节椎体,共24个椎体,测量骨密度后,随机分为3组:预实验组采用Shandon TBD-1浸泡椎体,脱钙组将Shandon TBD-1注入椎体一侧钉眼内,对照组不做脱钙处理。脱钙后再次测量骨密度,将相同规格的椎弓根螺钉拧入双侧椎弓根,测试其最大轴向拔出力。 结果与结论:预实验组椎体脱钙后椎体骨密度随着脱钙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脱钙组骨密度值、椎弓根螺钉最大轴向拔出力均低于对照组( P < 0.01),且骨密度与椎弓根螺钉最大轴向拔出力存在线性正相关。说明应用Shandon TBD-1脱钙剂对小牛椎体脱钙是一种快速制备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方法,并能够很好模拟骨质疏松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姚羽  张琳  王文艳  马敏 《中国药事》2017,31(4):441-446
目的:为考察聚氯乙烯固体药用硬片中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向保和丸中迁移情况,建立了检测方法。方法:采用Elite-5(30 m×0.32 mm,0.25μm)毛细管色谱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进样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为300℃,载气为氮气,程序升温,不分流进样,进样量为1μL。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样品中的PAEs进行定性确认。结果:6种PAEs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为0.9994~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8%~100.4%(n=9,RSD均小于3.0%)。3批样品的包材和药品中均有PAEs检出。结论:该方法分离效果好、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精密度好,适用于保和丸中6种PAEs的同时测定。样品的加速试验表明,聚氯乙烯固体药用硬片中的PAEs存在向药品迁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不同生产工艺的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的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方法 按照国家评价性抽验计划总体要求,采用法定检验方法结合探索性研究进行样品研究,统计分析结果。结果 法定标准检验47批次样品,合格率100%。探索性研究建立了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对各杂质的来源与结构进行了确证;杂质主要由原料引入,不同生产工艺样品中杂质的种类基本一致,但杂质含量及分布有较大差异。结论 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质量总体较好,现行质量标准需进一步完善。原料药的质量影响制剂质量,采用不同生产工艺氨苄西林钠原料药生产的样品质量存在明显差异,冻干氨苄样品质量不及结晶氨苄样品,且更易受温度的影响。因此,应引导企业首选溶媒结晶工艺氨苄西林钠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