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4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劈离式肝移植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肝短缺已成为制约肝移植进一步开展的因素之一,部分肝移植和肝段移植是解决供肝短缺的重要方法,劈离式肝移植(split liver transplantation,SLT)最初应用于儿童肝移植,现已成为解决供肝短缺的手术方式之一。我院于2002年7月19日采用劈离式肝移植技术对2例患者进行了肝移植,现结合病例资料对SLT技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介入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6月至2005年9月诊治的173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14例(8.1%),其中胆管狭窄6例.胆管狭窄合并胆漏1例,胆泥淤积或结石3例,肝断面胆漏2例(劈离式肝移植患者),T管拔除后胆漏1例,Oddi括约肌功能失常1例。除1例胆道狭窄再次行肝移植,因发生严重感染导致肝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患者经介入治疗均获得满意的效果。结论 介入治疗是诊断和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85年~1990年抢救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52例,现将抢救口服中毒病人的经验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52例患者中,男性27例,占51.9%,女性25例,占48.1%;男女之比为1.08:1。年龄最大者76岁,年龄最小者6岁。吸入、接触中毒15例,占28.85%;口服中毒37例,占71.15%。毒物种类有甲胺磷、敌敌畏、乐果、杀虫双、敌百虫、3911、1059、4049等。中毒分级:轻度17例,占32.69%;中度23例,占44.23%;重度12例,占23.08%。  相似文献   
4.
肝移植术后脑病的发病因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脑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出现脑病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发生脑病的原因,并总结其防治经验。结果肝移植术后出现脑病39例,占21.1%。脑病的发生与患者的术前Ch ild分级、有无肝性脑病史、术中的出血量、术后ICU天数及术后是否出现早期肝功能不良等因素显著相关,而与免疫抑制剂的血药浓度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肝移植术后脑病的发生是多因素的,通过合理的治疗,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再次肝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2年6月~ 2005年12月,共施行185例肝移植,其中再次肝移植8例,回顾性分析该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再移植率4.32%.首次肝移植和再次肝移植前病人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平均为15.6分和23.9分;再次肝移植距首次肝移植的时间间隔平均为316 d(78 ~ 725 d);再次肝移植原因中胆道并发症3例,慢性排异2例,肝动脉栓塞、急性排异、乙型肝炎复发各1例.8例患者均平稳渡过手术期,前3例病人分别于术后第101、16和28天因严重感染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后5例病人均康复出院,存活至今达27、12、8、4和3个月.结论再次肝移植是挽救移植肝失功的有效手段.正确掌握手术指征,合理选择手术时机,以及手术技巧的不断完善和围手术期的精心处置,是提高再次肝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因肝功能衰竭而接受肝移植治疗患者的病因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肝功能衰竭肝移植受体41例,分析临床病史、血清病毒学指标、病肝质量以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41例中男33例,女8例,中位年龄44.1岁.其中急性肝功能衰竭5例;亚急性肝功能衰竭5例,移植后纤维化淤胆性肝功能衰竭1例,其余30例既往均有慢性肝病、肝硬化史,近期病情加重出现肝功能衰竭.以上各类患者手术摘除肝脏的平均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组织病理学改变包括:①肝脏呈新鲜大块、亚大块坏死,仅见少量再生肝细胞;②新旧不等的亚大块坏死,肝细胞再生较为明显;③在肝硬化背景上出现广泛性大块、亚大块坏死,同时可见明显的肝细胞再生;④在肝硬化背景上出现活动性炎症伴明显淤胆,有些假小叶呈现片状坏死或自溶;⑤少见类型肝功能衰竭如急性妊娠脂肪肝和移植后纤维化淤胆性肝炎.结论目前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肝功能衰竭,临床与病理均缺乏统一规范的诊断标准,是肝功能衰竭临床病理诊断中的难点,需不断积累病例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原位肝移植术中肝脏逆行灌注对移植肝早期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31例原位肝移植病例随机分为逆行灌注组和非逆行灌注组.逆行灌注组在吻合门静脉前先开放下腔静脉或肝静脉,然后吻合门静脉.非逆行灌注组中按常规方法首先开放门静脉.于移植术当日及术后1、3、5、7 d分别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结果逆行灌注组的复温缺血时间(RWIT)显著短于非逆行灌注组(P<0.05),其手术后当日的血清AST、ALT和术后第1天的ALT水平均显著低于非逆行灌注组(P<0.01);术后第1天两组的血清AST水平及第3、5、7天血清AST、ALT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RWIT缩短有利于减轻肝脏复温缺血损伤;逆行灌注可显著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移植肝早期肝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通过钴原卟啉(cobalt protoporphyrin,CoPP)诱导供体胰岛血红素氧化酶-1(heme oxygenase-1,HO-1)高表达对异种胰岛移植物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对小鼠胰岛移植模型,分为对照组、体内诱导组、体外诱导组、体内阻断组及体外阻断组5组,改良Gotoh法提取胰岛,移植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肾包膜下.比较各组受体移植后血糖维持正常时间,糖刺激试验检测胰岛功能,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移植物内和血清IL-10、TNF-α、IL-1β及INF-γ及其mRNA表达.分别以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胰岛组织内HO-1mRNA及蛋白表达.病理学检查移植物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对照组小鼠血糖维持正常时间为(9.33±1.37)d,与体内诱导组的(16.33±1.51)d及体外诱导组的(14.33±1.51)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诱导组优于体外诱导组(P<0.05).受体阻断的两组血糖控制时间则与对照组相近,分别为:体内阻断组(9.67±1.03)d,体外阻断组(9.17±1.47)d.体内、外诱导组及对照组胰岛于低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糖刺激下,体内诱导、体外诱导及对照组分别为:(187.68±19.93)、(137.22±11.73)及(91.25±12.64)μIU·ml~(-1)·10islets~(-1)·45 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接受经诱导处理的胰岛的两组小鼠血清IL-10含量[体内诱导(72.97±9.74)pg/ml、体外诱导(70.84±3.56)pg/ml]明显高于未处理组[(30.57±3.93)pg/ml]及阻断两组[体内阻断:(39.78±3.00)pg/ml、体外阻断:(35.42±4.30)pg/ml].两诱导组胰岛移植物的IL-10 mRNA表达强于对照及阻断两组.IFN-γ、TNF-α及IL-1β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内、体外诱导两组HO-1mRNA、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其中体内诱导组HO-1mRNA高于体外组,但两组HO-1蛋白表达相当.体内、外阻断组HO-1mRNA、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当.病理学检查示两诱导组移植物内淋巴细胞浸润少于对照及阻断两组. 结论 CoPP体内、外诱导He-1高表达可促进胰岛功能,延长移植物生存时间,体内诱导对异种移植胰岛保护效应强于体外诱导.  相似文献   
9.
肝门胆管癌因肿瘤发生部位的解剖有门静脉、肝动脉和肝门板等重要脏器,同时其生物学特性具有局部浸润性生长和跳跃性生长特点,向上极易侵犯肝脏和重大血管,致使手术切除的难度明显增加.近年来,随着肝切除技术及血管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联合肝脏和血管切除使得肝门胆管癌的手术根治性切除率明显提高.最近国外文献[1-3]报道根治性切除率已达34.8%(16%~64%),国内报道[4]肝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后5年生存率也有13.6%~31.0%,但手术安全性及围手术期病死率受到外科医师的高度关注.本文就联合半肝切除手术和血管切除治疗肝门胆管癌的适应证和如何规避围手术期风险作一个人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15%~25%的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即出现肝转移,而且发生肝转移的患者预后一般较差,因此研究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机制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对结直肠癌肝转移信号通路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旨在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