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10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DHS组51例和PFNA组52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a评定2组Harris功能评分。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为(61.21±12.78)min,术中出血量为(187.12±88.12)mL,骨折愈合时间为(220.34±75.55)d,并发症发生率为3.85%;DHS组分别为(94.28±15.21)min、(330.87±112.22)mL、(269.21±88.12)d、17.6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aPFNA组Harris功能评分(88.98±5.45)分高于DHS组(84.71±4.98)分,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可缩短手术及骨折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随着建筑行业及交通事业的高速发展,高处坠落伤、车祸伤等高能量损伤越来越多,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骨髓炎的发生率也在逐渐升高[1]。其中,胫骨为发生开放性骨折及骨感染最常见的部位之一[2]。由于胫骨中下段软组织覆盖少、血运较差,一旦发生感染,病原菌易在局部长时间滞留并大量繁殖导致慢性骨髓炎发生。胫骨慢性骨髓炎病程长,易复发,治疗困难,目前治疗方法有多种,但每种方法都各有优缺点。本文将对胫骨慢性骨髓炎的治疗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疲劳性骨折是部队常见训练性损伤,如何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和有效预防是每一个基层军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现将我院2008-01~2011-03诊断治疗的46例股骨疲劳性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总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跨伤椎和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1月至2010年4月我们收治126例胸腰段椎体骨折,年龄23~61岁。采用后路减压椎管成形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跨伤椎固定97例,经伤椎置钉固定29例。结果所有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与后缘高度(PVH)的比值由术前(0.34±0.11)增加到术后(0.84±0.10);矢状位后凸Cobb角由术前(25.46±2.59)°减少至术后(12.12±1.23)°。跨椎体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与后缘高度的比值由术前(0.36±0.12)增加到术后(0.83±0.11);矢状位后凸Cobb角由术前(25.40±2.50)°减少至术后(12.2±1.21)°。经伤椎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与后缘高度的比值由术前(0.345±0.11)增加到术后(0.882±0.12),矢状位后凸Cobb角由术前(25.43±2.53)°减少至术后(10.17±1.21)°。两组间结果对比显示经伤椎组椎体高度恢复和矫正后凸畸形效果好于跨椎体组(P〈0.01),末次随访显示跨椎体组矫正角度有所丢失。跨伤椎组发生断钉3例,松动2例,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无松动,无断裂、断棒。结论椎弓根钉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经伤椎固定可以有效维持脊柱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联合抗生素骨水泥片技术、Masquelet技术(膜诱导技术)等技术治疗长骨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6年10月,新疆军区总医院创伤骨科联合应用病灶清除、Ilizarov技术、抗生素骨水泥片填充技术、膜诱导成骨技术、远端缓慢回缩技术等技术治疗的20例股骨、胫骨慢性骨髓炎和感染性骨不连患者。纳入标准:慢性骨髓炎合并骨不连或骨缺损的患者;经常规治疗效果差的患者;无影响治疗的合并症;病例资料完整的患者。排除标准:不符合疾病的纳入标准;存在活动性结核、肿瘤等疾病的患者;依从性差、不能按照医生要求调整外固定架的患者。记录上述患者是否需行皮瓣转移手术、带外固定架时间、全负重时间及是否出现复发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9.2±1.8)个月。均获得了良好的骨性愈合,所治疗患者感染均得到一期愈合,创面无需皮瓣转移或植皮均得到良好闭合,骨搬移结合处愈合良好。患者骨搬移长度平均(7.3±1.8)cm。所有患者未出现神经损伤,其中有两例患者术前存在腓总神经损伤,术后在骨搬移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恢复。 结论应用Ilizarov的骨搬移和骨延长技术能有效治疗彻底清创后的骨缺损或肢体短缩问题,保证彻底清创、促进局部血运改善、不需要皮瓣覆盖也能愈合创面;抗生素骨水泥片起到占位器和膜诱导作用促进成骨;远端缓慢回缩有利于骨端愈合;多种方法联合应用,有效地提高了难治性骨髓炎的治愈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微创关节镜下医用钢丝与Orthocord缝线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胫骨髁间棘骨折123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研究组63例和对照组60例.研究组给予微创关节镜下Orthocord缝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微创关节镜下医用钢丝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情况、膝关节功能评分、Lachman试验结果、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膝关节功能各项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P<0.01).研究组Lachman试验阳性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rthocord缝线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效果优于微创关节镜下医用钢丝内固定,临床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血管球瘤病的诊疗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血管球瘤病,临床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4例血管球瘤病患者诊断、治疗过程进行回顾,并分析不能正确诊断原因。结果术后随访2月~6年,所有病例疼痛消失,指甲3月后生长完成,1年后基本恢复正常,无复发。结论熟知血管球瘤典型的疼痛特点、体征是正确诊断本病关键,手术切除是治疗血管球瘤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第二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示指近、中节皮肤缺损适用的方法之一.方法:我科从2007年6月~2011年10月应用第二掌骨背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示指皮肤26例,以第二掌背动脉为轴线,以该动脉远端及筋膜为蒂.结果:术后26例皮瓣全部成活,经2~15个月随访,手指功能及外观均良好.结论:第二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设计合理,血供可靠,适于修复示指近节及中节掌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微创关节镜下医用钢丝与Orthocord缝线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胫骨髁间棘骨折123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研究组63例和对照组60例.研究组给予微创关节镜下Orthocord缝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微创关节镜下医用钢丝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情况、膝关节功能评分、Lachman试验结果、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膝关节功能各项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P<0.01).研究组Lachman试验阳性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rthocord缝线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效果优于微创关节镜下医用钢丝内固定,临床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经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3月至2009年5月,应用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7例,男19例,女8例;年龄24~68岁,平均36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1例,高处坠落9例,重物砸伤5例,其他伤2例。骨折根据Gertibein分类:A1型2例,A2型3例,A3型12例,B1型5例,B2型5例。受伤部位:T115例,T1211例,L18例,L23例。27例中14例伴有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损伤按Frankel分级:B级5例,C级3例,D级6例。术前腰痛Denis分级均为P5。受伤至手术时间:2~15d,平均4d。按Frankel分级、腰痛Denis分级对神经功能及腰痛情况进行评估;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通过影像学资料评价矫正及维持复位效果。结果:27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4~17个月,平均15.5个月。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4例,D级3例,E级5例。腰痛Denis分级:P1(无痛)17例,P2(偶有微痛,不需治疗)8例,P3(中度痛,偶服药)2例。伤椎椎体前缘高度(AVH)与后缘高度(PVH)的比值由术前0.32±0.14增加到术后0.85±0.03;矢状位后凸Cobb角由术前(25.3±7.8)°减少至术后(11.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的比值和后凸Cobb角分别为0.81±0.06和(11.8±1.9)°,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感染、内固定失败、术中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伤椎置钉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维持脊柱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