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ectopic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syndrome, EAS)是一类由垂体以外的组织分泌过量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ACTH)而导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库欣综合征(cushing’s syndrome, CS),占所有CS患者的5%~15%[1]。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因组尺度的代谢网络重构提供了一种从系统层面深入观察生物体的方法,由此重构得到的网络是个体的“全基因组网络”.鉴于这种网络不能反映出不同环境条件下细胞内的动态变化过程,本文给出一种从基因芯片数据出发对生物体的实时“工作网络”进行重构的方法.方法 通过对基因芯片数据使用dChip软件计算探针的P-A call后可得到基因的表达谱,然后在所整合的多源数据库的辅助下经由“基因表达谱→酶→反应→代谢网络”的过程进行“工作网络”的自动化重构.结果 对来源于14种组织的182个干细胞样本进行工作网络重构的结果表明,所有干细胞之间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但不同组织来源的干细胞之间仍存在一定差异性.结论 以基因芯片数据为数据源的代谢网络重构方法可有效用于生物体的“工作网络”重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回肠代膀胱术和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在尿流改道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3年至2009年行尿流改道手术患者71例,33例实施回肠代膀胱术,38例实施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记录两组患者贮尿囊容量;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主要并发症(主要包括尿失禁、代谢性酸中毒、输尿管返流)发生情况.结果 ①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贮尿囊容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尿失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代谢性酸中毒、输尿管返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回肠代膀胱符合生理排尿特点,患者易接受.但是其手术适应范围较小,尿失禁发生率较高.而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手术过程相对简单,手术适应范围广,尿失禁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背景:如何运用无血清培养体系大规模扩增处于未分化状态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并使其保持“干性”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应用转化中急待解决的难题。目的:建立含细胞外基质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系统,验证其扩增细胞的高效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将体外分离得到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在包被细胞外基质的培养板和传统二维塑料培养板上。经过体外扩增后,比较2种条件下细胞数量、细胞表面标记物表达、细胞衰老状况以及体外多向分化能力(诱导成脂、成骨和成软骨)的差异,考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含细胞外基质的培养条件下扩增后的临床安全性。结果与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扩增到第5代时,包被细胞外基质培养板的细胞产量已经是传统二维塑料培养板的10倍以上,流式细胞检测表明,在含细胞外基质条件下扩增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仍保持了干细胞表面特定标记物的表达。细胞衰老检测结果显示,使用包被细胞外基质的培养板扩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至第15代时,细胞仍几乎无老化现象,而使用二维塑料培养板扩增的细胞在第5代时已出现明显老化,传代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体外多向诱导分化实验显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含细胞外基质条件下扩增至第15代时仍具有成脂、成骨和成软骨的分化功能,并且与第5代时没有明显差异,同时显著优于传统培养条件下的第5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小鼠成瘤性试验结果表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含细胞外基质条件下扩增后仍具备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以上结果证实,含细胞外基质的无血清培养系统可以更高效且安全地扩增出具有临床应用潜能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5.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发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NCP)患者,随着疫情的蔓延,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也相继发现了相关病例,该病通过基因测序确定为一种新的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该病毒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的途径传播,泌尿外科老年患者居多,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这些特点导致感染NCP机会明显增加,且易发展为重症患者。本文从泌尿外科日常防控工作出发,结合NCP疫情相关国家政策方案及最新研究进展,制定了泌尿外科诊疗防控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6.
背景:以含血清培养基培养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存在着进一步应用的障碍。目的:建立无血清培养体系原代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方法:取脐带华通氏胶(Wharton’s Jel y),采用机械法将组织胶切碎,1-3 mm3大小,分别培养到含胎牛血清完全培养液中以及无血清培养液中。培养第11,14,17天收获细胞并进行相关检测。在符合2006年制定的干细胞最低评估标准的基础上,以集落形成单元指标评估何种培养体系能获得较多高质量的原代细胞。结果与结论:无血清培养体系相对于经典的含血清的培养体系而言,细胞生长速度更快。另外,培养第11天,集落形成实验表明无血清培养体系下能获得更多的集落。因此,无血清培养体系可以保持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为替代含血清培养体系进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负压清石鞘是否可以降低经皮肾镜碎石术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行单通道(F20)经皮肾镜碎石术的226例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使用负压清石鞘分为负压组(n=85)及对照组(n=141)。所有手术均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建立F20经皮肾通道。统计所有患者基本资料、手术相关参数、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负压组患者年龄大于对照组[(55.00±10.01)vs.(51.95±12.83)岁,P=0.138]。负压组与对照组患者性别比、BMI、术前尿培养阳性史比例、结石大小、手术时间等均无统计学差异。负压组术后全身系统炎症综合征(SIRS)或脓毒血症(sepsis)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35%vs.9.93%,P=0.031),且负压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更短[(5.035±1.742)vs.(5.823±2.370)d,P=0.004]。结论采用负压清石鞘可以降低经皮肾镜碎石术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8.
背景:以含血清培养基培养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存在着进一步应用的障碍。 目的:建立无血清培养体系原代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方法:取脐带华通氏胶(Wharton’s Jelly),采用机械法将组织胶切碎,1-3 mm3大小,分别培养到含胎牛血清完全培养液中以及无血清培养液中。培养第11,14,17天收获细胞并进行相关检测。在符合2006年制定的干细胞最低评估标准的基础上,以集落形成单元指标评估何种培养体系能获得较多高质量的原代细胞。 结果与结论:无血清培养体系相对于经典的含血清的培养体系而言,细胞生长速度更快。另外,培养第11天,集落形成实验表明无血清培养体系下能获得更多的集落。因此,无血清培养体系可以保持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为替代含血清培养体系进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初步探索沙培林膀胱灌注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作用机制.方法 ①临床研究:收集膀胱肿瘤术后行沙培林膀胱灌注治疗的患者40例,检测灌注前后尿液中细胞因子IL-2、TNF-α、INF-γ的含量,术后6个月复查膀胱镜.②动物实验:取雌性大鼠75只,分为空白对照组(15只)、生理盐水灌注组(15只)、沙培林灌注组(15只)、BCG灌注组(15只)和大肠杆菌灌注组(15只),每周灌注治疗一次,6周后停止灌注.从每组中随机选取10只大鼠,处死后取其膀胱三角区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并比较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同时行免疫组化分析,检测IL-2、TNF-α、INF-γ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剩余25只大鼠不做任何处理,饲养2个月后全部处死,取其膀胱三角区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停止灌注后膀胱组织是否出现慢性炎性改变.结果 ①临床研究: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沙培林,尿中细胞因子IL-2、TNF-α、INF-γ均显著升高.6个月后复查膀胱镜见炎性改变且均未见肿瘤复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②动物实验:膀胱灌注6周后大鼠膀胱免疫细胞浸润情况与细胞因子IL-2、TNF-α、INF-γ的表达相似:大肠杆菌组>沙培林组≈BCG组>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停止膀胱灌注2个月后,大肠杆菌组表现为膀胱炎性改变,其余各组几乎均表现为正常尿路上皮.结论 沙培林与BCG等免疫调节剂作用机制相似,通过引起膀胱上皮炎性反应,增强病变部位的免疫功能,从而识别并清除变异细胞,且在一段时间后能自行恢复为正常尿路上皮,不引起慢性炎性改变,沙培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FABP在43例膀胱癌组织和9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结果:43例膀胱癌组织中A-FABP阳性表达率为72.1%,A-FABP在浸润型膀胱癌与浅表型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化程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结论:A-FABP蛋白的表达特征可以作为反映膀胱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