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各级医院医师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对存在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较多的科室(包括急诊科、心内科、冠心病监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中的医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共纳入全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等地区8家医院,包括4家三级综合医院、3家二级综合医院、1家心血管专科医院。结果:8家医院共收集问卷305份。表示对胺碘酮熟悉的医生比例在各级医院均最高,三级综合医院为94.8%,心血管专科医院为100%,二级综合医院为97.0%。与心血管专科医院相比,三级综合医院可独立应用胺碘酮的医师比例偏低(95.7%vs.74.6%,P<0.05),而需上级医师指导应用的比例高(4.3%vs.21.8%,P<0.05);三级及二级综合医院心房颤动处理中考虑抗凝治疗策略的医师比例(分别为66.8%和69.7%)均低于心血管专科医院(95.7%,P均<0.05);药物治疗无效但血流动力学尚稳定情况下,患者及其家属基本能接受电复律治疗的比例在各级医院均未超过50.0%。各级医院均有50.0%以上的医师认为不能完全规范处理急诊心律失常,70.0%以上的医师认为参加有关学术会议、学习培训班、科室普及相关指南、医师多读指南可改进处理心律失常水平。结论:各级医院医师目前对于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规范化急诊处理上尚存在不足,可考虑通过相关措施改进。  相似文献   
2.
国际上儿童(<18岁)心脏移植已经进入了第3个十年,数量达到400例/年左右,总数超过7700例.影响死亡的最高危因素多在术后6个月以内出现,平安度过术后1年的青少年,平均生存15.2年[1].近10年,国际一流的儿童心脏移植中心1年生存率达90%.2004年10月至2008年5月,阜外医院连续为11例儿童进行心脏移植,通过随访结果回顾性分析这组病儿的适应证、排斥反应的发生和治疗结果,探索影响儿童心脏移植中期生存的因素,以期提高近期和中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伴或不伴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2008-11至2011-10在全国20家医院连续入选急诊的房颤患者2 015例,根据是否伴有心衰将患者分为伴心衰组(n=753)和不伴心衰组(n=1 263)。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及院内治疗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随访,记录全因死亡事件。使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不伴心衰组比,伴心衰组男性少,心率慢,体重指数(BMI)低,既往高血压史及甲状腺功能亢进史患者比例低,钙拮抗剂及胺碘酮使用率低,CHADS2积分高,既往心肌梗死、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左心室肥厚、吸烟史、左心室功能障碍、痴呆/认知功能障碍、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瓣膜手术及大出血史患者比例高,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地高辛、阿司匹林及华法林的使用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 991例随访成功,随访期间,与不伴心衰组比,伴心衰组节律控制药物及氯吡格雷使用率低,室率控制药物及华法林使用率高,死亡及大出血发生率高(P均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心衰是房颤患者1年死亡事件的危险因素(HR=1.50,95%CI:1.17~1.92,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不伴心衰组中,年龄(HR=1.09,95%CI:1.07~1.11,P0.001)、心率(HR=1.011,95%CI:1.005~1.017,P0.001)、房颤作为入院次要诊断(HR=1.63,95%CI:1.13~2.35,P=0.01)及合并COPD(HR=2.18,95%CI:1.47~3.22,P0.001)与1年死亡率呈正相关;而在伴心衰组中,年龄(HR=1.05,95%CI:1.03~1.07,P0.001)、BMI(HR=0.92,95%CI:0.88~0.96,P0.001)、收缩压(HR=0.991,95%CI:0.984~0.998,P=0.012)及房颤作为入院次要诊断(HR=2.50,95%CI:1.48~4.21,P=0.001)与1年死亡率呈正相关。结论 :伴或不伴有心衰的房颤患者在基线资料及院内治疗方面存在差异,心衰是房颤患者1年死亡事件的危险因素,两组患者1年死亡事件的危险因素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PACHE-Ⅱ和APACHE-Ⅳ在判断心血管疾病危重情况及预测预后能力的强弱。方法:随机入选1 005例心血管重症患者,比较每个分值段和每种疾病APACHE-Ⅱ和APACHE-Ⅳ的预测病死率和实际病死率,以及实际死亡情况和分值之间的关系。结果:ROC曲线下的面积APACHE-Ⅱ和APAVHE-Ⅳ分别是0.631,0.764。实际病死率随两种评分系统的分值而增加。APACHEⅡ,仅10分组,20分组和肺源性心脏病组,预测病死率在实际病死率95%可信区间内。APACHEⅣ,除肺心病组预测病死率不在实际病死率95%可信区间内,其余分组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PACHE-Ⅳ对于心血管疾病病死率预测的价值优于APACHE-Ⅱ。  相似文献   
5.
总结69例心脏移植中供心的心肌保护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心脏移植中供心的心肌保护技术,分析供心的灌注、保存以及缺血时间对心脏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6年9月间的69例晚期心脏病患者行心脏移植术的临床资料。供心的心肌保护采用低温St.Thomas液和HTK液顺序灌注方法,术中供心保持持续低温状态。根据供心缺血时间长短将受者分为两组,A组36例,供心缺血时间小于240min;B组33例,供心缺血时间大于240min。术后对受者进行定期随访。结果在心脏移植术中,B组受者较A组的体外循环时间延长。术后两组受者的死亡率、移植心功能、排斥反应以及并发症等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受者在心脏移植后,无近期死亡,但随访期间死亡6例。结论采用St.Thomas液和HTK液顺序冷灌注的改良方法,能够有效的保护供心心肌组织;供心缺血时间的缩短会使心肌泵血功能恢复较快。这些对移植心功能的恢复和受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近期和中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脏移植后因排斥反应或环孢素A(CsA)不良反应而将CsA替换为他克莫司(FK506)的临床效果.方法 6例原位心脏移植患者中,5例因发生严重排斥反应或排斥反应不能控制、1例因CsA的肝毒性,而将CsA替换为FK506,其它免疫抑制剂不变,转换时间为术后(167.8±166.7)d,FK506的用量为(6.0±1.4)mg/d,维持其血药浓度在(14.7±5.6) μg/L.心内膜心肌活检(EMB)联合超声心动图监测排斥反应.结果 随访(17.1±6.0)个月,6例患者全部存活,2例心功能下降者在换用FK506后心功能恢复正常.换用FK506前,排斥反应评分为(2.50±0.42)分,换用FK506后,排斥反应评分降至(0.60±0.39)分(P<0.01).1例患者转换为FK506后3周,出现发热及胸腔积液,经抗结核治疗1周后好转,半年后停止抗结核治疗,患者至今存活1年;转换为FK506后,4例患者因血糖升高(其中2例转换前血糖即升高)需用胰岛素治疗;换用FK506后,CsA所致的多毛消失,牙龈增生减轻.结论 心脏移植后采用CsA进行免疫抑制治疗者,若反复发生排斥反应或出现不能耐受的CsA不良反应,可将CsA替换为FK506,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of clopidogrel metabolism related genes(CYP2C19,ABCB1 and PON1)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by genotype analysis. Methods Genetic analysis was performed in patients admitted to  相似文献   
8.
正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of death in atrial fibrillation(AF)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heart failure(HF).Methods A total of 2015 emergency AF patients from 20 hospitals in China from 2008-11 to 2011-10 were consecutively enrolled.Based on existing HF,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HF group,n=753 and Non-HF group,n=1 263.The baseline condi-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各级别医院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急诊处理中的用药情况.方法:2016年1月-2019年12月共选取全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等地区9家不同级别医院因房颤/房扑就诊的患者.采集人口统计学指标及药物治疗情况: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凝药物应用等情况.结果:共入选房颤/房扑399例,其急诊处理时各级别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心内膜心肌活检(EMB)结果 与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评价NT-proBNP和hs-CBP在诊断心脏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自2004年6月至2007年1月61例原位心脏移植患者术后3周、3~4个月、5~6个月、12个月的EMB及每次EMB前的血NT-proBNP和hs-CRP检查结果 ,分析NT-proBNP和hs-CRP与排斥反应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NT-proBNP浓度于术后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r=-0.520,P=0.000),术后半年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半年以后(P=0.002).排斥反应阳性组(病理分级≥2级)的NT-proBNP浓度高于阴性组(P=0.073);在排除时间影响之后,两组NT-proBN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NT-proBNP测定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566(P=0.344).界值(cutoff值)为6.00×10-16mol/L时,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7.1%、44.8%;cutoff值为8.00×10-16mot/L时,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38.1%、61.0%.术后半年内hs-CRP水平高于半年以后(P=0.069).排斥反应阳性组的hs-CRP浓度高于阴性组(P=0.138);在排除时间影响之后,两组hs-CRP浓度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73).分别以NT-proBNP 4.00×10-16mol/ L和hs-CRP 3 ms/ L为分界点,NT-proBNP和hs-CRP同时高于分界点的有20例次(病理分级≥2级有5例次),而NT-proBNP和hs-CRP同时低于分界点的有26例次(病理分级≥2级有3例次),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2).结论 NT-proBNP浓度于心脏移植术后呈下降趋势,术后NT-proBNP浓度升高与排斥反应有相关性,但其诊断排斥反应的价值较低.心脏移植术后hs-CRP浓度升高与排斥反应无明显相关性,其与NT-proBNP一起不能提高诊断排斥反应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