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成年人小肠梗阻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2006年8月收治的322例成年人小肠梗阻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肠管无缺血患者93例,占28.9%,可逆性缺血患者150例,占46.6%,缺血坏死患者79例,占24.5%。结果因肠粘连引起肠管无缺血、可逆性缺血、缺血坏死患者分别有54、92、42例,肿瘤引起分别有18、17、6例,腹内外疝引起分别有9、14、14例,肠扭转和肠套叠引起分别有2、14、10例,肠系膜性缺血引起分别有0、3、5例,异物引起分别有2、7、2例,麻痹性引起分别有8、1、0例,其他原因引起分别有0、2、0例。本组发生并发症24例,占7.5%,死亡12例,病死率为3.7%。结论成年人小肠梗阻以肠粘连、肿瘤和腹内外疝最为常见,其中又以肠系膜性缺血、肠扭转和肠套叠、腹内外疝的病情进展快,最易发生肠坏死。早期及时采取正确的手术治疗是预防肠坏死,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急诊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急诊胆石症目前主要采用十二指肠镜下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ctomy,LC),尤其对于术前胆总管直径较细的患者。十二指肠镜取石过程中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插管失败率较高[1]。C管技术即经胆囊管胆道引流术,  相似文献   
3.
人权视野下的医学临床教学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图从人权的角度来审视近年来医学临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困惑,探讨如何在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前提下改革医学临床教学,实现法制化、人性化教学,普及民众关于卫生事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参与意识,促进医学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5年12月28例EST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病的临床资料,EST治疗前胆管炎发作27例,仅腹痛发作1例。随访EST治疗后胆管炎的发生率及临床转归。结果 EST后8例结石取净,残余结石20例。合并肝内、外胆管狭窄10例,其中2例置入胆道支架。EST治疗后胆管炎发作25例,复发率89.3%(25/28),12例再次行EST治疗,13例行开腹手术。全组治疗后18例无胆管炎发作,胆管炎复发5例,腹部不适1例,死亡4例。结论 EST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残余结石率高,胆管炎复发率高,无法彻底矫正狭窄的胆管,部分患者仍然需要手术治疗,因此EST不宜作为肝内胆管结石病的主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手术方式与T2期胆囊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方式与肿瘤侵犯胆囊壁全层但未穿透浆膜的他期胆囊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4年收治的24例佗期胆囊癌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胆囊癌根治组(14例)和单纯胆囊切除组(10例)的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结果根治组和单纯胆囊切除组术后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1%、54%和70%、30%、20%,两组生存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59,P=0.031)。根治组和单纯胆囊切除组的中位临床无瘤生存时间分别为45和13.5个月,两组临床无瘤生存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54,P=0.049)。结论对佗期胆囊癌应积极行胆囊癌根治手术,胆囊癌根治术是提高佗期胆囊癌长期生存率及临床无瘤生存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958年6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70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709例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20例(2.8%),获得随访17例,随访率为85%,中位随访时间2(0 ~15)年.胆管癌诊断前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病程15±11年(3 ~38年).有胆管炎的14例,其中重症胆管炎11例.合并肝脓肿12例,肝硬化或门静脉高压症15例.术前辅助检查提示合并胆管癌诊断的依次为CT、MRCP、B超、肿瘤标志物等.胆管癌的术前临床诊断率为55% (11/20).行胆管癌根治术4例,姑息性手术7例,探查活检术6例,非手术治疗3例.根治术后1例失访,其余3例均存活,目前存活时间分别为1年1例,5年2例.姑息性手术7例,术后失访2例,存活时间1年2例,3年1例,5年1例.未切除者存活时间均未超过1年.结论 对于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病例有以下情况者应提高警惕,(1)病史较长、有胆管炎.(2)合并肝硬化.(3)影像学提示胆管壁增厚或肝内占位病变.(4)肿瘤标志物升高.这些提示发生胆管癌的可能性大.对这些病例应严格定期随访,以便早期发现,获得根治切除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空肠吻合术后胆总管结石腹腔镜手术取石或内镜取石的疗效及优劣。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25例既往有胃空肠吻合手术史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胆总管结石的处理方法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内镜取石组,其中腹腔镜手术组15例,内镜取石组10例,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般资料及治疗情况。结果: 25例胃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毕Ⅱ式(Billroth Ⅱ)吻合术21例,Roux-en-Y吻合术4例,其中6例患者在急性胆管炎状态下行手术或内镜取石。腹腔镜手术组15例患者中5例有大于1 cm的胆总管结石,7例有多发胆总管结石;内镜取石组10例患者中3例有大于1 cm的胆总管结石,4例有多发胆总管结石。腹腔镜手术组更多患者合并胆囊结石,其中6例经胆囊管取石成功,未放置T管,内镜取石组患者中4例内镜单次取石成功,其中3例为单发小结石,另1例为多发小结石。有2例患者因粘连严重腹腔镜手术失败中转开腹,1例Roux-en-Y吻合术患者内镜取石失败,转行腹腔镜手术取石。腹腔镜手术组和内镜取石组的中位住院时间分别为12 d和10 d。共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 腹腔镜手术及内镜取石在胃空肠吻合术后的胆总管结石治疗中均可行,各有优势,相互补充,两种方法均有较高难度,需结合具体技术能力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我院肝内胆管结石病行保留Oddi括约肌的胆管狭窄整形术(Oddi sphincter-preserved cholangioplasty with hepatico-subcutaneous stoma,OSPCHS)96例中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我院1994年6月~2006年12月肝内胆管结石病行OSPCHS后随访达3年以上96例的临床资料,报道OSPCHS术后胆管炎和与肝内胆管结石相关性腹痛复发病例的微创治疗结果及转归。结果96例中完全无症状的64例。症状复发32例,其中有与肝内胆管结石相关的腹痛13例,有胆管炎复发19例,胆管炎复发率为19.8%(19/96)。32例平均随访时间为8.1年(3~13.5年)。复发的原因包括残余胆道狭窄(5例)和残余结石(1例),新结石的产生(18例),新的良性胆道狭窄和结石(5例)以及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生(3例)。除3例拒绝进一步治疗外,16例经过切开皮下盲襻胆道镜治疗后继续随访3.2年无症状,10例有胆道狭窄合并结石(包括残余狭窄和新的狭窄)的仍然有胆管炎或腹痛症状,3例因罹患肝门部胆管癌死亡。结论OSPCHS术后结石和胆管炎复发的病例通过皮下盲襻切开胆道镜取石等治疗避免了再次开放的大手术。OSPCHS是治疗病变非局限化的肝内胆管结石病的最佳选择;处理胆道狭窄仍然是预防结石和胆管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肝内胆管结石病情复杂多变、治愈率低、易复发等,一直困扰临床治疗,随着目前诊断技术的发展及精准外科理念的提出,对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微创治疗更是目前的治疗热点,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外科技术不断成熟,手术安全性不断提高,在腹腔镜下完成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已成为可能。现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外科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采用完全腹腔镜下胆囊肝管型皮下通道治疗肝内胆管结石11例患者病例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中冰冻或术后石蜡病理报告T1b期胆囊癌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42例T1b期胆囊癌患者的病理资料,其中14例为术中冰冻病理,28例为术后石蜡病理。经病理科医师重新复核,26例明确为T1b期胆囊癌,其中25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资料,本研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结果:14例冰冻病理为T1b期的胆囊癌患者仅2例石蜡病理为T1b期,其余11例为T2期,1例为T3期,冰冻病理误诊率为85.7%,石蜡病理均等于或高于冰冻病理分期;28例石蜡病理为T1b期的胆囊癌患者2例复核为T2期,石蜡病理误诊率为7.1%,复核结果均等于或高于原分期。25例复核明确且有完整随访资料患者术后病理均未见胆囊脉管内癌栓或神经侵犯,其中14例行根治手术患者送检淋巴结30枚,均未见癌转移。25例患者中11例仅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其余14例追加腹腔镜或开腹根治手术,两组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1)。仅1例行腹腔镜根治术及胆囊减压的患者发生腹腔种植转移,术后2年因广泛种植转移而死亡。结论:胆囊切除术中冰冻病理T1b期胆囊癌应行同期根治手术,术后石蜡病理T1b期胆囊癌应复核其T分期,对复核明确的T1b期胆囊癌需慎重评估追加根治手术的利弊,如果术中有胆囊破损建议积极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