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人体运动神经调节的基本机制。本文从运动产生与调节的基本单位—脊髓运动神经元入手,分别对于神经反射的生理机制、分类与受损后的病态表现作了详细阐述,把运动调节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本文着眼于将皮层通过神经传导、各种反射,最终达到对肌肉调节,实现随意运动的众多复杂理论进行综述,将其系统化,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机体运动障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IRAS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抵抗(IR)是当今国际医学研究的热点,与心血管疾病(CVD)密切相关。为探讨IR、CVD的危险因素和行为、临床及亚临床CVD之间代表性的关系,美国国家心肺及血液研究所发起了IRAS(The Irmalin Resistance Atherosclerosis Study),是第一个旨在大规模、多种族人群中,评定IR、高胰岛素血症、高糖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其它成分与流行CVD关系的多中心的流行病学研究。本文介绍了2000年以来的主要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远程实时心电监护技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特点。方法对952例老年患者进行远程实时心电监护。结果正常6例,异常946例(心房早搏68例,心室早搏391例,心房扑动、心房颤动78例.心室扑动、心室颤动4例,传导阻滞72例,R—R间期〉5.0S9例.心肌缺血324例),经及时救治,除2例室颤者死亡外,余均好转。结论远程心电监护技术可及时发现心脏异常情况,利于早诊断、早诊疗。因此,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和心电图知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有利于突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及时发现和处理。  相似文献   
4.
远程心电监护技术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远程心电监护技术在早期发现、早期诊治心血管疾病突发急性事件中的价值及护理特点.回顾性分析了3420例远程心电监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学历、监护原因、监护天数以及远程监护心电图结果等.本组男性2001例(58.50%),女性1419例(41.50%);平均年龄(57.30±12.61)岁;监测到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21例(0.6%),室性颤动3例(0.09%),长R-R间期(>8.08,其中最长9.5s)7例.远程心电监护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正常、异常心电图的特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细心、耐心,保证监护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突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及时发现和处理.  相似文献   
5.
545名健康中老年人大动脉脉搏波速度的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健康中老年人各年龄段大动脉脉搏波速度(PWV)值与性别的关系以及随年龄变化的趋势。方法按照正常人标准筛选出正常健康人545名(男395名,女150名),年龄31- 85岁,平均年龄(63.93±10.99)岁,采用脉搏波速度测定仪Complior测定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结果健康人群大动脉PWV平均值为(11.62±2.97)m/s。40岁以上中老年男女PW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39岁组女性PWV低于男性,无论男女PWV均与年龄正相关。根据PWV与年龄的回归方程,已获得不同年龄段PWV的正常参照值。结论健康中老年人群大动脉PWV受年龄影响较大,与性别关系不大,应按照不同年龄段建立其正常参照值。年龄与PWV的正相关,随着年龄增加,主动脉僵硬度增加,弹性下降,PWV加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GSPE)对动脉粥样硬化兔内皮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A)、高脂模型(B)、GSPE预防干预(C)组,分别饲喂标准、标准+1%胆固醇、标准+1%胆固醇+1%GSPE的颗粒饲料。于实验开始前1d和实验后第1、2、4、8、12周末取空腹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用EIA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①IL-6水平:与B组比较,C组IL-6吸光度在8周时明显降低(P<0.05),12周时差异更加明显(P<0.0001);②CRP水平:与B组比较,C组CRP含量在l周末明显降低(P<0.0001)并维持至实验结束;③效应与时间的关系:B组IL-6与时间呈高度相关性(r=0.70314,P<0.0001),C组IL-6与时间无相关关系(P=0.2513)。B组、C组CRP与时间均呈高度相关性(r=0.99047,P<0.0001;r=0.74777,P<0.0001)。结论:GSPE具有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兔内皮炎症因子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脏远程监护仪手动记录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6例心血管病患者应用心脏远程监护仪手动记录模式发送的心电图。结果心电图分别显示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心房扑动、频发室性早搏、Srr—T改变、A型预激波。结论应用心脏远程监护仪手动记录模式对于诊断突发性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心脏远程监护技术分析静息性心肌缺血的冠状动脉痉挛和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心肌耗氧量增加两种机制各占的比例,统计静息性心肌缺血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病率。方法查阅患者病历记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冠状动脉成形术结果筛选入选患者,查阅入选患者心脏远程监护记录及动态心电图诊断报告,计算静息性心肌缺血两种机制各占的比例及静息性心肌缺血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病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静息性心肌缺血发生率≥21.3%,冠状动脉有一定程度狭窄,但未达到冠心病诊断标准患者静息性心肌缺血发生率≥58.3%(P<0.05)。冠状动脉痉挛在所有发生静息性心肌缺血的机制中所占比例≥73.3%,非冠状动脉痉挛的原因所占比例≤26.7%(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可以鉴别诊断导致静息性心肌缺血的冠状动脉痉挛和冠状动脉狭窄心肌耗氧量增加的两种机制;静息性心肌缺血发生机制中冠状动脉痉挛所占的比重大;冠状动脉有一定程度的狭窄但未达到冠心病诊断标准的患者比冠心病患者更易发生静息性心肌缺血;心脏远程监护技术的连续监测对于静息性心肌缺血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血清C反应蛋白的作用。 15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喂饲标准颗粒饲料 )、高脂模型组 (喂饲含 1%胆固醇的颗粒饲料 )和葡萄籽原花青素组 (饲喂含 1%胆固醇和 1%葡萄籽原花青素的颗粒饲料 )。于实验开始前 1天和实验后第 1、2、4、8、12周末取空腹血 ,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在 12周末 ,所有大白兔经空腹取血后处死 ,取其主动脉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发现 ,与高脂模型组比较 ,葡萄籽原花青素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在 1周末即明显降低 (P <0 .0 0 1) ,并维持至实验结束。高脂模型组和葡萄籽原花青素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时间均呈现高度相关性 (r =0 .990 4 7,P <0 .0 0 1和r =0 .74 777,P <0 .0 0 1)。病理学分析发现 ,葡萄籽原花青素组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 (主动脉壁厚度和泡沫细胞数量 )比高脂模型组明显降低 (P <0 .0 1)。结果提示 ,葡萄籽原花青素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心脏远程监护仪的用户特征及费用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就心脏远程监护仪用户的基本特征和检查费用进行了科学分析。从来源看,以住院和门诊患者为主(占97.52%);从性别看,男性(占55.97%)多于女性(占44.03%);从职业看,以干部最多(占57.09%);从年龄分布看,以40~89岁居多(占77.14%);从地区分布看,以本市居多(占75.32%);从戴机天数看,以1天为主(占92.52%);从医疗保障情况看,以自费为主(占95.95%)。从检查费用看,心脏远程监护仪低于动态心电图;随戴机天数的增加,其费用降低愈加明显。心脏远程监护仪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可节约医疗资源,减少卫生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