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引起剖宫产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围手术期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4例剖宫产切口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剖宫产切口未感染产妇作为对照。对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的围手术期预防护理措施。结果:引起剖宫产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在于手术时间长、住院时间长、胎膜早破、BMI指数过高及患者自身体质原因。结论:对剖宫产女性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缩短患者的恢复时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效果。方法使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对4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行微创穿刺引流术。结果4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均经微创穿刺治愈,47例一次性治愈,1例拔除穿刺针后出现张力性气颅,因发现及时,从原穿刺孔置入穿刺针引流后治愈。无复发,未出现颅内感染等并发症。血肿清除所需时间为2~4天。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效果满意,其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临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013年我院收治的20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对其治疗方法、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进行探讨研究。结果:200例患者均顺利实施手术,其中,共有8例患者出现术后阴道流血过多,其余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我院对该8例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处理,所有患者均得以顺利出院。结论:宫腔镜手术法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给予患者优质护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应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对阿拉善中心医院2001年至2007年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的92例重型颅脑损伤进行分析(其中GCS评分:6~8分52例,3—5分40例)。结果本组患者存活74例(80.4%),根据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29例(31.5%),Ⅱ级25例(27.2%),Ⅲ级18例(19.6%),Ⅳ级2例(2.2%)。死亡18例(19.6%)。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具有明显优越性,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我院住院及在糖尿病专科门诊就诊的新确诊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研究。按1985年WHO的诊断标准,选择2004年3月~2006年3月在我院住院及在糖尿病专科门诊就诊的新确诊糖尿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A组)52例,健康教育组(B组)50例,A组接受常规治疗,B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对糖尿病基本知识了解情况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B组患者对糖尿病基本知识了解情况及血糖控制情况明显好于A组,经统计学分析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患者对糖尿病基本知识的了解,也明显有助于患者血糖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995年1月-2005年4月对60例SAP的治疗情况。结果在60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中转手术12例,占20.0%,死亡7例,占11.7%,其中近期保守治疗的死亡2例,均死于MODS;手术治疗的死亡5例,其中2例死于严重腹腔感染,1例死于心功能不全,1例死于胰瘘,1例死于胰床出血。结论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是目前治疗SAP的主要方法,把握手术时机是降低SAP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并发感染后的诊治措施和护理途径。方法:选取来院诊治的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并发感染患者21例,根据患者病史介绍、体检结果、实验室检查诊断报告书和患者临床实际病情对患者的术后感染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与护理途径,给予患者适宜的舒适护理,手术治疗结束后,对21例患者进行随访,由患者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21例患者在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并发感染后得到及时治疗和相应的优良护理,感染患者均得到痊愈。结论:面对脊柱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需要进行及时的相关检查,采取相应有效手术措施,同时配合舒适的护理途径可以有效控制临床症状,获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