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烫(烧)伤损伤对大鼠脑血管内皮素-1(ET-1)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在大鼠烫(烧)伤损伤诱发脑血液循环紊乱和中枢神经机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组织学方法观察烫伤Wistar大鼠脑基底动脉组织结构的变化;应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β—acdn为内参照基因,分别检测各组烫伤大鼠脑基底动脉ET-1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烫伤大鼠脑基底动脉组织结构呈明显病理改变;烫伤后3h大鼠脑基底动脉ET-1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有所增高,6h达高峰,12h仍持续较高水平,24h开始下降,48h趋于正常。结论ET-1可引起烫(烧)伤大鼠脑基底动脉组织结构变化;并推测ET-1在烫(烧)伤损伤诱发脑血液循环障碍,继而引发中枢神经机能障碍的病理发生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神经解剖学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的调查与对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语教学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普遍实施的制度。但是,包括我校在内的不少地方高校在双语教学的定位、教材、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双语教学教师授课能力与资格认定、学生外语水平等诸多问题上还存在较为模糊的认识;部分教师将双语教学理解成专业外语课等等。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执教的35名接受神经解剖学双语教学的硕士研究生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分析,并提出一些思考建议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3.
内皮素1与烫伤大鼠脑基底动脉血管重构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关于烧伤后内皮素对内脏组织的损伤已有较多研究[1-2].但对脑组织尤其是脑血管的影响鲜见报道.深入观察脑血管内皮素水平的变化以及对脑血管作用的影响,对于预防和治疗烧伤诱发的脑血管痉挛和脑血液循环障碍,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神经胶质细胞包绕神经元轴突形成髓鞘,从而使郎飞结之间的轴突与外界绝缘,保证了神经冲动快速的跳跃式的传导。髓鞘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之间的精细调节控制着成髓鞘的各个阶段。周围神经系统中的髓鞘形成细胞为雪旺细胞,雪旺细胞的成髓过程包含3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底动脉血管活性肠多肽能神经在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神经节切除术,观察了高血压鼠脑底动脉血管活性肠多肽能神经纤维与蝶腭神经节和耳神经节的关系.结果:手术Ⅰ组作一侧蝶腭神经节切除术,双侧脑底动脉壁上的阳性纤维明显减少;Ⅱ组作一侧耳神经节切除术,双侧大脑后动脉和基底动脉壁上的阳性纤维密度减少;Ⅲ组作一侧颈上神经节切除术,基底动脉的阳性纤维减少.结论:自发性高血压鼠一侧脑底动脉的血管活性肠多肽能神经纤维主要起源于双侧蝶腭神经节,部分起源于耳神经节和颈上神经节.提示血管活性肠多肽能神经可能在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体外背根节神经元与Schwann细胞联合培养模型,观察短时低频电刺激对Schwann细胞髓鞘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和纯化背根节神经元与Schwann细胞,制成背根节神经元/Schwann细胞联合培养体系。于L-ascorbic acid诱导的同时,施予低频电刺激(20Hz,100μs,3V),持续作用1h,分别于L-ascorbicacid诱导后第0,2,4,8和10d取各组培养基上清以ELISA测定其中脑衍生物神经生长因子(BDNF)的水平。另外,于诱导后第7d和14d检测培养体系中髓鞘蛋白P0的表达。结果:电刺激组各时间点BDNF的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经电刺激作用后,联合培养体系中P0表达上调(P0.05)。然而,电刺激结束后在培养液中加入TrkB-Fc,P0的表达水平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神经元存在的条件下,短时低频电刺激可促进离体Schwann细胞合成P0,初步认为该作用通过刺激神经元分泌BDNF增多所致。  相似文献   
7.
颞下经岩骨前部入路(Subtemporalanteriortranspetrosalapproach)亦称Kawase入路,最初是由日本学者Kawase于1985年提出,后经其他学者改良,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处理脑桥腹侧及上斜坡区的病变。此入路通过磨除颞骨岩尖部骨质进入岩骨斜坡区,与此相适应,对颞骨岩部的应用解剖学研究也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重点综述近年来与此入路有关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进展。1 与颞下经岩骨前部入路有关的颞骨岩部内结构1.1 颈内动脉岩部:颈内动脉岩部起于颈静脉孔前内方的颈动脉管外口入颈动脉管,在管内分垂直段和水平段。其垂直段在颈动脉管中朝向膝…  相似文献   
8.
摘要 背景:短时低频电刺激已被证明可显著促进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后轴突的再生,目前对电刺激是如何促进其突起生长还有待证实。 目的:体外培养背根神经元,观察短时低频电刺激对神经元突起生长的影响,探讨电刺激发挥作用可能的细胞信号分子。 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培养背根神经元及离体电刺激处理,于2007-05/2008-10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完成。 材料:新生48h Sprague-Dawley大鼠20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动科所)。 方法:体外培养背根神经元,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n = 6)及电刺激组(n = 8)。电刺激组施予离体电刺激(20Hz, 100μs, 3V),持续作用1h。为探讨电刺激发挥作用经由的细胞信号分子,在施予电刺激前预先加入钙离子通道阻滞剂Nifedipine孵育4小时,再给予电刺激,再次检测各组神经元突起的生长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β-tubulin染神经元,测量各组神经元突起的长度。RT-PCR、 western blot和ELISA分别检测神经元BDNF的表达和分泌。 结果:短时低频电刺激促进神经元突起的生长,增强其表达和分泌BDNF (P < 0.05)。Nifedipine的使用削弱了电刺激对神经元突起生长及BDNF合成的促进作用 (P < 0.05)。 结论:短时低频电刺激促进体外培养的背根神经元突起的生长及BDNF的合成,初步认为电刺激对神经元突起生长的促进作用,至少通过促发钙内流所致BDNF表达和分泌增多所致。 关键词:电刺激;背根神经元;突起生长;BDNF;Ca2+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观察冷冻干燥保存方法对羊膜组织结构及生物活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剖宫产产妇胎盘剥离羊膜,-40 ℃冻干保存,分别进行大体、光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和免疫组化分析,并与新鲜羊膜对比.结果 新鲜及冻干保存的羊膜均可见5层基本组织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上皮细胞层、基底膜、致密层、纤维母细胞和海绵层.新鲜羊膜光镜下见上皮细胞排列紧密,深面是厚而连续的基底膜;扫描电镜下,表面有突出的微绒毛,细胞间连接结构清晰;透射电镜下见上皮细胞核规则、胞质内部分线粒体空泡变性,细胞间见多桥粒连接,基底膜完整,基质中胶原微纤维结构清晰,见明暗相间的横纹.光镜下,冻干羊膜上皮细胞形态基本完好,细胞间隙加大;基底膜及致密层保持完整;纤维母细胞层、海绵层略微疏松.扫描电镜下,冻干羊膜表面略显干缩,无明显突出的微绒毛,上皮细胞完好,形态结构未发生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冻干羊膜表面可见微绒毛,上皮细胞完整,胞核呈灶性空化,胞浆内可见空泡,线粒体肿胀、嵴不可见;细胞间可见桥粒连接;基底膜基本正常,基质胶原纤维结构清晰.免疫组化分析,b-FGF、HGF主要分布于羊膜上皮层,ColⅣ、LN主要分布于羊膜基底膜;基质层也有b-FGF、ColⅣ、LN分布,纤维母细胞层也有HGF分布.冻干羊膜中HGF含量显著低于新鲜羊膜(P<0.05),b-FGF、ColⅣ、LN 3种成分含量在新鲜和冻干羊膜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冷冻干燥对羊膜组织形态与生物活性因子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