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简称冠脉)起源于肺动脉(ACAPA)影像学诊断方法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ACAPA的影像学表现。11例均行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Echo)和心血管造影检查,其中1例行电子束CT(EBCT)检查。结果 10例为左冠脉起源于肺动脉,1例为右冠脉起源于肺动脉。11例胸片均未确诊,Echo诊断3例,EBCT诊断1例。心血管造影全部诊断正确,其中左冠脉异常起源者左冠脉均发自主肺动脉后窦或后壁,通过扩张的右冠脉藉侧支逆行充盈;右冠脉异常起源者右冠脉从主肺动脉右窦发出。手术与造影所见相同。3例前乳头肌缺血性纤维化,二尖瓣环扩大,前叶脱垂致二尖瓣关闭不全。结论 X线胸片诊断受限,Echo简便、无创,但操作技术及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心血管造影仍是术前确诊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单发右位心的心血管造影与外科术后诊断,评价心血管造影诊断结果的准确性,探讨最佳的造影方法及投照体位.方法27例先天性单发右位心病例接受外科姑息性或根治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心血管造影资料(常规左、右室造影,其中8例行选择性心房造影,18例加行双斜位),根据先天性心脏病节段分析法原则,将其与外科术后诊断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心血管造影诊断与外科术后诊断结果对比显示22例诊断基本一致,5例不一致,包括1例解剖校正型大动脉错位误诊为功能校正型大动脉错位,1例完全性大动脉错位误诊为功能校正型大动脉错位,1例单心室误诊为右室双出口(合并心房不定位误诊为心房正位),2例解剖左室双出口误诊为功能校正型大动脉错位.结论单发右位心并复杂的心血管病畸形,因解剖复杂,在常规行双侧心室造影和正侧位造影基础上加行选择心房造影和双斜位造影,有利于达到准确诊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与心导管测量对比来评价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PBPV)前后应用Doppler超声心动图估测跨瓣压差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78例患者在行PBPV术前利用Doppler测量肺动脉瓣跨瓣压差(△P’),与相应的心导管测量值(△P)作相关性分析;并利用Doppler对PBPV术后48例患者进行了4~102个月(平均19.5个月)的随访。结果Doppler测量的△P’值与导管测量的△P值之间有着良好的直线相关性,r值为0.80,P<0.05;随访中Doppler测量的△P’值与PBPV术后即刻导管测量的△P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Doppler超声作为一种准确、无创、简便而有效的检查方法,对估计PBPV术前肺动脉瓣狭窄程度,评价术后疗效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覆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覆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180例B型主动脉夹层,男158例,女22例,年龄(50.4±10.9)岁。术前行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增强扫描检查。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测下选用覆膜血管内支架封堵夹层原发破口。置入后即刻重复DSA检查。随访行胸部X线平片与CT增强扫描检查。结果:技术成功率99.4%(179/180),1例支架位置过高,行外科升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搭桥术。术后即刻造影160例无内漏,18例少量内漏,2例中量内漏近段加短袖套支架(Cuff)后内漏消失;降主动脉真腔明显扩大,腹主动脉及分支供血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随访(18.6±7.2)个月,18例少量内漏12例6个月内消失、6例无加重;21例支架段假腔消失,余者近端假腔内均有血栓形成;1例支架远端形成假性动脉瘤破裂死亡。结论:覆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近、中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介入诊疗中DSA设备显示的实时辐射剂量率,为医务人员合理控制辐射剂量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9月采用美国通用公司DSA机介入诊疗的冠心病患者30例,对术中DSA机由透视模式转换为电影模式时各自序列显示的辐射剂量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透视辐射剂量率为18.5~212.0 mGy/min,均值为(114.7±42.1) mGy/min;电影辐射剂量率为216~1691 mGy/min,均值为(970.1±298.4) mGy/min。透视与电影辐射剂量率总体均值之比为1︰8.5。数字平板探测器面积越大,辐射剂量率均值越大,电影辐射剂量率均值较透视辐射剂量率均值增高趋势越明显;透视辐射剂量率均值较电影辐射剂量率均值低,差异显著。结论医务人员在冠心病介入诊疗中应合理选择 DSA 设备类型,密切观察动态实时显示的辐射剂量率,及时调整检查模式及可控参数,即刻评估可能致患者放射损伤的剂量水平,合理控制辐射剂量,以降低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产生的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非黏液瘤性心脏心包肿瘤的EBCT特征,评价EBCT在心脏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5例非黏液瘤性心脏心包原发肿瘤,男14例,女11例,年龄5个月~72岁,平均32.1岁,接受单层增强和/或电影序列EBCT扫描.结果良性肿瘤19例,恶性肿瘤6例,其中8例(脂肪瘤3例,单纯心包囊肿和淋巴管瘤各2例,血管瘤1例)与病理诊断一致.结论EBCT具有优良的时间、空间和密度分辨率,脂肪瘤、单纯囊肿、淋巴管瘤和血管瘤等有相对特征性表现,但对大部分肌源性、纤维瘤性等实质性肿瘤似无法做出准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时近端锚定区不足的3种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近端锚定区不足15 mm的处理方法,其中覆盖左锁骨下动脉(LSA)15例(A组),LSA烟囱支架植入14例(B组),头臂动脉转流7例(C组).结果 TEVAR术均获成功.ⅠA型内漏3例,Ⅳ型内漏1例,内漏发生率11.11%.双上肢平均收缩压差在A组为(41.68±17.52) mmHg,与B组(15.61±8.83) mmHg和C组(11.54±10.07)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围手术期死亡、脑梗死、截瘫、严重左上肢缺血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12个月,CTA复查显示主动脉覆膜支架及烟囱支架无移位,人工血管及烟囱支架均通畅,原少量内漏消失,无新发内漏.结论 对近端锚定区不足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施行TEVAR术时可通过覆盖LSA、植入LSA烟囱支架和头臂动脉转流技术,安全有效地拓展近端锚定区距离.  相似文献   
8.
带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76,自引:0,他引:76  
目的 总结带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临床经验。方法 胸主动脉夹层 4 9例 ,男 4 4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5 1 6± 1 8)岁。经CT增强扫描或磁共振成像确诊。切开右或左侧股动脉置入带膜血管内支架 ,封堵原发破口。置入后重复造影检查。随访行胸部X线平片与电子束CT检查。结果 支架置入全部成功 ,术后即刻造影 4 0例无内漏 ,9例见少量内漏。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均明显扩大 ,远端降主动脉及分支供血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1例因支架置入位置过高 ,行外科升主动脉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旁路移植术。 1例术后死于中毒性休克。术后随访 :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扩大 ,术后造影 9例有内漏者 ,无加重 ,4例患者近端夹层动脉瘤消失 ,余者夹层近端假腔内均有血栓形成。结论 带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近期疗效满意 ,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10.
北京阜外医院开展心血管介入放射学13年总结与体会戴汝平蒋世良黄连军曾筝徐仲英谢若兰凌坚赵世华张岩张少雄崔炜朱杰敏郑宏白桦杨玉萍郝宝健荆宝莲刘玉清我院自1982年8月开展心血管病介入性放射学技术及应用研究以来,至1995年12月共为1231例16种心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